现代反荡寇志的小说
① 荡寇志是...写的...小说
荡寇志 是俞万春写的一部镇压农民起义的小说
② 求一部水浒同人小说,讲述的是荡寇志续书,蜀汉五虎将与诸葛孔明被上天派到梁山剿灭三十六部雷将。
第一,看你说的,这就是个不入流的小说。荡寇志作为续书,跟水浒传相比本来就不入流,你又弄出来一个荡寇志的续书,也就是水浒传续书的续书,更加不入流。
第二,荡寇志的续书,比较出名的是《马陵传》。你说的这个,根本就查不到。很可能是现代哪个阿猫阿狗写的。这种书很可能只印刷一次就根本找不到了。
③ 求荡寇志小说 TXT全集!!
已发送,希望是你想要的
④ 诸位道友,有人看过一个小说叫《荡寇志》没
《荡寇志》是中国清代长篇小说名,作者俞万春(1794—1849),此书草创于道光六年(1826),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间凡“三易其稿”,首尾历22年。本书中,作者仇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起义的思想与金圣叹一致,所以他紧接金圣叹“腰斩”过的七十回本《水浒传》,从七十一回写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张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书为《荡寇志》,此书的初刻本却又署书名为《结水浒传》。
清俞万春著《荡寇志》七十回,附“结子”一回,又名《结水浒传》。此本接续金圣叹评本之七十回水浒传而作,是水浒系列作品中与原著“立场相对”的一本著作(“立场相对”指的是至少从表面上将梁山一百单八将当做“反面角色”来写,同类的小说包括后来的《残水浒》《贼三国》)。
因作者生当清季太平天国乱前,国内盗贼横生,作者有感于当时中国受盗贼横行之苦,因而深恶盗贼,有“既是忠义,必不做强盗;既是强盗,必不算忠义”、“孰知罗贯中之害至于此极耶”(有一说法称:水浒七十回之前为施耐庵所作,七十回之后为罗贯中所续,故金及俞皆尊施而贬罗)的话,并进而著书立论,要使“天下后世深明盗贼忠义之辨,丝毫不容假借!”故此书中对宋江等人深恶痛绝,凡梁山泊上一干人等,几乎都无好下场。但也有观点认为,《荡寇志》实际上是用“曲笔”赞扬《水浒传》的著作,俞万春是个铁杆水浒迷(这一点在俞本人所作的自述文字中有明确表示)。《荡寇志》中有很多“自相讽刺”的内容,而其主旨实际上与被腰斩前的水浒传版本无异,再加上《荡寇志》中塑造的雷将角色大多过于刻板以及多有充满争议的行为,甚至不如书中作为“反派”的梁山好汉形象塑造得成功。这些都使得这部小说给人一种意旨纠缠的感觉.
⑤ 为什么说荡寇志是一部反动小说
在过去某一个时期内由于对于水浒传的评价和理解过于意识形态化,成为农民起义的正面典型,所以,相应的在文学史的评价中,荡寇志就是反面典型。
⑥ 荡寇志作者,著书年代,主要人物
《荡寇志》是清代俞万春创作的长篇小说。此书草创于道光六年(1826),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间凡“三易其稿”,首尾历22年。本书中,作者仇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起义的思想与金圣叹一致,所以他紧接金圣叹“腰斩”过的七十回本《水浒传》,从七十一回写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张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书为《荡寇志》,此书的初刻本却又署书名为《结水浒传》。
⑦ 《荡寇志》这本书简介35字
主要内容:
一个退职的管营提辖陈希真,有一独生女儿陈丽卿,因貌美被高俅养子高衙内看中,并威逼求婚。陈氏父女逃出京师,投奔亲家,后落草于猿臂寨,“权作绿林豪客”。可是,他们勾结官军和地主武装,专门与梁山泊作对。
他们以“兴师报国”为名,积聚力量,以“胜得梁山”来洗刷自己“犯上”之罪。后来朝廷派殿帅府掌兵太尉经略大将军燕国公张叔夜,率领官军镇压梁山起义军,陈希真与云天彪、徐槐等“剿匪”官军,同心协力围剿梁山水泊,杀上忠义堂。
把梁山好汉“尽数擒拿,诛尽杀光”,填平了山寨。朝廷封官受职,陈氏父女在“功成”之后入山修道,终成正果。
(7)现代反荡寇志的小说扩展阅读:
赏析:
小说以“尊王灭寇”为主旨,作者连篇累牍地歌颂了封建王朝,同时极力丑化和污蔑农民起义。对待农民起义,反对“招安”,鼓吹镇压和屠杀。还借助天命思想,把“荡妖灭寇”说成是天意之举。所以本书深得清王朝的赏识,称作者“功德无量”。
小说结构谨严,人物形象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写陈氏父女受害情节也较真实动人。语言精炼,文字流畅。
⑧ 《荡寇志》是清朝俞万春著的一部诬蔑农民起义的小说。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人
《荡寇志》确实是反农民起义,具体反写施耐庵的《水浒传》,它对应的是太平天国时期,据说作者是太平天国时期参加镇压农民军的一位将士。《水浒传》很阳刚,男人多;《荡寇志》以女子为主。
⑨ 将梁山好汉斩尽杀绝的反动小说《荡寇志》,为什么连鲁迅都称赞
记得还是从小学语文课本里,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知道了《荡寇志》这本书。课本里对它的注解是:由清代反动文人俞万春所作的,污蔑梁山农民起义的反动小说。
俞万春在此书中,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好汉全部斩尽杀绝,一个不留,犹不解恨,还要将宋江吴用等三十六人凌迟处死,石秀等三人千刀万剐,萧让等三人拷打丧命。花荣长于弓箭,就被箭射死;凌振工于火炮,就被炸身亡;你张清不是号称没羽箭,善发飞煌石么?那就请出进口的新式武器,一扣扳机,用洋枪干了你!行侠仗义的鲁智深让他发疯身亡,勇力过人的武二郎让其力竭累死,林冲本来就含冤被屈,够苦的了,在书中也被活活气死。作者心何毒也!
梁山泊有三十六员天罡,七十二座地煞聚义。俞万春则杜撰出三十六位雷将,外加一十八位散仙镇压。最可气的是,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栾廷玉生死不明,荡寇志却把栾廷玉搬了出来,让他活剐了孙立。水浒传中王进好不容易逃出京城,犹龙隐迹,在荡寇志也被生生地拽了出来,让他骂死了林冲。栾廷玉杀孙立,犹可视为怨其利用同学之谊,害得他无容身之地。王进骂林冲一节,则违背人情,不合常理,可堪唾沫。
你看他们共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同受高俅老贼迫害,王进非但无一丝体谅之意,同情之心,反而把林冲千贼万贼地辱骂,嘲笑林冲不生眼珠子,冒犯了高俅,以至拷打监囚,受尽许多苦楚,吃尽无数羞惭,“贼配军,人人骂得!”活该你倒霉。并哈哈大笑说,我王进“就见识比你高些”。在此书中,王进成了在柴进庄上被林冲打翻的洪教头一流人物,凭武艺赢不了林冲,就靠一张臭嘴骂大街了。
施耐庵笔下识大体,知进退,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王进,在俞万春的笔下,变得香臭不辨,好赖不分,简直如泼妇骂街般阴损刻薄,臭不要脸。好好的一个世外高人,好嘛,整得连一点人味儿都没了!真是俗鄙不堪,气杀我也!
对梁山好汉这般恨之入骨,必欲杀之剐之而后快,这个俞万春究竟是何许人也?俞万春,男,浙江山阴人,(1794―1849),终年55岁。他出身官吏之家,二十岁时随父至广东从军,平定粤东瑶民起义,亲自参加了对平民武装斗争的镇压。由此看出,俞万春完全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把水浒传看作是“邪说淫词,坏人心术,贻害无穷”的异端。他创作《荡寇志》,就是从精神上,思想上对平民阶层进行清理和扫荡,为满清统治者充当了一次精神城管。
俞万春死后,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忠王李秀成将官方付印的《荡寇志》刻版予以销毁。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政府又重新刻印此书。后人对此书行文布局,造语设景,文字流畅,曾多加赞赏。此书得以流传颇广,确也得力于其文学性在近代小说中造诣不低。连鲁迅先生也说:“在纠缠同类小说之旧作中,盖差为佼佼者矣。”先生幼年于三味书屋,亦曾描此书绣像。然而一本书若主旨不正,文学价值越高,其为害越甚,所谓巧言令色,鲜仁矣。俞万春在《荡寇志》序言中自称是十三岁时,受雷霆上将陈丽卿托梦而作此书。但据其弟所言,是因为俞万春幼年多病,曾受名为陈丽卿的女道士医治,故有此一说,作者之人品可见一斑。
俞万春曾针对水浒传感慨道:“既为忠义,必不做强盗;既是强盗,必不算忠义。”所以对梁山好汉深恶痛绝,务必除之而后快。连原书中诈中风寒,远投化外的暹罗国主李俊,都被他押到京师凌迟;挑一担金银宝贝,不知所踪的迷踪派始祖燕青,也被他拉到阵上,一鞭打死。作为一个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文化人,他难道不该想想造成老百姓无法安居乐业,而冒死抗争的社会根源是什么吗?文人一旦没有了思想和气节,只堪做奴才。
《荡寇志》这本书自付印出版以来,就争议不断,后人不满梁山好汉落得如此悲惨结局,又在此书的基础上续写新书,为好汉们鸣不平。其中,署名白白客星的《忽来道人传》,从《荡寇志》第五十九回后开始撰写,讲述三国时的诸葛亮和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显灵,帮助梁山英雄扫除雷部诸将的故事,也算替我等读者出了一口恶气!
⑩ 《荡寇志》是一本什么样的小说
《荡寇志》表现“民反官剿”;力图显示“只有朝廷除巨寇,那堪盗贼统官军”的逻辑。
《荡寇志》毫无艺术价值可言,不但人物形象立不起来,而且有英雄美人的无聊俗套,并有抄袭《水浒》的痕迹,更有不少常识性的错误,根本不可与《水浒》同日而语。
中国清代小说。 又名《结水浒传》,70 回,结子1回。作者俞万春(1794~1849),字仲华,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荡寇志》作于道光六年至二十七年 ( 1826~1847 )间。作者“未遑修饰而殁”。咸丰元年(1851),其子龙光修订润色后,于咸丰三年刊行问世。俞万春有感于嘉庆以后封建帝国严重危机,积极为统治阶级出谋献策,参加镇压农民起义,要“杜邪说于既作”。他非常不满《水浒传》梁山泊受招安等内容,为抑制《水浒传》的影响,因此接其70回以后,续作此70回。《荡寇志》的主要情节,是写告休管营提辖陈希真、陈丽卿父女,受高俅父子迫害,却不“落草为寇”,而是忍辱负重,以杀害起义军的行为,来洗刷自己“犯上”之罪。尊王灭寇,维护封建统治,是小说的主旨 。作者赋予天神和官军以超群的本领、过人的智慧。同时极力丑化和污蔑农民起义英雄都是“不堪一击”的“杀人放火”之徒。但它文字精练流畅,写陈丽卿受迫害情节,亦具真情实感,行文布局,造语设景,颇具匠心,在艺术上不无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