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现代小说情节模式
⑴ 西方现代小说中的"延迟式结构"指的是什么
(1)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2)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如《半张纸》。
(3)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如《墙上的斑点》。
小说中“摇摆”与“延迟”的几点区别:
1、所出现的话题不同。“摇摆”多出现在“情节”话题里的情节运行方式中,是与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并列介绍的一种特殊模式;而“延迟”出现在“结构”话题里的结构的“常”与“变”中,是小说保持层层推进的结构时常常采用的办法。
2、运用手法的不同。从运用的手法看,“摇摆”主要是设置巧合、偶然、生死矛盾和巨大的悬念等;而“延迟”运用的主要是重复手法。
3、在小说中的作用不同。在“摇摆”的情节运行方式下,小说冲突经常被激化,文章中的情节会显得跌宕起伏;而在“延迟”技法的使用下,会使小说中原本激烈紧张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
⑵ 外国现代小说流派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介绍
现代主义,又称现代派、先锋派、试验派,是西方世界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由自然主义等传统文化演变而来并富有现代西方社会时代特征的文艺思潮的总称。属于现代主义的范围并在国际上发生了较大影响的主要是十个文学流派,它们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文学、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和黑色幽默。
象征主义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个派别。它约起源于十九世纪中叶,盛行于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天。人们一般把它的形成看作是欧美现代文学与欧美古典主义的分界线。 象征主义一词,是法国诗人让·莫雷阿斯根据波德莱尔、阿瑟·韩波和保尔·魏尔伦等人的诗作中出现的新手法和新倾向,于1886年9月在巴黎《费加罗报》上正式提出来的。它主张诗人摆脱自然主义文学,着重描写外界事物的倾向,努力探求内心的“最高真实”,要求赋予抽象观念以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式。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1857年发表的诗集《恶之花》,人们普遍认为是象征主义的发轫之作。这部诗集在题材方面,把社会之恶和人性之恶作为艺术美的对象来写(《恶之花》是说诗人可从丑恶的事物中创造美好的东西),揭示了现代城市巴黎这座“地狱”中诸如乞丐、娼妓、战争等罪恶现象,突破了浪漫主义后期风花雪月的框框;在艺术方法上,波德莱尔发展了瑞典神秘主义哲学家安曼努尔·史威登堡的“自然界万物之间存在着神秘的互相对应的关系,在可见的事物与不可见的精神之间有互相契合的情况”的“对应论”,认为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息息相通,互相感应契合,把山水草木看作为向人们发出信息的“象征的森林”,诗人可以通过有声有色的物象来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
表现主义一词的出现,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在1901年法国巴黎举办的玛蒂斯画展上,有的说是在1911年德国《暴风雨》杂志的绘画评论上,后来在1914年引入德国文学界。表现主义最初是作为对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主义画派的反拨出现于绘画界的。它不满于印象主义者注重外在的客观事物(如光与影)的描绘,要求突破事物的表象表现事物内在的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的描写而揭示其内在的灵魂,要求突破对暂时现象的抒写而展示永恒的品质或真理。表现主义者们深受康德的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强调描写人们的主观世界、直觉和下意识,用特殊的手法来反映现实世界。 瑞典剧作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是欧洲表现主义的先驱人物,他的三部曲《去大马士革》是欧洲最早出现的表现主义戏剧,它以独白的形式描写人与命运、与异性、与教会、与自我的搏斗。著名的《鬼魂奏鸣曲》让死尸、亡魂和活人同时登场,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互相倾轧的关系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
未来主义发端于意大利,紧接着波及俄国,随后也影响到法国、英国、波兰等欧洲国家。
1909年2月20日,意大利诗人、戏剧家马利涅蒂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未来主义宣言》,宣告未来主义诞生。翌年,马利涅蒂又发表《未来主义文学宣言》,进一步提出这一流派的理论主张。
在内容上,未来主义认为:鉴于二十世纪初科学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客观世界的巨大变化以及机器和技术、速度和竞争已成为时代的主要特征,需要创造一种与此相适应的“新的、未来的艺术”。文艺应该由反映停滞不前的、死气沉沉的现象,转而“歌颂进取性的运动”、“机器文明”,歌颂资本主义都市动乱的生活,赞美“速度的美”和“力量”,应该勇于探索未知,面向未来。基于这样的思想倾向,未来主义者也认为,战争、暴力、恐怖是摧毁旧传统、建造新未来所必需的,因而鼓吹歌颂所有的战争,甚至声称战争是“伟大的交响乐”,是“世界上唯一洁身之道”。 在形式上,未来主义认为客观世界的运动是脱离人类社会的、抽象的因素,视“速度”、“力量”为美的准绳,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非理性主义和虚无主义。他们提倡以“自由不羁的字句”为基础的诗,以便随心所欲的表达运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速度以及他们的组合,主张用一系列的“类比”、“感应”、“断断续续的想象”,表现作者朦胧的、奥秘的感受。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艺创作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写作技巧,它于本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在英、美、法等国勃起并形成影响较大的流派。
意识流的名称,最早出现于1844年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论文《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他在该文中指出:人类的思维活动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一种斩不断的“流”,即“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提出过与此类似的观点的,还有法国哲学家亨利·伯格森(1859——1941)。他曾经说过:“真实”存在于“意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意识流就是在这种现代心理学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意识流理论的出现,适应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一些竭力追求描写人物内心生活的作家的需要。这些作家认为欧洲的传统小说由作者从外部描写人物性格,忽略了对人物的感情和内心生活的描绘,他们要求突破已往的“程式”,深入到人物意识的奥秘中去,让人物自己直接展示他的思想活动。因此,他们强调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种种象征手法来真实地显示人物意识流动的轨迹。
1887年,法国作家艾杜阿·杜夏丹在《月桂树被砍掉了》一书中最早运用“内心独白”的手法,开了意识流小说之先河。接着,英国作家维吉尼亚·沃尔夫于二十世纪初期在《墙上的斑点》、《波浪》等作品中,更以略去人物的身世、姓名只一味地“独白”自己的感受和畅写由某一事端引起意识向前(未来)或向后(过去)流动的自由联想,大大发展了意识流的表现技巧。
超现实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出现的,它的影响波及欧美及非洲、亚洲的一些国家。 超现实主义是从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达达主义由法国作家查拉在瑞士创立。“达达”是小儿的语言,其本身并无意义,它主张以婴儿对待生活的态度作为美学基础,排斥一切传统的写作技巧。达达主义没有系统的理论,也没有成功的创作,只存在了短短的几年。超现实主义一词最先是在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力的诗剧《蒂雷齐亚斯的乳房》的序言中提出来的。1919年法国作家布勒东和艾吕雅、阿拉贡等创立了《文学》杂志,进行超现实主义的试验,并于1924年发表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组织起了“超现实主义研究会”,初步形成了一股颇有声势的潮流。从超现实主义的提出到1930年布勒东发表第二个《超现实主义宣言》,这十年是超现实主义的兴盛期。随后,超现实主义的阵营出现了分裂,阿拉贡、艾吕雅先后与布勒东分道扬镳。
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布勒东、阿拉贡早年都是医科大学的学生,他们受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和关于梦的阐释的影响很深,其创作主张直接建立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他们认为,文艺要在人的复杂性后面发现它的统一,现实的表面不足以反映现实本身,超于现实之上存在着“某种组合形式”,这种形式至今为人们所忽略,但它却能体现事物的本质。
存在主义哲学正式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丹麦哲学家基尔克戈尔等人,对客观存在持悲观主义的看法,他们承认客观世界,而又把存在和本质割裂开来,特别强调意识的主宰性。法国文学家萨特根据他们的理论,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著名存在主义观点。萨特一方面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另一方面又肯定人的存在价值,认为“人注定是自由的”,重要的是作出“选择”,诉诸“行动”。但萨特从非理性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人们选择自由不受社会和阶级的限制。
荒诞派兴起子本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的法国。不久即风靡于欧美各国,由于它与二十年代的先锋派比较相似,开始人们把它视为先锋派;又由于它主要活跃在戏剧领域,并且一反传统戏剧的特点和规律,人们又称它为“反戏剧派”、“反传统戏剧派”。直到1961年,英国著名戏剧批评家马丁·埃斯林根据这个流派的思想艺术特点,才在《荒诞派戏剧》一书里正式提出了“荒诞派”的概念。
荒诞派作家在思想上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认为世界已经丧失了理性,没有正义和逻辑,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都是荒诞的;他们还认为,人来到世上纯属偶然,不仅没有什么目的,而且为丑恶的世界、荒诞的现实、不合理的社会所包围和挤压,已经不再是人,变成了“非人”。“使人感到荒诞的是人本身,而不是任何社会制度”。正如荒诞派大师尤金·尤奈斯库所宣称的:“荒诞就是没有目的,和宗教、哲学甚至直觉的源泉切断联系,人感到迷惘。他所有的行动成为毫无意义、荒诞不经和没有用处。”荒诞派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是“在一个毫无意义的世界里试图为其毫无意义的存在找出意义来”的表现。
同存在主义相比较,荒诞派更看重人生的荒诞性。他们的作品抛弃了结构的逻辑性、人物行为的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也无所谓悲剧喜剧之分。
新小说派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兴起于法国,六十年代后期形成一股浪潮,一时影响波及欧美。 五十年代期间,法国一些反对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作家集聚在“午夜出版社”周围,提出要改革传统小说。起初,他们并没有明确的理论主张,只是在“反传统小说”的大前提下,各自作自己的创作试验。1956年到1958年,法国作家阿兰·罗伯一格里耶先后发表了《未来小说的道路》和《自然、人道主义、悲剧》两篇论文,系统地论述了小说创作反传统的主张,被人们看作是“新小说派”的理论宣言。
新小说派认为:当今时代变了,工业技术获得了相当的进步,而小说艺术却陷入“严重的停滞状态”。其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还没有从传统小说的观念的束缚中摆脱出来。照他们看来,客观世界只是一个“物的世界”,而传统小说把人作为现实生活的中心加以描绘,因而掩盖了“事物的面貌”。由此出发,凡与现实主义传统有联系的以往时期的一切小说技法,他们也都持反对态度。他们以为,存在主义以及萨特的有倾向小说,与现实主义有着一定的关系,因而不足取。对于意识流和卡夫卡的小说,他们也以为有着现实主义成分和哲理性,一概加以拒绝。因而,新小说派又被称为“拒绝派”或“反传统小说派”。
“垮掉的一代”在本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兴起并盛行于美国。它在文学上的实践和成果不多,但对于美国以至于西方世界的文学艺术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垮掉的一代”早先是一股社会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获得了很大发展,但由于施行“麦卡锡主义”和种族灭绝等高压政策,以及失业、劳资对立等固有矛盾的加剧,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人们从大战的杀戮中摆脱出来,又被冷战等不测阴云所笼罩。许多美国青年感到了“社会的崩溃”和“世界的毁灭”的威胁,纷纷以一种混合着消极反抗和自暴自弃情绪的虚无主义、享乐主义来对付生活。他们认为,现代世界的一切苦难皆源于“理性”、“精神”,如果人们不按照什么“理性”、“精神”去行事,世界就会变得好起来。他们否定一切,只把人分成“正人君子”和“嬉皮士”两种人,他们要从“狗打架的人世生活”中撤退出来,做所谓“嬉皮士”,即“明眼人”。他们身着异服,狂放不羁,拒绝承担任何社会责任,对一切传统观念都嗤之以鼻,或者建立“垮掉分子”村,过男女群居的团伙生活,或者浪迹于都市的底层,加入流氓、妓女、毒品贩子和爵士乐歌手的队伍,形成了与文明社会、传统文化鲜明对立的“地下社会”和“地下文化”。
“黑色幽默”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产生于美国,至今仍在流行的一个文学流派。
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根据一些作家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共同思想、艺术特征,选取了十二个作家的有关小说片断,辑为《黑色幽默》集。八个月后,另一作家尼克贝克又发表了《致命一蜇的幽默》一文。从此以后,“黑色幽默”的名称便广泛传开。据说,“黑色”是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幽默”是指有自由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的嘲笑态度。
“黑色幽默”所以产生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战争创伤、社会动乱所引起的人们对末日临头的预感和科学技术的畸形发展所造成的人的个性丧失。一句话,是本身就充满着“黑色幽默”色彩的美国社会现实在文学上的反映。黑色幽默作家面对着资本主义世界日益恶化的社会矛盾,看到了社会的畸形与弊病,看到了周围世界与“自我”的敌对,不再相信“社会和谐”的说法,对人类的“完美境界”也不抱任何希望。他们信奉存在主义,但比存在主义走得还远。认为在荒谬的生存条件中,人能够进行自由选择的可能性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是不存在的。他们更加强调绝对的荒谬,思想也显得更加绝望。因此,他们以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为己任。黑色幽默作家冯尼格说“黑色幽默”“是大难临头时的幽默”,“绞刑架下的幽默”,反映了他们在创作上的思想和情绪。
哇哇,我真的好累啊,找了好久。虽然有点长,你自己可以去里面寻找你需要的东东。
我真的很用心!!!!希望可以帮到你, O(∩_∩)O哈哈~
⑶ 找一些情节好看的外国爱情小说!!!!
应该看过或听过前阵子很火的那部吸血鬼电影吧,暮光之城的四部书都很好看,对书迷来说比电影要好多了.
然后想要感人的话可以看看时间旅行者的妻子(The Time Traveler's Wife )
内容简介
相遇那年,她六岁,他三十六岁;结婚那年,她二十三岁,他三十一岁; 离别后再度重逢时,她八十二岁,他四十三岁……他把爱人一次又一次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她却用一生的时间等待爱人回到身边.是什么过滤着这个时代依然还在的爱情?是什么推动着人们在复杂交错中的命运中勇敢地探索?又是什么终于让时间在爱面前也变得微不足道?这是一曲高昂的爱的颂歌,是一程常人不可思议的浪漫之旅。这像是一本科幻小说,却洋溢着浓浓的诗意。这像是一本爱情小说,却饱含了信念与时空的哲理.
⑷ 外国的经典小说之经典是怎样定义的
看的人多 热卖
⑸ 现代文学阅读怎么回答最简单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
情节
环境
角度一 人物形象
考向探究
1 形象的分析
2 形象的作用
应考策略
形象的分析方法
1把他们放到一定的社会背景(典型环境)去理解,认识人物身上打上的时代烙印,折射的时代特征;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神情心理,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分析人物的外貌,要抓住三点
(1) 不仅要抓主要特征,还要和人物内在的精神状态联系在一起
(2) 对于通过对比来写外貌的,要从对比中分析
(3) 对于只写外貌中最传神的一两点的,要仔细体味传神之处。
分析人物的心理表现可以通过多种间接途径:动作语言神态,场面,环境,细节
3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经历气质等因素;
4通过情节分析
5重视作者的介绍和评价
6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
形象的作用
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主要分析社会意义
(1) 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2) 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
(3) 这个人物形象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4) 民族特征,时代特征
2 次要人物的作用
(1)为主要人物服务,陪衬主要人物
(2)揭示主旨或凸显主旨
(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穿全文的
线索
3物象的作用
(1) 突显人物性格
(2) 深化主题
(3) 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称为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4) 营造氛围
(5) 象征《河的第三条岸》
角度二 环境
1 自然环境
作用:塑造人物,推动情节,表达主题,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景物气候,
(2) 渲染气氛,营造氛围
(3) 暗示社会环境,解释社会本质,有象 征作用(《西游记》《地球上的王家庄》)
(4) 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解释人物的 心境,表现人物的性格
(5) 推动情节的发展,
(6) 为刻画人物做铺垫、烘托
角度三 情节
考向探究 .
1 概述情节
(1) 一句话概括主要情节
(2) 梳理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 分析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
3 情节安排的好处或合理性
应考策略
一般情节的作用分析法
基本做法:从技巧、内容、结构、情感、主题、人物性格、线索的角度分析(1)情节自身的表现作用(2)在全文中的作用
具体做法:
1技巧(插叙、对话、景物描写……)
2情节自身的内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
3在内容上对人物形象性格的塑造作用
4对主题思想写作主旨的表现作用
5在结构上的作用
6情感(在开头有时有奠定基调的作用)
7线索
出现在文章前面、中间和后面的段落情节的作用是不同的。
区别大致如下:
1出现在前,面的作用——设悬念(引人入胜)、铺垫、伏笔、蓄势、张本、引出下文、象征、暗示
2在中间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呼应、深入一层、另起一层、又掀波澜(跌宕起伏)、推动情节,发展、变化、突转、高潮,转向结局,点题,深化主题,拓展主题,
3在后面的作用——总结、照应前文、点题、点出写作主旨、深化主题、拓展主题。
(要写效果,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
传统小说和外国现代小说情节结构安排的不同之处
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情节的运行模式有如下三种。
第一种 遵循基本模式:
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第二种 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式
小说的运行不死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是让人物选择捷径跑到底,总是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跑回到轨道,这样就出现了情节上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第三种 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中,俗称“欧·亨利”式结尾。
在结尾出其不意的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往往都出乎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在情理之中。
此外有首尾呼应式,倒叙式,戛然而止式,留白式。
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结构模式。
第一种 延迟式。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有不式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张力。
第二种是生活的横断面。
讲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
第三种意识流。
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
⑹ 小说剧情安排模式
《飘邈之旅》《邪风曲》《佛本是道》《诛仙》《天心怒》
《中华仙魔录》《惟我独仙》《新九灭重生》《寸芒》《仙凡道》
《星峰传说》《修真之路》《星耀幻世》《紫金传说》
《逍遥修神行》《笑傲天下》《随欲飞凡》《新覆雨翻云》
《一小撮世界》《优游幻世》《逍遥江湖》《胆怯天尊》《血婴修神》
《天心诀》《星晨变》《梦幻王》《都市神人》《重现修真路》
《天赐风流》《 生肖守护神》 《仙界修仙》《极品战神》
《现代修真史》《轩辕战神》《从矿洞走出的强者》《修真之我是神偷》
《至尊盗修神记》《修神路之九天龙腾》《重生之绝色风流》
《人神欲·逆天劫》《金庸世界里的道士》《神之初始之大唐》
《低品少爷极品仙》《随波逐流之神龙传奇》《渡劫专家的后现代生活》
《重生成妖》《炼宝专家》《无法无天》《绿袍老祖》《仙道厚黑录》
《武道乾坤》《黑风老妖》《天道之旅》《仙界走私大鳄》 《鬼吹灯》《盗墓者的经历》《邪樱》《茅山后裔》
⑺ 最经典的现代国外小说…
屠格涅夫的《初恋》,文笔干净
现代外国流行通俗小说《百年孤独》,奇幻怪诞
威廉·斯泰龙] 苏菲的选择
[卡尔-杰拉西] 诺贝尔的囚徒
[柳德米拉·拉祖莫夫斯卡娅] 青春禁忌游戏
[艾伦·纽哈斯]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
[崔仁浩] 火鸟
[丹尼尔·凯斯]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海伦·格莉·布朗] 单身女孩
[维克多·叶罗菲耶夫] 俄罗斯美女
[杨二车娜姆] 七年之痒
⑻ 推荐一些外国当代小说
我其实不太会划分小说的时代,所以到底哪些算是当代外国文学我也不太清楚,我写几部时间比较新是小说,你做一下参考吧
1、《灿烂千阳》
《追风筝的人》的作者的第二本小说,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灿烂千阳》再次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苦苦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
2、《大象的眼泪》
具体内容是关于甜美背后的残酷、多舛的命运和复杂的人性以及忠心耿耿的爱。《大象的眼泪》以大萧条时期的马戏团为背景,时空跨越七十年,让我们感受到萧条时期最炫目的华丽,困顿景况里最动人的温暖。
3、《布鲁克林的荒唐事》
本书讲述的是一种放下后的人生状态,生活的希望往往充斥在不经意间,在你以为自己已经准备放弃的时候,只有人处于一种“放下”的状态才是最初始、最好的。该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就如同你身边的一个朋友,你为他生活中的意想不到的遭遇而费解、思考、伤心、难过,或者同他的朋友一样在说,“小心一点,这是一个圈套”但是当故事结束的时候,你会觉得要感谢作者,在这个灰暗的世界,昏暗的时代,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群体感、归属感、亲情、爱情、友情等等,你会觉得对生活又重新充满了斗志和希望。
4、《天堂的声音》
假如你对生命感到绝望,读过本书后,你会明白:每天都可以找到一件生命所给予你的礼物,你可以从中发掘美丽生命的真实意义,找到自我的。只要张开心眼,你会发现每天都有一件美好的礼物在等着你,可能微小如一道光或一片美丽的叶子,也可能是一件大喜事。有时这些礼物很难被发现,你必须花点功夫才能够找到它。
5、《我在雨中等你》
我叫恩佐。我老以为自己是人,也一直觉得我和其他狗不一样。我只是被塞进狗的身体,里面的灵魂才是真实的我。这里记录着我和主人丹尼相依度过的风雨悲欢:当妻子凄凉死去, 当岳父母和他反目成仇,当他镣铐加身被突然逮捕,唯有我知道真相。可是,我只是一只狗,我无法发音,不能说话……现在我老了,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我想与你分享我的故事,如果你愿意,就翻开书,我在故事里等你……[
6、《在路上》
《在路上》里的人物实际上是在“寻求,他们寻求的特定目标是精神领域的,虽然他们一有借口就横越全国来回奔波,沿途寻找刺激,他们真正的旅途却在精神层面;如果说他们似乎逾越了大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他们的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
7、《消失的地平线》
这里有神圣的雪山,幽深的峡谷,飞舞的瀑布,被森林环绕的 宁静的湖泊,徜徉在美丽草原上的成群的牛羊,净如明镜的天空,金碧辉煌的庙宇,这些都有着让人窒息的美丽。纯洁、好客的人们热情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这咀是宗教的圣土,人间的天堂。在这里,太阳和月亮就停泊在你心中。这就是传说中的一香格里拉。
8、《五岁时,我杀了我自己》
全书以八岁男孩波登的口吻,描写出一个不被成人理解,始终遭到扭曲的孩童孤独心灵世界,他只能在一个与之格格不入的世界中生存,故事相当感人。这其中,波登的单纯与大人世界的复杂形成强烈的对比,他无力摆脱身边那些讨厌的大人的处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法国经典名著《小王子》;而波登被视为超越常规、不被理解的困顿,以及对成人世界的不知所措,亦常被引比为《麦田捕手》的霍尔顿。
9、《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是一个新颖的故事,它涉及到三个层面的连动:引人入胜的科幻概念、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以及感人至深的爱情。全书交织贯穿了亨利和克莱尔不同角度的视野和叙述,传神地表达出克莱尔那种总是被丢下后的思念,那种不寻常的生活方式,以及她对亨利超乎一切的爱;还有这个永远不知道自己下一刻将身在何方的男人,他的恐惧,和他对来之不易的爱情的感激之意。
10、《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他叫爱迪,八十三岁生日那天,为了拯救在突发事故中身处险境的女孩而殒命游乐场。醒来时,爱迪已身处天堂,这才发现:那里并不是牧歌萦绕的伊甸园,而是地球上生活片断的交叠重现。五个被爱迪或铭记或忽略或遗忘的人,轮流登场,引领他寻找逝去的时光,追问人生的谜底。无形间,天地间仿佛有一条巨大的锁链,爱迪只是其中的一环。
11、《相约星期二》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一年以后与世长辞。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醒世箴言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
12、《一日重生》
让某个辞世已久的亲人,陪你再过一天。只有一天。如果可以如愿,你需不需要这样的机会?
机会,在一个尴尬的时刻,落到了查尔斯·贝奈特头上。这位退役棒球运动员在挫折与酒精的消磨中,已经找不到任何活下去的理由——事业碰壁,婚姻破裂,酗酒成瘾,众叛亲离,就连女儿的婚礼都不愿意让他露面……查尔斯起了轻生之念,他以为只要一辆高速运行的汽车,一次忘我的狂奔,就可以挥手作别,不带走一片云彩。然而,电光火石中,他的肉身徘徊在此境与彼岸之间;恍然苏醒,他竟然看到了多年前就意外去世的母亲。
母亲引他走进昨天。昨天是一个又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一场又一场角度诡异的悲喜剧,一串又一串彼此纠缠的心结。沿着母亲指的路,查尔斯的归宿究竟通往何方?一日顿悟,是否足以改变一生?
……
再睁开眼睛的时候,我周围全是掉落的树枝、树杈、树叶。石头压着我的胸口和肚子。抬起下巴,我看到了:年少时的棒球场,沐浴在晨光中,还有球场边的两个球员候场区,以及投手站立的地方那撮隆起的尘土。
还有,我妈妈,我去世多年的妈妈。
……
我几乎不能动弹。但她的手臂环绕着我,我再一次感觉到她抱起了我,空气划过我的脸庞。我看到的只是黑暗,好像我们在一张长长的黑幕布后飞行。突然间,黑幕布拉开了,我的眼前出现了星星。成千上百的星星,她放下我,让我躺在湿漉漉的草地上,把我受伤的灵魂还给这个世界。
(PS.以上三本书是同一位作者)
目前只能想起这些,应该都是当代的吧,希望有你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