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小说的发源
Ⅰ 论述文学的起源
1、文学起源的种种解释:巫术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模仿说
都未能对文学起源作出科学解释。
2、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生产劳动过程中,它是根据生
产劳动的实际需要产生出来的。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
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造
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原始歌谣的主要特征:产生于生产劳动,集体口头创作,语言淳朴、
节奏短促,以二言为主,具有诗、乐、舞综合性。
神话及其产生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联系。
Ⅱ 中国现代小说发源于什么时期
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是文言小说。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之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已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以“小说”与“大达”对举,是指那些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后来,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小说与《庄子》所说的“小说”含义虽不完全相同,但在古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始终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在这一点上,二者仍然是接近的。
东汉班固据《七略》撰《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的最后。这是小说见于史家著录的开始。诸子略共4324篇,小说就占了1380篇,是篇数最多的一家。班固据《七略?辑略》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这是史家和目录学家对小说所作的具有权威性的解释和评价。他认为小说本是街谈巷语,由小说家采集记录,成为一家之言。这虽是小道,尚有可取之处。班固明确地指出小说起自民间传说,这对认识中国小说的起源有重要的意义。
追溯中国小说的起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神话传说。尽管古代文献对神话传说的记载十分简略,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这两种重要的小说因素。神话传说原先在口头流传,有的被采入正史,遂逐渐凝固;有的继续在口头流传并不断丰富发展,分化出一些新的神和英雄,增添了新的故事情节。这些继续活在人们口头上的传说一旦记录下来,就成为具有浓厚小说意味的逸史。从神话传说到小说的这根链条中,逸史是关键的一环。甚至不妨说逸史是中国小说直接的源头,逸史中最接近小说或竟可视为早期小说的,莫过于《穆天子传》和《燕丹子》。前者对周穆王周行天下之事多有细节描写;其中的西王母与《山海经》中的记叙相比,减少了神性增加了人性。后者写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与《战国策》和《史记》相比,不仅增加了细节描写而且突出了燕丹这个复仇者的形象。(明)胡应麟称此书为 “古今小说杂传之祖”(《四部正讹》),不为无见。
其次是寓言故事。例如《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书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鲜明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带有小说的意味。《韩非子》中保存寓言故事最多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明白地用“说”来标目,也透露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显然,寓言故事可以看作小说的源头之一。
第三是史传。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描写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或为小说提供了素材,或为小说积累了叙事的经验。唐代传奇小说多取人物传记的形式,《三国志演义》径直标明是史传的演义,都证明了史传是小说的一个源头。在传统的目录学著作中,有些书或归入子部小说家类或归入史部杂传类,这两类缺少严格的区别,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史传对小说的影响之深。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小说15家,均已亡佚。今存题为汉人所著的小说,其实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伪托汉人的作品,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和《十洲记》,托名班固的《汉武帝故事》。题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很多,重要的如(三国魏)邯郸淳《笑林》,(西晋)张华《博物志》,(东晋)干宝《搜神记》,(宋)刘义庆《幽明录》、《世说新语》,(北齐)王琰《冥祥记》,(梁)沈约《俗说》,(梁)殷芸《小说》等,包括后人的辑本,共约五十种,足见其兴盛的情况。
Ⅲ 中国现代小说发源于什么时期拜托各位大神
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是文言小说。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之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已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以“小说”与“大达”对举,是指那些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后来,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小说与《庄子》所说的“小说”含义虽不完全相同,但在古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始终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在这一点上,二者仍然是接近的。 东汉班固据《七略》撰《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的最后。这是小说见于史家著录的开始。诸子略共4324篇,小说就占了1380篇,是篇数最多的一家。班固据《七略?辑略》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这是史家和目录学家对小说所作的具有权威性的解释和评价。他认为小说本是街谈巷语,由小说家采集记录,成为一家之言。这虽是小道,尚有可取之处。班固明确地指出小说起自民间传说,这对认识中国小说的起源有重要的意义。 追溯中国小说的起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神话传说。尽管古代文献对神话传说的记载十分简略,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这两种重要的小说因素。神话传说原先在口头流传,有的被采入正史,遂逐渐凝固;有的继续在口头流传并不断丰富发展,分化出一些新的神和英雄,增添了新的故事情节。这些继续活在人们口头上的传说一旦记录下来,就成为具有浓厚小说意味的逸史。从神话传说到小说的这根链条中,逸史是关键的一环。甚至不妨说逸史是中国小说直接的源头,逸史中最接近小说或竟可视为早期小说的,莫过于《穆天子传》和《燕丹子》。前者对周穆王周行天下之事多有细节描写;其中的西王母与《山海经》中的记叙相比,减少了神性增加了人性。后者写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与《战国策》和《史记》相比,不仅增加了细节描写而且突出了燕丹这个复仇者的形象。(明)胡应麟称此书为 “古今小说杂传之祖”(《四部正讹》),不为无见。 其次是寓言故事。例如《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书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鲜明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带有小说的意味。《韩非子》中保存寓言故事最多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明白地用“说”来标目,也透露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显然,寓言故事可以看作小说的源头之一。 第三是史传。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描写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或为小说提供了素材,或为小说积累了叙事的经验。唐代传奇小说多取人物传记的形式,《三国志演义》径直标明是史传的演义,都证明了史传是小说的一个源头。在传统的目录学著作中,有些书或归入子部小说家类或归入史部杂传类,这两类缺少严格的区别,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史传对小说的影响之深。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小说15家,均已亡佚。今存题为汉人所著的小说,其实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伪托汉人的作品,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和《十洲记》,托名班固的《汉武帝故事》。题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很多,重要的如(三国魏)邯郸淳《笑林》,(西晋)张华《博物志》,(东晋)干宝《搜神记》,(宋)刘义庆《幽明录》、《世说新语》,(北齐)王琰《冥祥记》,(梁)沈约《俗说》,(梁)殷芸《小说》等,包括后人的辑本,共约五十种,足见其兴盛的情况。
Ⅳ 文学的最早起源是从哪开始
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分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断限:上古——近代,概括划分为:
上古文学:先秦文学、两汉文学;文学自发的时期,突出特点是文学尚在文化的大母体之内,文史哲不分。
中古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文学自觉的时期,诗歌和散文的成就达到顶峰。
近古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清文学。文学转型的时期,戏剧和小说兴起并达到顶峰。
近代文学。古典与现代交叉,从古典到现代过渡的时期。
先秦文学概貌:
中国文学起源甚早,殷商时期已经有了初步定型的文学,也开始产生了书面文字。殷商和西周时代的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周易》中的卦爻之辞,以及《尚书》中的某些文诰,是散文的萌芽。《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叙事散文和诸子的说理散文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达到的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西周的诗歌总集《诗经》,以现实主义精神、比兴的艺术手法开创了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战国后期诗歌创作出现了个人独立创作,产生了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先秦文学是古代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诗歌、散文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都已经形成,这是我国文学发展丰厚而坚实的基石,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光辉而良好的开端。
Ⅳ 中国文学的起源是什么
文学起源的话题,历来都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各家之言可谓层出不穷,以至于沸沸腾腾,哗然一片。而其中存在几种主要学说:即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说、劳动说。
上述前三种学说虽然都出自东西方圣哲文人之手,皆可立足,但综观各种史料,也可发现其有失偏颇的一面。在这里我对文学起源的观点相形之下更倾向于劳动说,不单单因为它是国内较具权威和影响力而人云亦云,下面让我 举些例子,条分缕析各个论证。
首先,我们说 作为文学,那么它的创作主体必然是人,不会是阿猫阿狗。恩格斯说过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 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①…………所以我们可以说劳动创造了 文学活动的创作主体人类,假如不存在人类,那么又何谈文学活动,文学创作呢?另一方面,人类的生产活动又是 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是劳动促进人由猿猴的进化,从而致使人 的诞生,而在此基础上劳动又锻炼了人的脑又诱使人的思维的产生,与此同时,具有丰富表意功能的语言系统和人的审美器官也诞生了(听觉艺术、视觉艺术)。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劳动创造了人,也推动着人的主观世界向前发展,并不断开发着人们掌握世界的各种方式,形成了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可见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其次,原始艺术在劳动中产生,又是为了劳动的需要。现在我们来阐述一下劳动为什么需要艺术。鲁迅先生说过“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来连话都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要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初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到‘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是‘杭育杭育’派”。此说明劳动中的需要直接促成了 文学的产生,它可以组织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可以交流劳动经验,亦可祈祷征服自然力,歌颂劳动收获。这一点在《诗经》里屡见不鲜,这也体现了在《诗经》时代,农业生产所占的重要地位,“《诗经》中的作品不仅在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上打上了农业文明的烙印,而且产生了一些直接描写农业生产活动和相关的政、宗教活动的农事诗。看《载 》、《噫嘻》中描写了“千耦其耘”、“十干维耦”的盛大劳动场面,而《七月》更是直直接接反映了周人农业生产生活的作品。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淮南子.道应训》中的一段话:“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权力之歌也。”这里明显地包含了文艺为劳动过程中的产物这一层意思。
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这一点我们在上面已有所说明)当然既有对劳动的直接描写,也有对劳动的间接反映。这在众多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处处可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国,谚语“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可见一斑,要想吃饭就必须劳动,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中西皆同,亘古不变。管子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可见首先通过劳动解决了吃饭问题,而后才能从事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悯农》则是对劳动的直接描写,体现出劳动的艰辛“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白居易的《炭翁》中“伐薪烧炭南山中,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可说明是劳动中的苦楚激发了人的文学创作欲望。这可以说是间接反映。当然劳动的乐趣,惬意也有此功能,再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它体现了随遇而安,顺应四时的怡然自得。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则是恬淡的劳动生活的真实反映。
第四,劳动还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早期的文学艺术多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这与劳动过程的特征关系莫大。如原是人劳动动作和被狩猎动物演化为舞蹈,劳动时的呼号发展为诗歌,而劳动时发出的声音所 体现的出的节奏,则为原始人提供了音乐的灵感。
劳动说的重要价值在于指出文学艺术的产生与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密不可分。一句话,人的生活实践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头。但是,我们不能说劳动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来源,它只是重要来源,因为原始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劳动说”这种文学起源观代表人物有普列汉诺夫、高尔基等它是在前人若干起源基础上提出的,它对于其他起源观有所扬弃,但并不简单的扬弃,而是将其纳入自身的体系中,使其他起源的美学观点在劳动说的饿整合下体现出合理的一面,如“巫术说”提出了文学与巫术的饿共生关系,这是许多民俗依据的,但巫术说不能回答巫术仪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内在根源,我们从“劳动说”出发就可看到,巫术起于人的饿生产愿望不能在既有的生产力水平上达成的矛盾,它还是与人们的劳动状况直接相关的饿,有些巫术仪式甚至就直接融入在原始人的劳动过程中。同样,对于文学起源的“游戏说”、“宗教说”也可作相似分析。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文学起源于劳动。 分哪种1、按体裁分为:口头文学、书面文学、网络文学三大类;
2、按时间分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他们的范围都是随着读者而不断迁移的;
3、按地域分为:外国文学,中国文学、台湾文学……
4、按读者分为:
a、 按年龄有儿童文学,成人文学等;
b、按读者群体及内容分为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宗教文学...
5、按内容分为:史传文学、纪实文学、奇幻文学、报道文学...
6、按表达体裁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戏剧、歌剧、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和笑话等;其他如史传、哲理、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有文字剧情架构的电脑游戏(含游戏主机)与动漫...
7、按创作理念分为: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
Ⅵ 文学的起源或由来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最早已知的西方文学作品,是公元前2700年一篇由苏美人创作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当中描述的是英雄主义、友谊、损失及追逐永生。在西方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特色的文学。早期作品经常带着宗教或教诲的目的。说教的规范的文学就此诞生。
浪漫主义的异常特质文章在中世纪绽放。同时,理性时代造就了民族主义史诗与哲学短文。因浪漫主义文学强调通俗及情感的投入,慢慢被寻求真实的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所取代。到了20世纪,象征主义抬头,追求探索角色的描述和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基督教文学独树一帜,成为世界上最亮丽的风景线之一。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文学与史学和神话并无明显的界限,最早的文学是对历史和神话的记录。但纯粹的文学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例如《诗经》。后来诗、词、曲、小说等文学形式分别在唐、宋、元、明、清达到高峰。 民国时期,武侠小说风靡海内外,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新中国时期,网络文学异军突起,成为时下最受欢迎的商业作品,惜水平参差不齐。诗歌在新时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只有一批白话文诗人进行大量创作,也取代古诗成为当时最欢迎的诗歌作品。诗歌也在新中国时期,备受冷落。
(6)现代文学小说的发源扩展阅读
中华民族的文学, 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干部分的各民族文学的共同体。中国文学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以特殊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审美理想,有自己的起支配作用的思想文化传统和理论批判体系。它以优秀的历史、多样的形式、众多的作家、丰富的作品、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诱人的魅力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
中国文学分为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古典文学以唐宋诗词及四大名著为代表,现代文学以鲁迅小说为代表,当代文学则以具有独立思想的中国自由文学为标志。
中国古典文学分为诗和文,文又分为韵文和散文,现代一般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中国的抒情诗和散文(称为古文)最早而比较发达。西方则分为诗歌与散文两个基本类型。叙事诗和戏剧成熟较早,此外小说比较发达。
Ⅶ 小说的发展起源是什么时候
小说(novel) :是指在语言文学艺术序列中和散文、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创作体裁。是指以叙述事物为创作手法,营造典型性为审美特征的文学创作体裁。 小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魏晋南北朝,文人的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雏形;唐代传奇的出现,尤其是三大爱情传奇,标志着古典小说的正式形成;宋元两代,随着商品经济和市井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话本小说,为小说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至今在古典小说领域内,没有可超越者,四大名著皆发于此;民国时期,尤其是五四以来,舶来文化的冲击,中国小说发展出现多元化,代表性人物有“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21世纪(2003年以后),网络文学的出现,使小说的发展更加多元,大批网络作品涌现,如玄幻文学(起点为代表)、新言情(晋江和红袖为代表)等等,也出现了大批网络作家,玄幻领域如萧鼎、我吃西红柿、唐家三少、血红、梦入神机等,言情领域如四小天后、六小公主、八小玲珑等。 东汉班固编著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在《汉书·艺文志》中写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这是史家和目录学家对小说所作的具有权威性的解释和评价。班固认为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涂(同“途”)说者之所造也”,虽然认为小说仍然是小知、小道,但从另一角度触及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 中国的小说历经前秦的古代神话小说、汉晋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隋唐的传奇小说、宋元的话本小说、明清的章回小说、现当代的白话小说以及近年来兴起的网络小说约三千多个春秋的洗礼。按照小说的历史时期,可划分两大阶段,即新文化运动以前,可称作古典小说阶段,新文化运动以后,可称作现代小说阶段。 (1)古典小说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雏形于魏晋南北朝,形成于唐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 先秦两汉时期,当时社会出现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成为古典小说叙事的源头。神话传说已经具备人物和情节两个基本因素,散见于诸子百家书中的寓言典故提供了借鉴经验,历史著作有比较完整的结构、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严格意义上说这仍然算不上是小说,只能算是小说的雏形。《世说新语》也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里面收集了许多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唐朝时期,古代小说的发展趋于成熟,形成了独立的文学形式—传奇体小说,由此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唐代三大爱情传奇是此时期的标志性作品。 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井文化的兴起,给小说创作带来深厚的土壤。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形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 明清时期,小说开始走上了文人独立创作之路,这一时期,小说作家主体意识增强。《红楼梦》的出现,把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推向了高峰,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明清这一段时间内涌现了无数的经典之作流传于世。如明代四大奇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三言二拍(《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清代的《红楼梦》《儒林外史》《老残游记》《聊斋志异》等。明 董其昌《袁伯应(袁可立子)诗集序》:“二十年来,破觚为圆,浸淫广肆,子史空玄,旁逮稗官小说,无一不为帖括用者。” 神魔小说《西游记》民国时期,尤其是五四以来,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社会各种思潮流行,舶来文化冲击传统文化,中国小说的发展出现多元化,各类小说题材涌现,其中现代言情小说的发端鸳鸯蝴蝶派就出现在此时。正统小说的代表性人物有巴金、茅盾、丁玲、冰心、老舍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到90年代,中国小说形成大陆派和海派(包括港台),大陆小说沿袭正统脉络,港台小说向武侠和言情两个方向发展,分别产生金庸时代和琼瑶时代。 (2)现代小说的兴起于民国时期,繁荣于新世纪,尤其2003年网络小说的涌现,颠覆了传统的书写和传播模式。 随着网络普及。网络作家成为小说创作的生力军,产生了安妮宝贝、宁财神、邢育森等一批著名网络小说家,2000年以来,网络文学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书写和传播模式,出现了《悟空传》(作者今何在)、《五行山下》(作者狂狷)、《第一次亲密接触》(作者痞子蔡)等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网络小说使小说的发展更加多元化。2003年“四小天后”、“六小公主”和“八小玲珑”以及以起点为代表的武侠玄幻小说作者群的出现和形成,标志着网络小说已经成为主流文学之外的又一创作主体。
Ⅷ 小说的起源是什么
小说是与诗歌、散文、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中国小说最早的起源,是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我国古代小说的形成与发展晚于诗歌,是随着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的兴起和繁荣而发展起来的。到了唐代“始有意为小说”(鲁迅语)。小说的基本特征是以对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绘,借助于虚构与想像,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真人真事的限制,自由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灵活地转换叙述角度,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心理活动以及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的描写来深入细致地刻画形形色色的人物性格,完整、充分、具体地展现一定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小说的分类就题材的时代性而言,有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等;就题材的内容而言,有战争小说、科幻小说等;就语言形式而言,有白话小说、文言小说等。通常根据作品的篇幅长短、容量大小,以及结构方式的不同,分为长篇、中篇、短篇三类。我国古代小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从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到唐人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艺术长廊。“五四”以来,以鲁迅为开山祖的现代小说,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小说从内容性质可分为战争小说、爱情小说、科幻小说、侦探小说、历史小说、传记小说等。
鲁迅称《西游记》、《封神榜》、《三宝太监西洋记》为“神魔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