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小说艺术第一次作业答案
『壹』 外国小说《现代艺术展》阅读理解 答案
15(6分)①以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对话形式叙述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真实生动。②采用了倒叙的叙述方法,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并由此展开了故事情节的叙述③一开篇别佳将垃圾运到现代艺术展上去展览,奠定了全文诙谐幽默,讽刺批判的基调。(每一点得2分,其余答案酌情给分)
16(3分)①别佳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清扫垃圾的人;②他是一个机智聪明、幽默风趣的劳动者,如面对质疑他侃侃而谈从容不迫,把破烂垃圾取名叫“智者的呐喊”吸引观众等等;③他是一个勇敢大胆,敢于挑战权威的劳动者,他用自己的垃圾调侃和讽刺了所谓的现代艺术展的虚伪荒谬。(每一点得一分,其余答案酌情给分,但如批判别佳不给分)
17.(6分)①题目起到了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小说始终围绕“现代艺术展”而展开故事情节,以现
代艺术展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关系,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
②题目起到了揭示主题的作用:题目中所谓的“现代艺术展”,最终以一场闹剧结束,其实质都是一堆垃
圾的展览,强烈讽刺,所谓的艺术家的虚假无知,也讽刺了整个社会艺术脱离生活现实的现状。
③题目一语双关,既指现代艺术展又指垃圾展,形成了幽默讽刺的效果,也奠定了文章的幽默讽刺的基调。
(以上每一点2 分,其余答案酌情给分。)
18(6分)本文表现出高超的幽默讽刺艺术。具体表现为:
一、作者叙述描写的语言与人物本身的语言具有幽默讽刺的效果。
如叙述描写别佳的外貌特征“披头散发”“醉熏熏”“穿着破衬衫,带着黑眼圈”;描写别佳的神态动作
“理直气壮”“虚张声势”“干净利落”“侃侃而谈””开怀畅饮”“左拥右抱”,这些对人物形象的叙述描写语言,惟妙惟肖地写出一个“俨然”艺术家的清扫垃圾的工人形象,显得既滑稽幽默又令人深思;同时,主人公别佳与举办方的一本正经,显得既专业又机智的人物语言描写,极度讽刺了现代艺术展严重脱离生活现实的现象,寓庄于谐,极具幽默讽刺。
二、极度夸张荒诞的情节设置极具幽默讽刺效果。一个想偷懒的清扫垃圾的人将垃圾送入现代艺术展览会,
却意外地冠名“智者的呐喊”进行展览,接受观众的欣赏称赞;而最终全城人都将破烂送进现代艺术展馆,垃圾与艺术无法分辨,以一场闹剧结束。整个情节设置令人啼笑皆非,极具幽默讽刺的效果。
三、人物形象起到幽默讽刺效果。本文的主人公别佳只是一个清扫垃圾的工人,但他在现代艺术展上表现出来的那种风度气质宛如一个艺术家,受到所有人的追捧与崇拜,这个人物形象与清扫垃圾的别夫的身份完全不符合,形成寓庄于谐的幽默风趣的效果,讽刺批判了所谓的现代艺术家的故作姿态和虚假。
『贰』 中国现代文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1。创造社 1921年创造社成立,时值五四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之际。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把创造社看作一个文学团体,这使我们对有关创造社的一些文化现象做了简单或者片面的处理。创造社缘起於创办一个纯文艺刊物的愿望,《创造季刊》的出版预告还冠以“纯文学”的标志,而创造社留下的大量创作与评论也足以构筑一个文学流派。但是,如果整体地、全面地考察它以出版为依托所从事的精神文化活动,就会发现他们的精神触角其实已远远地伸出了文学以外。在创造社的出版物中,包括了物理学、生物学、海洋学、社会学、数学等众多学科。1928年预告的“社会科学”丛书,则主要是有关社会主义、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创造日?宣言〉宣称:“我们想以纯粹的学理和严正的言论来批评文艺、政治、经济。”1925年刊行的《洪水》就是一种综合性刊物,创作、评论完全淹没在各种文化批评、政治评论甚至一些宣言、口号之中。1926年3月出版发行的《创造月刊》继续了这种趋势,直到1928年创刊的《文化批判》则彻底地成了从事“文化批判”的非文学刊物了。可见,创造社的精神视野一直没有局限於文学,而是向著更广泛的思想文化领域努力拓展。因此,把创造社的历史概括成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精神文化事件,要比把它看作一个单纯的文学社团有意义得多。一 创造理想社会是基本价值取向 2。新月社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他们对于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叁』 电大文学现代作业答案
有没有具体的题目呢?
要不你自己到电大题酷小程序搜查一下吧
你需要哪些电大作业的答案都可查
希望可以帮到你
『肆』 艺术欣赏作业答案
1、体会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含义,谈谈你对“再创造”的理解。
答:所谓“再创造”是指欣赏者由于艺术形象的诱导,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丰富或提炼着艺术形象。(一)艺术形象是欣赏者发挥想象的客观基础。(二)欣赏者的审美活动是主动的,不是被动地接受。(三)讲创造的特性:①艺术欣赏的“再创造”首先表现在想象性,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作劳动的结果,欣赏者以此为欣赏对象利用自己的审美感官,通过体验等欣赏行为,把艺术作品的形象体系创造性呈现出来,同时还可以改变、再构建作品原有的形象.②艺术欣赏的“再创造”还表现再欣赏者的个体差异性上,这一特征正是艺术想象性的必然结果。艺术欣赏的过程是我们感知形象、想象形象、再造形象的结果,每个审美欣赏者都有其不同的个性特征,所以对同一作品往往有不同的理解。③艺术欣赏的“再创造”还表现在欣赏者艺术爱好的多样性。不同的社会经历、思想意识和审美经验不同,在欣赏中表现出来的爱好的差异。同时在历史发展中还表现为时代的差异性,当然艺术欣赏无论有多大的创造性,都离不开艺术创作本身这一客体。
2、艺术欣赏于艺术批评的相互关系怎样,怎样正确理解艺术批评?
答: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艺术欣赏是一种感性活动的过程,带有显著的个性特点的主观随意性。艺术批评则是经过感性活动而达到的理性认识,其结果是一种理论形态。虽然也有个性,但它应是客观、具有普遍性的,是以后总美与丑的普遍的社会标准。艺术欣赏是艺术批评的实践基础,艺术批评是艺术欣赏的理论升华。
3、这样理解建筑与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相比较,空间构图是其独有的艺术语言。
答:建筑与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同属造型艺术。面、体形、体量等艺术语言均可在绘画、雕塑、工艺美术中遇到。而空间构图则是建筑独有的艺术语言,建筑有中空空间、四面墙壁、地面、天花板围成空间,或许多建筑组成庭院、广场,空间具有巨大情绪感染力,如宽阔、高大而明亮的大厅,令心情开朗、晋升振奋等;巧妙地处理空间的大小、方向、开敞、封闭、明亮、幽暗,会使建筑艺术显出连续性的空间感受,如高墙四周的小广场给人以威慑。中外建筑都有许多空间构图的范例:如西藏喇嘛教庙宇利用大、宽、低矮、黑暗的大厅制造宗教神秘感,甚至给人以恐怖感;如西方哥特式教堂,高、长但窄,会使人感到上帝崇高和人自身的渺小。
4、对比欧洲园林艺术,谈中国园林独特的自然美与人文美。P28
答:欧洲园林为“几何式”,构图布局均衡匀称、井然有序、崇尚人工美、重视人改造自然的观念。中国园林则为“自然式”,崇尚自然、诗情画意、多彩景异,具有独特的自然美和人文美:①利用自然美。用水池、假山、花草、树木营造自然环境;讲究亭、台、楼、阁、廊、树建筑形式美,与自然环境相协调;②采用楹联、匾额、碑刻、书画题记等,营造文化氛围。③含蓄深沉、平易精微,风景美、艺术美、文化美融为一体。可见中国园林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美与自然相亲相近的观念。
『伍』 现代文小说阅读训练(有答案)
父亲的救援
张铭书
⑴1992年,我在地区高师读书,父母亲在老家种田。父亲为贴补家用,不顾多年腰疼的老毛病,农忙之余帮人跑起了长途货运。这年父亲已46岁。
⑵正是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亲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所有的细节。
⑶那天正好是寒露,阴历的八月二十九。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父亲从外地跑车回来。刚一进村,就看见村支书迎头挡在车灯前面,朝父亲一个劲儿地摆手。父亲赶紧刹车。支书一脸焦急地说:“快!你娃出事了!”原来他刚刚从电视里插播的紧急通告里看到: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市一院,司机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钱,另有一本学生证,望家人紧急联系。学生证上写着我的名字,所以支书便急吼吼地来找我父亲。
⑷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他蹲在车下先抽了两分钟烟,然后抬头问支书:“你家里还有多少钱?”支书说:“也不太多。”父亲说:“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亲身上还装着代收的几千元货款。
⑸父亲不敢让我母亲知道,家也没回,当即发动车,准备直奔市一院。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从小镇到市区仅八十公里,一个小时后就到了。
(6)主治医生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缴钱:“伤情非常严重,需立即手术,如果再晚几个小时联系不到家人,双腿将很难保住。”
⑺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他跌跌撞撞地赶紧往缴费处跑。【示例:“再也”、“眼泪哗一下倾倒”、“跌跌撞撞地赶紧”、“跑”等词,写出父亲在得知“我”伤势如此严重后的巨大悲痛,再刚强的父亲也承受不了如此的打击。】
⑻从缴费处回来,父亲不顾护士的拦阻,硬闯进急诊室。
⑼父亲看到的是一张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过去。父亲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他发现这个小伙并非他儿子——也就是说,并不是我。父亲从里面退出来,反复端详从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张学生证,学生证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没有错呀。父亲迷惑了。
⑽这时来了几名警察,警察告诉父亲,这个小伙的身份刚刚弄清了,原来是一名小偷,之前在公交车上偷了几个学生的东西,被人发觉后就跳车狂奔,他做贼心虚,已经把所有追赶的人都甩掉了,还是不停地飞跑,结果就跑到了一个车轮下了。
⑾【A】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整个人虚脱得一身大汗,瘫坐在门口的石头台阶上,再也站不起来。
⑿这时,父亲的战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儿子,你缴的住院押金怎么办?”
⒀父亲说:“当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儿子,还害得差点吓死我,哪能再给他白扔钱?”
⒁父亲就到收费处去退钱。收费处让父亲找主治医生开退费说明。主治医生刷刷几笔就开好了。
⒂父亲却犹豫起来,说,算了,这钱我不退了,你们接着给他治吧,长得那么漂亮的小伙子,要是少了两条腿多可惜呀,他家里应该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会疼得心慌。
⒃小伙的手术顺利进行。
⒄此时已是深夜,雨也停了,父亲想来学校找我,又怕打搅我睡觉,就和战友在车里胡乱挤了一宿。【B】第二日早上才来学校,看见我后,冲上来就紧紧抱了我一下。父亲一贯性格刚强,平时很少流露感情,这次拥抱,还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
⒅那小伙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恢复得很好。小伙出院那天,阳光灿烂。他寻到我家,给我父亲磕了仨响头,非要认我父亲为干爹。
⒆我父亲担心他再学坏,就让他跟自己学开车。
⒇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他已成为本市运输业非常叫得响的一位老板,去年,还被市里评为“年度最具爱心十大人物”之一。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8年第1期)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内容。(3分)
▲
11.文章第15段说“父亲却犹豫起来”,结合上下文,说说父亲犹豫的原因。(3分)
▲
12.仿照对文章第7段画线句的评注,从文中另外两处画线的句子中选择一处,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评注。(3分)
我选( ▲ )处,评注: ▲
13.文中的父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说说父亲是个怎样的人?(3分)
▲
14.联系全文,小说标题“父亲的救援”有什么含义?(4分)
答案: ▲
10.(3分)父亲决然救援一个偷了自己儿子钱出车祸的小偷,并使他走上正途。(大意对即可。)
11.(3分)父亲想到了小伙子如果得不到及时医治就得失去两条腿,他的未来要受到严重影响;同时想到小伙子的父母如果知道小伙子的遭遇也会疼得心慌。(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相近即可,引用原文亦可。)
12.(3分)示例:我选【A】句,评注:“才”、“虚脱”、“瘫坐”、“再也”等词写出了真相大白后,父亲紧绷的心弦一下子松开了,惊人的狂喜和惊人的打击给父亲带来的情感变化是如此巨大。
我选【B】句,评注:“才”、“冲上来”、“就”、“紧紧”等词写出父亲见到安然无恙的“我”内心的狂喜,这劫后重生的巨大幸福感使一向刚强的父亲不禁真情流露。(评注角度不限,理解正确即可。)
13.(3分)勤劳、宽容(有爱心、善良)、爱家人。(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14.(4分)一指父亲用借来的钱救了小伙子的生命;二指父亲用他的宽容和爱心拯救了小伙子的灵魂(精神)。(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陆』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次作业
1。创造社
1921年创造社成立,时值五四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之际。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把创造社看作一个文学团体,这使我们对有关创造社的一些文化现象做了简单或者片面的处理。创造社缘起於创办一个纯文艺刊物的愿望,《创造季刊》的出版预告还冠以“纯文学”的标志,而创造社留下的大量创作与评论也足以构筑一个文学流派。但是,如果整体地、全面地考察它以出版为依托所从事的精神文化活动,就会发现他们的精神触角其实已远远地伸出了文学以外。在创造社的出版物中,包括了物理学、生物学、海洋学、社会学、数学等众多学科。1928年预告的“社会科学”丛书,则主要是有关社会主义、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创造日�宣言〉宣称:“我们想以纯粹的学理和严正的言论来批评文艺、政治、经济。”1925年刊行的《洪水》就是一种综合性刊物,创作、评论完全淹没在各种文化批评、政治评论甚至一些宣言、口号之中。1926年3月出版发行的《创造月刊》继续了这种趋势,直到1928年创刊的《文化批判》则彻底地成了从事“文化批判”的非文学刊物了。可见,创造社的精神视野一直没有局限於文学,而是向著更广泛的思想文化领域努力拓展。因此,把创造社的历史概括成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精神文化事件,要比把它看作一个单纯的文学社团有意义得多。一 创造理想社会是基本价值取向
2。新月社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他们对于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柒』 《现代文学史》作业!!各位大仙~求答案
10.这首诗不仅坦露了诗人深沉的内心积郁而且为我们中国的农村妇女树立了一尊朴素庄严的塑像。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