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说书式叙述小说
㈠ 新评书体小说 名词解释
评书体小说: (1) 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框架,而汲取了讲究情节连贯性与完整性的特点;
(2) 将小说当通俗故事写,将情节描写及人物塑造融化在故事叙述中,保留口头性文体的特点,而又比一般传统小说明快、简约;
(3) 口语化,在艺术性与通俗性结合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学人小说:1、首先,作者要必须符合学者的身份要件。
㈡ 现代作家赵树理是一位农民作家他的什么等小说采用评书体的小说样式
《李有才板话》 《小二黑结婚》等小说 采用评书体的小说样式
㈢ 袁阔成讲了哪些评书
出版评书作品:《三国演义》(上集,云南人民)、《赵子龙》(百花文艺)、《大闹大名府》(黑龙江人民)、《大闹神州擂》(黑龙江人民)、《巧破乾坤楼》(中原农民)、《燕青打擂》(春风文艺)、《水浒外传》(春风文艺)等。
1 红岩魂
2 水泊梁山(水浒外传)
3 东周列国-商鞅变法
4 水浒
5 施公案
6 创业史
7 彭公案-三河断奇案
8 艳阳天
9 十三妹
10 薛刚反唐
11 碧眼金蝉
12 长坂雄风(包括在三国演义)
13 过海插旗
14 林海雪原
15 三国演义
16 赤胆忠心
17 暴风骤雨
18 烈火金刚
19 西楚霸王
20 敌后武工队
21 十二金钱镖
22 吕梁英雄传
23 新英雄儿女传
24 刺龟山(包括在野火春风斗古城)
25 特殊身份的警官
26 福尔摩斯探案
27 乾隆与纪晓岚
28 十二金钱镖
29 转战陕北
30 李自成-义送摇旗
31 李自成-谷城会献
32 舌战小炉匠(包括在林海雪原)
33 李自成-刘宗珉跳江
34 许云峰赴宴(包括在红岩魂)
35 灞桥挑袍(包括在三国演义)
36 封神演义
37 李自成-红娘子救李信
38 举火招贤
39 五女七贞
40 二五长征
41 常山赵子龙
42 大闹大名府
43 巧破乾坤楼
44 燕青打擂
45 大闹神州擂
46 桃花庄
47 神州擂
48 三声笛
49 旋流
50 彭公案
51 野火春风斗古城
52 青春之歌
53 保卫延安
㈣ 有什么好的说书(小说)
小妖的金色城堡、沙漏、十年、当你孤单时你会想起谁、左耳、酸甜、离歌、梦里花落知多少、悲伤逆流成河、夏至未至、小时代、爵迹、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
㈤ 评书有哪些叙事技巧和模式
评书的叙事技巧和模式如下:
明笔
明笔——清清楚楚地叙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面、情节。如前面所举《夺印》开头的例子,就是明笔。
暗笔
暗笔——对琐碎的无关紧要的过程,一笔带过,避免啰嗦拖沓。例如《夜闯珊瑚潭》有一段:“夏良银书记根据上级指示,把搞近洋生产的几个后生组织起来巡逻查夜。”至于怎样巡逻,出动哪些人,守住哪些路口,都是用暗笔处理的。
伏笔
伏笔——前面先埋伏一根线,后面就不用赘述了。例如《双枪老太婆》中,前边先将老太婆化妆成贵妇人的穿着打扮交代清楚,就给后面伪军在她面前声言要抓住老太婆去领重赏,打了伏线。这样处理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惊人笔
惊人笔——把情节安排得很紧张,以增加听众欣赏兴趣。例如,《赤胆忠心》中,杨作霖深夜藏在唐山市伪商会会长的衣柜里,敌人几次搜查来到屋内,都因一些其他原因而始终没有发现他。
倒插笔
倒插笔——正面叙述的故事中,又倒叙一段另外的故事。例如,《平原枪声》中刚说到马英自枣强县回到萧家镇,紧接着就倒叙起马英的出身、经历、全家受地主苏金荣迫害的经过。
补笔
补笔——引出一个人物,三言两语简单地交代清楚人物的来龙去脉。
掩笔
掩笔——也叫“扣子”。为了故事紧凑动人,往往将观众急于要知道的结果先造成悬念,一直到一个段落结束时,才道出真相。"扣子"应该是随着故事情节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形成。例如歌颂烧瓷工匠卢纯为保护国宝瓷瓶,和反动势力斗争终生的中篇评书《宝光》,全书共十六回,写得跌宕起伏,疏密错落,艺术感染力较强。在每回结尾都有一个“扣子”。象第四回的结尾是:“……卢纯近前一看大吃一惊:啊!王福怎么死啦?”第十一回的结尾是:“郭老蔫一见卢纯不由大叫一声:‘你,你怎么出来啦?’大总管一听颜色更变,转回身来两只眼睛死死盯住了卢纯。”这种“扣子”通称“书中扣”。
为了缓冲书中情节的紧张气氛,有时使用一种绷紧不放、故做轻松的手法,把故事支出去。象《杨家将》中,说到:“皇帝大怒要杀杨六郎,满朝文武纷纷保本,皇帝就是不准。”这本来是很紧张的情节,但说书人却有意把这件事搁置不提,反而很风趣的转到另外一件事上去: 皇帝不准本,满朝文武面面相觑,突然丞相王袍跪倒丹墀以下:“启奏万岁,臣已年过古稀,耳聋眼花,窃位素餐,不能为国效劳,实感寝食不安,请万岁恩准为臣回乡务农。” 皇帝心说;我没准本你就用辞官来将我的军哪!“好,三日交印,五日腾府,准奏。“ 谢万岁!”王袍下去了。他刚走,“噗通”又跪倒一个人,谁呀?双天官寇准:“启奏万岁,臣年五旬,请旨告老还乡。”皇帝心说,嗯!还是这套:“好,三日交印,五日腾府,准奏。”“谢万岁!”寇准刚走,“噗通”又跪倒一位颜查散:“启奏万岁,臣年已三十,耳聋眼花……”
接二连三,听众越听越可笑。但听众在欢笑中并未忘记杨六郎到底被杀了没有。这种手法就叫"绑上蔓儿的扣子"。还有一种层层设置悬念,解完旧扣系新扣的手法叫“连环扣”,也是评书中常用的手法。
评书的表演形式:
评书的表演形式,早期为一人坐于桌子后面,以折扇和醒木(一种方寸大小,可敲击桌面的木块。常在开始表演或中间停歇的当口使用,作为提醒听众安静或警示听众注意力,以加强表演效果,故名)为道具,身着传统长衫,说演讲评故事。发展至20世纪中叶,多为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是站立说演,衣着也不固定为专穿长衫。 评书用北方语音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调的普通话语说演。中国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均见流行。因使用口头语言说演,所以在语言运用上,以第三人称的叙述和介绍为主。并在艺术上形成了一套自身独有的程式与规范。比如传统的表演程序一般是:先念一段“定场诗”,或说段小故事,然后进入正式表演。正式表演时,以叙述故事并讲评故事中的人情事理为主,如果介绍新出现的人物,就要说“开脸儿”,即将人物的来历、身份、相貌、性格等等特征作一描述或交代;讲述故事的场景,称作“摆砌末”;而如果赞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风景名胜,又往往会念诵大段落对偶句式的骈体韵文,称作“赋赞”,富有音乐性和语言的美感;说演到紧要处或精彩处,常常又会使用“垛句”或曰“串口”,即使用排比重叠的句式以强化说演效果。在故事的说演上,为了吸引听众,把制造悬念,以及使用“关子”和“扣子”作为根本的结构手法。从而使其表演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而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表演者要做到这些很不容易,须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好比一首《西江月》词所说的那样:“世间生意甚多,惟有说书难习。评叙说表非容易,千言万语须记。一要声音洪亮,二要顿挫迟疾。装文装武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戏。
评书的节目以长篇大书为主,所说演的内容多为历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战和侠义故事。后来到了20世纪中叶也有篇幅较小的中篇书和适于晚会组台演出的短篇书,但长篇大书仍为其主流。
评书的特色:
流传下来的传统评书,都具有汉族口头文学的特征。它汇集了人民 群众的智慧,既是历代评书艺人的心血结晶,也是群众性的艺术创作成果。它通过“册子”(一部书的详细提纲,也称“梁子”)和口传心授方法流传下来。不同流派、不同演员对一部书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尤其在“评议”方面,因人而异,具有很大的可变性。评书艺人既是演员又是作者,他们的表演过程,往往就是精心构思和不断创作的过程。这正是口头文学的特点。
评书的特点:1.故事性强。2.篇幅一般较长。3.人物众多、情节复杂,但结构单纯,眉目清楚。4.语言丰富,表演细致,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细节描写较多。
此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外在的特征。一是散说体与说唱体交错发展。二是艺人说书与文人创作交错发展,亦即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交错发展。
评书又称说书、讲书,广东粤语等地区俗称讲古,古代称为说话,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着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份。清末民初时,评书的表演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装为长衫;至20世纪中叶,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说演,服装也较不固定。而在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后,在电子媒体及推广普通话的冲击之下,一些方言的说书文化日渐式微,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但还仍然有其活力。
㈥ 现在有哪些好听评书,适合年轻人听的,过着口述的小说也行
白眉大侠、童林传、铁伞怪侠、水浒全传、三侠五义等等吧,都是单田芳老师播讲的,而且我全部都听过,个人感觉很不错,也很有味道,至于其他评书演员的书我也听过不少,但是感觉上都不如单老的,希望能帮到你。
㈦ 当代有“评书五杰”之称的都有谁各自的代表作品
当代评书五杰:单田芳、袁阔成、田连元、刘兰芳、 连丽如
代表作品:
1 袁阔成
《西楚霸王》:袍带书。
此书讲述了秦末楚汉相争的故事,着重刻画了项羽这位堪称“古代第一勇武豪杰”的形象与事迹。这段传奇故事的播讲者除丁正洪、丁建中父子外,现代评书艺人中袁老算是一个亮点。
《三国演义》:袍带书。
此书是袁阔成以及一些优秀曲艺学者根据原著小说,共同创作成的评书。袁阔成演播此书,集中表现汉末至晋统一的一百年间历史,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塑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时也遣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水浒外传》:短打书。
此书讲述了北宋末年,水泊梁山众英雄与官府斗争的传奇故事。该书是袁阔成家传之书,是《水浒传》的一部书外书。以燕青、时迁等人为主线,“大名府”、“祝家庄”、“神州擂”三个大坨子,紧密相连,情节跌拓。此书可说是袁阔成除《三国演义》外的另一部经典之作。另外,此书的话本书籍入选了春风出版社的十大传统评书。
2 连丽如
《东汉演义》:袍带书。
此书讲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刘秀兴兵起义灭新,以及消灭各家反王,建立东汉王朝的传奇故事。连丽如演播此书得到了其父连阔如的一些“皮毛”,虽不如其父说此书之经典,但仍算是其一部代表力作。
《三国演义》:袍带书。
此书是连阔如传授其女连丽如的,连阔如当年*此书赢得“静街王”的美誉。连丽如承袭其父演播此书,与袁版《三国》相比,另有一番特色。连丽如曾到亚洲各地区演播此书,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大隋唐》:袍带书。
此书讲述了九老兴隋、瓦岗起义、李氏灭隋兴唐的传奇故事。在各种《隋唐》书中,此书算是篇幅最长的,故名为“大隋唐”。可能因为连丽如以前于北京的书场说书,故此书“兴唐”部分与陈荫荣的《兴唐传》极为相似。《兴唐传》一直被很多评书迷们视为最经典的《隋唐》版本,无缘听到陈荫荣当年说此书的朋友,大可一听连丽如这部《大隋唐》。
3 田连元
《刘秀传》:袍带书。
此书讲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刘秀起义灭新的传奇故事。田连元播讲此书,虽不如连阔如父女之气势磅礴,长篇大论;但却自成一家,极具特色,而且情节紧凑,高潮迭起,听得人欲罢不能。此书堪称田连元最得意之作。另外,此书的话本书籍入选了春风出版社的十大传统评书。
《杨家将》:袍带书。
此书讲述了北宋初年,杨六郎与其子杨宗保两代英雄的传奇故事。田连元演播此书在原有的情节上,加入了自行创作的一些因素。例如九郎杨兴、董铁锤、宋铁棒这些滑稽的人物,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另外,田连元在电视上演播此书,开创了电视评书的先河,使听众变成了观众,把耳朵变成了眼耳齐用。
《小八义》:短打书。
此书讲述的是梁山后代的故事。田连元此书得自其妻刘彩芹的传授,可说是夫唱妇随。曾几何时,此书在电视播放时,阮英、唐铁牛等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此书实乃田连元短打书中的代表作品。
4 单田芳
《隋唐演义》:袍带书。
此书讲述了瓦岗众英雄起义,李氏灭隋兴唐的传奇故事。虽然现代评书艺人前有马连登、陈荫荣、陈青远等都擅长此书,但单田芳演播此书仍然是一鸣惊人。像陈荫荣《兴唐传》本子虽精彩,但其演播时并不叫座;而单田芳此书却掀起了评书热潮,很多人从《隋唐演义》认识了单田芳。此书与另一部作品《明英烈》可称单书“袍带双绝”。
《三侠五义》:短打书。
此书讲述了北宋年间,包公以及“三侠”、“五义”、“小五义”的传奇故事。此书是单田芳在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小五义》两部书的基础上,加以改编创作的公案侠义评书。《三侠五义》一向被认为“短打书之王”,评书艺人中,单田芳演播此书算是佼佼者。单田芳用语言刻画的众侠客极其生动,尤其是白玉堂这个叫人可爱、可恨、可怜又可敬的人物,真是叫人听过之后,铭刻心骨。
《白眉大侠》:短打书。
此书讲述了北宋年间徐良、白云瑞等侠剑客,扫平江湖恶势力,力保大宋河山的传奇故事。此书是单田芳《三侠五义》系列书后续创作的侠义评书,几乎集中了短打书的一切特点。就影响力而言,此书不亚于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和刘兰芳的《岳飞传》;就艺术成就而论,此书堪称短打评书的熬头之选。“白眉大侠”成了单田芳评书最声名显赫的一块招牌。《白眉大侠》成就了单田芳,单田芳也成就了《白眉大侠》。
《明英烈》:袍带书。
此书讲述的是元末,朱元璋兴兵起义,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传奇故事。此书是单田芳的家传书,最长一版直至“炮轰功臣楼,胡大海出走。”与另一部袍带书《隋唐演义》可合称单书“袍带双绝”。另外,此书的话本书籍入选了春风出版社的十大传统评书。
《童林传》:短打书。
此书讲述的是清朝康熙年间,大侠童林辅佐雍亲王展开江湖斗争,而后反对雍正的传奇故事。此书是单田芳改编自常杰淼《雍正剑侠图》的一部侠义评书,最长一版直至“童林刺雍正,吕四娘出世。”此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与《白眉大侠》比美,是单田芳短打评书的另一部经典之作。另外,此书的话本书籍入选了春风出版社的十大传统评书。
《百年风云》:讲史书。
此书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整个近代的风云变幻,其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笔笔皆是。此书是单田芳根据各种近代史资料编拟而成,“虎门硝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垂帘听政”、“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尽数收录于此书中。
《乱世枭雄》:讲史书。
此书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军阀张作霖的传奇一生。单田芳播讲此书独具匠心,风格朴实亲切,使许多人对张作霖这个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此书与《百年风云》一样,都是单田芳近现代题材评书中的经典大作。
5 刘兰芳
《赵匡胤演义》:袍带书。
此书讲述了五代末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大宋,以及刘金定大战南唐的传奇故事。刘兰芳承袭其师孙惠文演播此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赵匡胤这个马上皇帝和刘金定这个巾帼英雄,曾经一时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对象,可见此书之影响力非同一般。
《杨家将全传》:袍带书。
此书讲述了北宋初年,六郎杨延昭与其父其子三代抗击辽国入侵的英雄传奇故事。刘兰芳演播此书,将杨家一门忠烈各个惟妙惟肖的展现在了听众的耳旁。刘兰芳的评书中,此书的影响力仅次于《岳飞传》。此书也是刘兰芳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另外,此书的话本书籍入选了春风出版社的十大传统评书。
《岳飞传》:袍带书。
此书讲述的是南宋初年,精忠大帅岳飞岳鹏举的传奇一生,以及岳雷扫北的故事。刘兰芳在70年代末播讲此书,造成了万众空巷,收音机脱销的现象,影响力之大,尤胜袁阔成的《三国演义》。但究此书本身,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艺术特色和成就,但终究是名大于实。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才是这部书成功的重要因素,正是“时势造英雄”。很多评书作品源于小说,高于小说,但这部《岳飞传》没有打到这种成就。总的来说,此书是刘兰芳的成名作品,影响力空前绝后,但却不是其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另外,此书的话本书籍入选了春风出版社的十大传统评书。
《五凤朝阳刀》:短打书。
此书讲述的是明朝末年,先天无极派传人武凤楼、江剑臣辅佐信王消灭魏忠贤,荣登大保,以及江湖纷争的传奇故事。此书是刘兰芳根据冯家文原著的前两部(共八部)改编的侠义评书,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其中的刀光剑影、儿女情长,堪比武侠大师金庸笔下的世界。刘兰芳演播此书,忠于原著,刻画人物到位,尤其对儿女情长之处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思之心动,听之欲罢而不能。此书乃刘兰芳短打评书之得意之作。
㈧ 分析赵树理评书小说形式
赵树理“评书体”小说大量运用经过加工提炼的群众口语进行叙述、描写,沿袭中国传统小说“讲故事”的结构特点,讲究情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人物的来龙去脉、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但又摒弃传统章回体的形式框架,把人物放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放到矛盾冲突中进行塑造,不作静止的心理描写。例如《李有才板话》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语言驾驭上,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所创造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小说民族形式,开辟了新文学发展的新生面。后来人们把这一群体的作家,形象而友善地称为“山药蛋派.
㈨ 中国现代著名的说书,评书人有那些,他们都有那些作品
单田芳 《瓦岗英雄》(两册,山西人民);
《说唐后传》(春风文艺);
《宫门挂玉带》(中原农民);
《薛仁贵征西》(中原农民);
《明英烈》(春风文艺);
《大明英烈传》(黄河文艺);
《燕王扫北》(中原农民);
《风尘三侠》(中原农民);
《包公案》(黄河文艺);
《七杰小五义》(两册,黑龙江人民);
《白眉大侠》(两册,内蒙古人民);
《铁伞怪》(海天版);
《燕王剑侠》(内蒙古人民);
《大明风流谱》(中国文联);
《大明五杰》(作家版);
《连环套》(内蒙古人民);
《三侠剑》(两册,内蒙古少儿)(三侠剑400回单老已精心录制,其中包括《三侠剑》《续三侠剑》全部和《再续三侠剑》前三十二回,相当精彩,建议听听);
《续三侠剑》(三册,北方文艺);
《再续三侠剑》(三册,北方文艺);
《童林传•前传》(两册,内蒙古人民);
《童林传•后传》(两册,内蒙古人民)以及“单田芳评书全集”(群众版)等。
袁阔成 1 红岩魂
2 水泊梁山(水浒外传)
3 东周列国-商鞅变法
4 水浒
5 施公案
6 创业史
7 彭公案-三河断奇案
8 艳阳天
9 十三妹
10 薛刚反唐
11 碧眼金蝉
12 长坂雄风(包括在三国演义)
13 过海插旗
14 林海雪原
15 三国演义
16 赤胆忠心
17 暴风骤雨
18 烈火金刚
19 西楚霸王
20 敌后武工队
21 十二金钱镖
22 吕梁英雄传
23 新英雄儿女传
24 刺龟山(包括在野火春风斗古城)
25 特殊身份的警官
26 福尔摩斯探案
27 乾隆与纪晓岚
28 十二金钱镖
29 转战陕北
30 李自成-义送摇旗
31 李自成-谷城会献
32 舌战小炉匠(包括在林海雪原)
33 李自成-刘宗珉跳江
34 许云峰赴宴(包括在红岩魂)
35 灞桥挑袍(包括在三国演义)
36 封神演义
37 李自成-红娘子救李信
38 举火招贤
39 五女七贞
40 二五长征
41 常山赵子龙
42 大闹大名府
43 巧破乾坤楼
44 燕青打擂
45 大闹神州擂
46 桃花庄
47 神州擂
48 三声笛
49 旋流
50 彭公案
51 野火春风斗古城
52 青春之歌
53 保卫延安
刘兰芳 《岳飞传》、《杨家将》、《包公巧断螃蟹三》、《三打乌龙镇》、《白牡丹行动》、《赵匡胤演义》、《刘金定大战南唐》、《小将岳云》
田连元 刘秀传》 70——鸿达已出版电台原版
《杨家将》 102——鸿达已出版电台原版
《水浒传》 328——鸿达已出版电台原版
《小八义》(上) 140——电视版
《小八义》(下) 100——电视版
《续小八义》 100——电视版
《海青天》35——鸿达已出版电台原版
《施公案》 120——老电视版
《施公案》 120——电视版
《双镖记》 100——电视版
《津门传奇》 100——电视版
《血溅津门》40——电台原版
《孙膑演义》12——有同名书籍版出版电台原版
《在彭总身边》12——电台原版
《徐海东将军传》25——电台原版
《为信仰奋斗的人们》30——电视版
《辽沈战役》30——电视版
《杨家将》 150——电视版
《瓦岗寨》 120——电视版
《楚汉争雄》 103——电视版
《镜花缘》30——电视版
《包公案》 120——电台原版
《包公案》 100——电视版
《水浒人物传》 180——电视版
《欧阳海之歌》40——电台原版
《遵义会议记事》26——电台原版
《舍命王传奇》17——电台原版
《隋唐演义》(上、下) 140——电视版
《隋唐演义》230——电台原版
《包公案》90——电台新版
《三侠五义》100(电台新版《包公案》续集)——电台版
《隋唐英雄别传系列》(《秦琼别传》10集 《程咬金外传》5集 《罗成别传》10集 《李元霸别传》10集) ——动画评书
《书剑恩仇录》202——电台版
连丽如
《水浒传》、《红楼梦》、《鹿鼎记》、《斩莽剑》、《康熙大帝》、《三国演义》、《康熙私访》、《刘墉传奇》、《智圣东方朔》、《大隋唐》、《东汉演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