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为什么现代小说家笔

为什么现代小说家笔

发布时间: 2021-08-02 08:50:17

㈠ 请教现代文学家的原名和笔名及其笔名的来历

鲁迅:鲁迅小时候上学总是迟到,迟到就要打屁股,这是他的私塾先生寿镜吾订的学生守则。鲁迅为免挨打,就把快铭刻在心。鲁迅心细,若干年后,发表文章还真就记得这件事情,鸡毛蒜皮拿出来当笔名。

冰心:冰心笔名取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句,表明自己对于感情的尊重,对爱的尊重,于她的寄小读者等文章以及散文很相似。

巴金:”。李尧棠痛恨四川成都那个旧式的压抑人性的封建制家庭,但当他远离巴蜀之地以后,故乡却总是梦牵魂萦,像金子一样永远闪着光芒,吸引着自己,也可以说自己想念故乡之心、热爱故乡之心像金子一样永远闪闪发光。古代巴国、蜀国都在今四川省境内,所以,“巴”一字双关,既是姓,也指“巴”“蜀”之地。“巴金”也有人认为是“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二名的缩略语,但只要我们读一读激流三部曲等长篇小说和《爱尔克的灯光》这样的短文,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恋情。

茅盾:本来他是要叫矛盾,结果叶圣陶先生说这个太明显的,地下革命嘛,不能这样尖锐,暴露目标。就改为茅盾,因为有姓茅这一姓。

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作家小说中的人物虽然大都生活在北京的老房舍中,但作者通过审视现当代社会变革过程中小市民的命运、思想与心理,老是舍弃旧的东西。这就是“老舍(Shè)”中的人“老舍(shě)”。

许地山《落花生》中说“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一句话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以“落花生”为笔名的主要依据。

孙树勋没有如父母所希望的那样“树立个人的功勋”,而是希望自己像一张犁一样深深地扎进土壤,通过犁地来发现其中无尽的宝藏。《山地回忆》《荷花淀》《嘱咐》等作品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大诗人的笔名:

闻一多:原名闻亦多,字家骅。“闻”既可以是动词“听见”和名词“新闻”,也可以是姓氏,改“亦”为变调后同音的“一”,笔名的意思是“听见一条新闻也显多”,一字之变,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的不满。

艾青:蒋海澄“海澄”的方音与“艾青”同音,所以,“艾”不仅保持了方音,而且有姓氏和植物名双重含义,“艾”“青”一语双关。邓拓是福建闽侯人,当地方言中声母n和l不分,“兰”可以读为“南”,作者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期间生活过的晋察冀边区的小山村“马兰村”,就以“马南邨”为笔名。

海子:原名查海生,既然是海生那就是大海之自了,所以笔名海子。

墨人钢:这个笔名让人一头雾水,和他的诗歌很配合,但是据说是因为墨人钢先生喜欢书法,所以自称墨人。

㈡ 为什么现在的人写小说喜欢用笔名而不用真名

中国文人写小说用笔名,由来已久,不是现在才有的。
笔名是作者发表作品时,隐去真实姓名所署的别名。这种文学现象比较常见,鲁迅《花边文学·序言》:“我本也可以就此搁笔,但为了赌气,却还是改些作法,换些笔名,托人抄写了去投稿。”巴金《沉默集·序》:“但是我也用过别的笔名发表了几篇文章。”
原因
中国明、清两代,小说为人轻视,不登大雅之堂,故有些章回小说的作者,顾及名誉,即使用笔名。例如明代长篇小说《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即是笔名,其真实姓名至今尚未考实。五四运动以后,阶级斗争日趋激烈,政治环境异常险恶,文章署以笔名日渐其多,尤其是针砭时弊、抨击黑暗 、具有强烈战斗性的杂文 ,为避免白色恐怖的迫害,使用笔名的现象更为普遍。鲁迅就曾使用过且介、何家干、仲度、白道、及锋等100多个不同的笔名。其他使用过几十、十几个笔名的作家也不在少数。有的作家,因为较经常地在主要作品上使用某一笔名 , 随着作品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其真实姓名反而程度不等地少为人知了。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夏衍、丁玲、艾青等都是笔名。他们的真实姓名沈德鸿、李尧棠、舒庆春、万家宝、沈端先、蒋冰之 、蒋海澄,就晓之者不多了。《中国现代文坛笔名录》收编了近7000个笔名。
参照:https://ke..com/item/%E7%AC%94%E5%90%8D/694953?fr=aladdin

㈢ 为什么中国现代的作家写作都喜欢用笔名

事实上外国很多作家都是采用笔名的
多留意下就知道了
作家喜欢用笔名
无非是
:他不仅不满于塑造小说的人物,他还喜欢塑造另一个自己
一个理想中的自己

㈣ 为什么中国现代文学中学多著名的作家都用笔名,而不用自己本来的名字

笔名是某人发表作品著书立说时隐去真实姓名所署的假名。这种文学现象 ,皆与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 ,面临的社会环境,复杂的斗争情况,以及作品反映的内容,乃至作者的审美情趣等因素密不可分。
五四运动以后,阶级斗争日趋激烈,政治环境异常险恶,文章署以笔名日渐其多,尤其是针砭时弊、抨击黑暗 、具有强烈战斗性的杂文 ,为避免白色恐怖的迫害,使用笔名的现象更为普遍。鲁迅就曾使用过且介、何家干、仲度、白道、及锋等100多个不同的笔名。其他使用过几十、十几个笔名的作家也不在少数。有的作家,因为较经常地在主要作品上使用某一笔名 , 随着作品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其真实姓名反而程度不等地少为人知了。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夏衍、丁玲、艾青等都是笔名。他们的真实姓名沈德鸿、李尧棠、舒庆春 、万家宝、沈端先、蒋冰之 、蒋海澄,就晓之者不多了。《中国现代文坛笔名录》收编了近7000个笔名。
中国现代文坛,极大多数作家都使用过笔名,有的多达数十个,有的脆以笔名取代了原名。使用笔名的原因,总的说来,是为了便于撰文发稿;具体细说,约有下列数端:
避免麻烦
有利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笔名是一种化名、代名,作者使用笔名,总有一些不愿披露真名的原因,为避免引起文字麻烦,特用笔名行世。此类笔名通常见于学术争鸣或 表自以为尚不成熟的文章。
学术争鸣
是一种思想的交锋,真理的探求,论辩 双方总是各执一端,观点相左,但论辩者的人际关系却并不一定互相对立,有的可能是同学好友,有的是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有的在同一单位工作。如果使用本名展开论辩,就会碍于情面,或因其他原因,不敢放笔为文;但用笔名,则可直抒己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尚不成熟的观点
有的作者因为在报刊发表自己尚不成熟的观点,或为了有助于稿件的采用,也使用笔名。邓拓在《燕山夜话》中有这样一段话:“谁也不必讳言,有些人看文章的好坏,是以作者有没有名声和名声大小来做判断的,这使作者本人有时也很苦恼。署一个笔名就省去 种麻烦,说好说坏只看文章如何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常常遇见许多作者有些学习和研究的心得, 是还不很成熟,用他的本名写文章发表,似乎反而觉得不够郑重,用一个笔名发表就比较好。好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则在作者方面,即不必考虑万一意见有错误而发生什么不良影响,又可以对自己发表的意见大胆负责。二则在 者方面,对于这种意见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更可以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于发表某些批评和商讨的文章。” 迫于环境,使用笔名以避嫌在现代文学史上,不少作家因为言论不自由,为了避免文祸,不得不经常使用笔名避嫌,这实际上是一种笔战艺术。 署名多变,活跃版面有的作者经常在同一家刊物或报纸上发表文章,有时甚至同时发表数篇文章,如果 是署同一个名字,今天某甲,明天还是某甲,前面某乙,后面又是某乙,读者就会觉得单调,而用笔名变换一下,版面就活跃多了。此种笔名,有的出于编辑之手,是编辑临时代拟的。
不求闻达
故意隐姓埋名这话似乎说得有点奇怪,应稍加说明。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肥”。有的作者性格特别,他文章是要写的,但不想就此扬名,因而有意隐姓埋名,示人以不可测;也有的作者因视某些文章为雕虫小技,算不了什么名堂,但能换几块稿费还是好的 于是随便化上一个笔名,这是别一种形式的“不求闻达”。 作者使用笔名有着种种原因。总的说来,使用笔名的好处是隐身、灵活、便捷。
丰富多彩
中国现代作家的笔名十分丰富多彩,如鲁迅、巴金、冰心女士、落华生、林语堂、老舍……。严谨作家的文字总是字斟名酌,反复琢磨推敲,以至于“吟稳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当他们在给自己命定一个笔名时,自然更要深思熟虑,独辟蹊径。探 一下作家的笔名艺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与独特情趣,而且对丰富取名艺术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通过作家的某类笔名,可以看到他们丰富复杂的思想性格和人生态度。许地山在1923年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落花生》,文章主要记述童年时,姐弟们 “收获节”晚上和父亲一起讨论花生品格的一段生活故事。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中,父亲经由概 花生的好处,引出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人生道理,启发孩子们要像落花生那样,质朴无华,埋头工作,有益人类。父亲的这番谈话,给少年许地山留下深刻印象,直接影响到他后来的人生志向,并长期以“落华生”(即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 曾在辛亥革命后佐助袁世凯行帝制的刘师培,早先却“左”得出奇,他字申叔,取笔名叫“激烈派第一人”,意思是宇宙之大,唯他最“左”,最革命。他在1907年流亡日本时,曾设计过一个实行极端平均主义的社会方案,他设想不仅土地、生产资料、产品和财富等统统公有,而且“人人衣食居处均一律”,穿一样的服装,吃一样的饭,住一样的房子。但后来,这位最“激烈”的人却由“左”转向了右,竟然拥护起帝制来了。“激烈派第一人”,透过这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笔名,不正可以看到刘师培复杂性格的另一面吗?一些研究现代文学的人总爱对作家的笔名寻根究底,其实并非每一个作家的笔名都有什么 微言大义 ,寄寓着什么深刻内涵。 例如“巴金”的来历就很平常。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关于“巴金”这个笔名,他曾坦率地在文中写道:年轻时在法国,“我因身体不好,听从医生的劝告,又得到一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的介绍,到玛伦河畔的小城沙多 吉里去休养,顺便在沙城中学念法文。在这个地方我认识了几个中国朋友。有一个姓巴的北方朋友(巴恩波)跟我相处不到一个月,就到巴黎去了。第二年听说他在项热投水自杀。我和他不熟,但是他自杀的消息使我痛苦。我的笔名中的‘巴’字就因他而联想起来的。‘金’字是学哲学的安徽朋友替我想的,那个时候我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不多久,这部书的英译本放在我的书桌上,他听见我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便半开玩笑地说了‘金’。”于是,中国现代文坛就出现了“巴金”这个响亮的名字。 巴金还有一个笔名叫“余一”,余一合写就是“金”。由“余一”又产生了余三、余五、余七等笔名,根据“巴金”的谐音又衍化出“比金”,这些笔名都是非常普通的。 夏衍也署用过一些十分平常的笔名,但其来历却颇风趣。40年代初,夏衍在香港《华商报》任职,有一天,他偶然见到这样一副对联:“凤游云海,鱼跃江天”,以为写得不错。正巧他给《华商报》撰稿需要化用一些笔名,于是顺手牵羊,一下子产生了四个谐音笔名:冯由、浑海、余约、姜添。浑海有时也直接写为云海,余约又衍化出余伯约。当时的《华商报》副刊首篇署名文章几乎全是这些笔名。 有一类笔名是作家寄寓乡情乡思的产物,如郭沫苦之“沫若”,但这还要转一个弯,读者才能明白。有些作家干脆就用故乡地名取作笔名。如陈望道系浙江义乌人,他有一个笔名叫“一个义乌人”。又如章太炎之“余杭先生”,蔡元培之“会稽山人”,巴人之“剡川野客”(巴人系浙江奉化人,奉化有剡溪)。 五四时期,冰心首创用性别取作笔名,自称“冰心女士”。后起摹仿者层出不穷,著名的有黄英称“庐隐女士”,冯沅君称“淦女士”,谢冰莹称“冰莹女士”,石汝璧称“评梅女士”,张近芬称“C·F女士”。说来有趣,冰心还有一个笔名叫“男士”。 大概是雅兴所致吧,有些男性作家就用“女士”作笔名,如赵景深取作露明女士、爱丝女士,张若谷取“刘舞心女士”,端木蕻良也有一个女性笔名,叫“红良女史”。柳亚子在给《女子世界》写稿时曾署松陵女子潘小璜,周作人刊发在《女子世界》上的文章则署名为“萍云女士”、“碧罗女士”。 周作人的笔名很多,他在《我的笔名》一文中说:因为鲁迅用“孤孟”为号,他就用“起孟”为号。1909年春夏之间,章太炎给他们写信,称为“豫哉启明兄”,于是周作人从此就以“启明”为名,并衍化出岂明、难明、开明、恺明等笔名。 现代文坛还有不少用外文写的笔名,有的是作家名号译音的缩写,也有的别有含义。如鲁迅的R·S,茅盾的M·D,朱自清的P·S,郑振铎的C·T,陈独秀的C·C生,冯乃超的N·C等。有的笔名是外文的读音汉写,如郭沫若的笔名“爱牟”,系英语“I”(我)的读音,“麦克昂”是“maker”(作者)的读音。 作家的笔名形形色色,不拘一格,有不少笔名是在文字结构或读音上做文章,独辟新径,耐人寻味。有的是依据原名谐音取作笔名,如徐茂荣(原名)——徐懋庸,严文锦——严文井,陈光美——陈荒煤,何其芳——和其放、何启放,叶鼎彝——丁易,吴组缃——吴祖湘、吴祖襄,童天鉴——田间,吴席儒——吴奚如。有的是将原名省略——字,如萧秉乾——萧乾,吴春晗——吴晗,孙怀谦——孙谦,何孝达——何达。 有的将原名颠倒,然后谐音。如刘绶松,笔名宋漱流,即刘绶松之颠倒“松绶刘”的谐音。文淑阳是杨述的笔名,翻过去就是阳淑文(杨述之文)。 也有的是用拆字法衍化出笔名,如曹禺原名万家宝,将姓氏“万”拆为“草”(谐音为曹)与“禺”两部分,化出“曹禺”。安危原名王寄云,将“王”姓拆为两半,衍化出另一个笔名“于一”,又有“于恋一”。绀弩姓聂,有三个耳字,于是化出笔名耳耶(仍是三个耳)。由耳耶又谐音为二鸦。他在香港出版的一本杂文集叫《二鸦杂文》。

㈤ 能推荐几个文笔特别好的现代言情小说作家吗

1:《浅爱,深喜欢》作者:师小札

推荐阅读指数:★★★☆☆

精彩剧情:他是英俊清冷、作风低调的知名建筑师,也是一个被冠以爱无能的男人。漫长的岁月里,他一直在寻觅一个答案:该如何爱上一个女人。
她是温暖风趣、乐观积极的女厨师,也是一个内心藏着伤疤的女人。她在自己的生活中一路奔走,同样地寻觅那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一道意大利肉酱面让他们邂逅,他们从相识、争执、磨合到相恋相伴。
对他而言,她是黑暗隧道口的*道光芒;对她而言,他是此生*不可思议的心动。
他们的爱情从浅浅的喜欢到深深的眷恋,他们静水微澜的生活因为对方经历天翻地覆,幸而抵达花好月圆。
当然,他们*终也找到了那个答案……

书评:“爱是一门已经失传的学问,没有人能教你如何去爱,除了你自己。那些命中注定的,来临的时候你才知道唯有接受,不可能有别的选择……”小编是被这一句话吸引来的,看到鼻子发酸,跟我太像了。看完这个故事,越发觉得,爱是需要实践才能学习的,遇到对的人,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2:《军装下的绕指柔》作者: 折纸蚂蚁

推荐阅读指数: ★★★★☆

初来乍到的夏初暂时借住在母亲朋友的家里,而显然,这家太富贵了,和她这身军装非常不搭。进出小区的住户、访客都有名车开道,不是名车最起码也是四个轮子的。她没有名车,也没有四个轮子,只有两只脚。第一次来的时候,被物业保安拦住盘问了半天。去医院实习之后,她每日穿着军装进出,清丽的面容、利落的马尾、高挑纤瘦的身材、一身剪裁合体的绿军装,让她成为小区里最靓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再名贵的车子都没有她引人注目。

书评:小编当初因为看了梁牧泽和夏初之间的爱情和经历,看了军官的感情和生活,心里充满了向往,梁牧泽被挑去当特种兵那段好精彩,还去执行了秘密任务,特别喜欢夏初的聪明和懂事,夏初的医术也超赞!没有太多曲折的剧情,但确是甜腻的军旅言,喜欢吃甜食的,不要错过。文笔较轻松,相见甚少却常挂心中。

㈥ 现代文笔最好的小说家

武侠的古龙
奇幻的黄易
青春的韩寒
言情的三毛
奇幻+武侠沧月吧
哈哈
我自己说的
我也很喜欢

㈦ 中国现代作家都有哪些

1、巴金(1904-2005)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芾甘,笔名巴金,四川成都人,1928年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

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1982年曾获“国际但丁文学奖”,巴金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等职。

2、丁玲(1904-1986)现代女作家,原名蒋伟,又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51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

3、赵树理(1906-1970)现代小说家,山西沁水县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登记》等。他的作品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被誉为“山药蛋派”。

4、周立波(1908-1979)现代作家,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解放后,他参加《解放了的中国》彩色影片摄制工作,再次荣获斯大林文学奖。另有长篇《铁水奔流》《山乡巨变》。短篇小说《湘江一夜》获1979年短篇小说一等奖。

5、孙犁(1913-2002 )现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荷花淀》;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他的小说充满诗情有“诗体小说”之称。

㈧ 为什么每个著名作家都有笔名

鲁讯”笔名的由来- -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今年是他诞辰120周年。鲁迅原名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访,于是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山"。鲁迅7岁进私塾就以此为名。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便请祖父改名,后改名豫亭,再改豫才。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
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脸,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达于天下。
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巴金”这一笔名的由来曾有过许多讹传,巴金曾在1985年回答香港中文大学校刊编辑时表示:“1928年我在法国沙多—吉里城拉封丹中学写完了《灭亡》,想取个笔名,刚好当时的中国同学‘巴恩波’投水自杀了,为了纪念他,我便取了‘巴’字。而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我就取了一个‘金’字,合成‘巴金’的笔名。”

冰心以笔名发表作品以来,获得无数荣誉,连她本人的真
名谢婉莹也被其笔名的风头盖过。究竟“冰心”笔名的来历是
怎样?
1919年,冰心在发表她的第一篇创作小说《两个家庭》时,
第一次使用了“冰心”作为笔名。据冰心表示,“当时我不愿
同学们知道文章是我写的,而‘冰心’笔划既简单好写,又与
我的本名谢婉莹的‘莹’字含义‘光洁、透明’相符。我出生
后,祖父曾找算命先生为我算命,算命先生说我应该是男命,
命中有文曲星,还说我的八字里缺火。所以二伯父给我取名‘
婉莹’,‘莹’字头上有两个‘火’字。”

艾青原名蒋海澄。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以和蒋介石名字同音为莫大侮辱,就在“蒋”字上面打了个叉。板书:蒋。“海”在法文中“H”不念音,也成了艾。“澄”,浙江方言中读“青”。这就是“艾青”这个笔名的由来。

金庸以前的名字叫查良镛。 “镛”字,把它一分为二,则得到金庸两字。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899年2月3日生于北京。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老舍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至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庆春是谁。
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他自己说:“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正国为如此,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他幼时由于家境贫寒,衣着俭朴,也没有进过正规学校学习过,常遭到别人的冷落。后来为了在社会上谋生立足,他想进“洋学堂”读书,但父亲拿不出钱,于是他便向别人借,这使他感到前途渺茫,世态炎凉,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以后他一直以此自励,发奋学习绘画,终于成为一代艺术大师。

我也不太清楚........

㈨ 当代小说家写小说还用纸笔吗

基本已经不用了,大部分都是使用电脑,即使是由纸笔写出的,最后也得输入电脑,很多人就直接使用电脑输入了。

热点内容
玄幻小说武魂颜色 发布:2025-09-29 14:17:26 浏览:824
地球科幻小说刘慈欣 发布:2025-09-29 14:16:09 浏览:672
小说言情虐文民国 发布:2025-09-29 13:54:42 浏览:972
古代小说女主名字北冥 发布:2025-09-29 13:44:57 浏览:46
古代经典言情暖文小说 发布:2025-09-29 13:33:17 浏览:286
大神小说排行 发布:2025-09-29 13:19:24 浏览:375
番茄小说推荐的小说上门女婿叶家 发布:2025-09-29 13:00:54 浏览:566
好看的香港黑道小说 发布:2025-09-29 13:00:01 浏览:107
玄幻小说风清扬 发布:2025-09-29 12:16:43 浏览:421
宫斗短篇完结小说 发布:2025-09-29 11:09:42 浏览: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