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现代派小说的思想价值
㈠ 以《家》为重点,试论巴金《激流三部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思想价值
一、答:巴金《激流三部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思想价值如下(以《家》为例):
1、《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连续性的长篇。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是巴金的代表作。 完整描述了封建大家庭在时代风雨中崩溃灭亡的历史。小说写了高老太爷、觉新、觉民、鸣凤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2、以呜风、梅、瑞珏等人的系列悲剧,来对封建大家庭 的专制、礼教道德的腐朽罪恶进行深刻揭露、批判。
3、塑造了觉慧、觉民、淑英等一批青年叛逆者的形象,表现 他们在时代潮流影响下的觉醒和在反抗封建专制家庭斗争中的成 长,以及离开封建家庭走向社会的反叛行为。其中,觉慧是封建宗法伦理文化的幼稚而大胆的叛徒,是“五四”文化思潮培育的大家庭逆子的新典型。
4、成功塑造了富有思想意义的觉新的形象,觉新是三部曲中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他是宗法制大家庭溃败过程中的“长子”典型,性格复杂,徘徊挣扎于多重人事矛盾和精神冲突的漩涡之中。借以批判在反封建斗争中的懦夫思想与退让行为。
5、成功塑造了高老太爷这一大家庭衰败过程中的封建专制家长形象。他的威权受到来自“败家子”和“叛逆者”两方面的挑战。他在内心矛盾痛苦中死去,象征着一种制度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
6、《家》正是通过描写这些人物,反映了从“五四”新文化思潮与封建家族制度剧烈冲突的角度,描写青年反抗家庭的革命,控诉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揭示了封建家庭父辈人物伦理道德的虚伪和沦丧;歌颂了受新文化思想激荡的子辈人物的叛逆行动,表现了青年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她们的觉醒与抗争。
二、《家》以及《激流三部曲》简介
1、《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8位)。其他两部为《春》、《秋》,《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它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2、《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
㈡ 如何评价新时期现代派小说的问题实验
恩,我敢说这个问题得到你满意回复的几率不大于百分之一。
因为问错地方了,你上网查查没有的的话,学校图书馆也没相关书(我觉得应该有),只能问同学或老师。
㈢ 论述题:简要概括 新时期小说流派
新时期小说流派繁多,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手法,融入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的思想观念,文学价值观多样化,创作方法多元化。使得现实主义得到升华。
一.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这一时期是现实主义的复归与深化。 由于“五四”现实主义传统和俄苏现实主义的长期影响,现实主义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始终是主导性潮流 。从70S后期到80S初期,相继出现的伤痕,反思,改革文学的热潮,重新恢复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基石和主轴地位。但这种“复归”并不简单地复归到“十七年”的革命现实主义,而是通过真实的描写和大胆的批判来重振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因此这种复归也是一种深化。《班主任》、《伤痕》都通过现实主义对真实生活做了真实的再现。尽管作为过渡时期的作品,这些作品不尽完善,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但它们以过去的“十年浩劫”作为批判对象,揭露伤害,反思社会,追求现实性,这些都标明现实主义的复归。《乔厂长上任记》为代表的改革文学,并不是被动地阐释政策图解口号,一味地讴歌赞颂,而是能动的介入现实,批判现实,改造现实。作家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对现实生活做出自己的描绘和评价。新时期小说创作在向生活真实的挺进中,也促进现实主义创作的不断深化。
二、寻根小说:这一时期小说创作更具多元化,融入了现代主义等创作手法。 寻根文学突破了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文学创作朝多元化发展,“寻根文学”及吸收了传统艺术表现方法,又包含现代艺术表现方法,更注重艺术探索,是文学自觉的体现。这一时期的作品如《爸爸爸》、《棋王》、《小鲍庄》、《人生》在艺术表现上都一定程度上受到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影响,在表现技巧上也采用象征、寓言等。韩少功的《爸爸爸》以寓言、象征的现代主义叙述方式,塑造了主人公“丙崽”这一形象来代表文化畸形、丑陋、愚顽的一面。对于原始部落鸡头寨的构建,也是借鉴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寄托了作者对人自身缺陷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这又为文学表现开辟了文化的新视野—文化性的反思,而不再是单一的政治视野,政治性的反思。
三、先锋小说:具有强烈的颠覆反叛性,具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倾向。 先锋小说广义上包括:新潮小说和后新潮小说。它们突破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超越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的限制,小说主题也越来越多样化。 1.新潮小说是相对的反叛,更多的具有现代主义倾向。残雪《山上的小屋》打破现实主义小说对于现实如实直白的反映,而是将现实与梦幻混淆,以精神变异者的冷峻感觉和眼光,创造了一个荒诞的非人化的生存环境。而这个荒诞、异想的世界却是基于现实世界中个体孤独体验而衍生的。2.后新潮小说是绝对的反叛,具有后现代主义倾向,其创作核心理念是:虚无。他们对既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进行各种颠覆和解构,怀疑终极的价值与意义。现实主义被认为是最具有真实性的,但是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却对故事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独特的“元小说”,交错的故事情节,跳跃的叙述方式,打破了现实主义的叙事常规。
四、新写实主义小说:多视角、多层面、零度情感介入,借鉴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 新写实小说在创作方法上虽然仍以写实为主,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直面现实人生,但它不像传统的现实主义那样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而是更具有当代意识,历史的意识。叙述方式,语言等方面汲取了现代和后现代主义中的艺四、新写实主义小说:多视角、多层面、零度情感介入,借鉴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 新写实小说在创作方法上虽然仍以写实为主,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直面现实人生,但它不像传统的现实主义那样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而是更具有当代意识,历史的意识。叙述方式,语言等方面汲取了现代和后现代主义中的艺。
五、新历史小说:解构宏大叙事,颠覆王者视野,具有反史诗性。
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同根异枝”,也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超越。作家以自己的历史观念和话语方式来对某些历史事件和历史叙事进行重新陈说或再度书写。颠覆了被既往的话语赋予了特定价值和意义的历史叙事。新历史小说以非主流的事件改写元话语(苏童《红粉》叙写的是妓女在历史变迁中的经历以及感受);以个人视野看待历史事件(刘恒《苍河白日梦》以曹宅仆人“耳朵”作为叙述人来讲述故事);具有反史诗性(李晓《相会在K市》中的刘冬要加入革命党却因为一连串的意外之后被荒诞地杀害)。
六、城市、乡土小说:吸收了各种外来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化的审美追求。
城市、乡土小说打破了“十七年”小说较为单一的表现手法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而且吸纳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实现了多样化的审美追求。 女性主义小说:独特的性别境遇,女性的话语视角。 以往的现实主义作品主要是站在男性的立场看待社会的发展,男性话语占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社会改革开放,女性意识逐渐觉醒,一些女性作家坚持自己的性别立场大胆地书写个人的女性经验。(徐坤《狗日的足球》以主人公柳莺对足球态度的变化,表现了作家对男权文化秩序的怀疑,对女性主义的张扬。林白《回廊之椅》通过朱凉和七叶两位女性之间的温情与爱,对女性的隐秘世界进行了大胆的挖掘和表现),女性主义小说给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丰富。
㈣ 新时期小说的文学史的意义
新时期文学的叙事理路到此始清晰地呈现了出来:从新时期初期的革命现实主义宏大叙事 ,到先锋小说的宏大隐身与碎片呈现的现代主义叙事 ,再到走向写实化 ,最终实现现代主义和写实主义相交融的跨界叙述。叙事是文学的本体性因素 ,新时期文学的叙事嬗变所展现的是文学对政治文化语境控制的摆脱和对文学本体意义的自觉 ,即所谓的“走向文学自身”。如此“走向”所获得的文学经验 ,既不同于以启蒙和救亡为主题的现代文学 ,也不同于以政治鼓动为主题的当代文学 ,它把文学引向了其自身 ,实现了对其本体的热情的建构。虽然说这样的建构带有太过于浓厚的形式主义的意味 ,但是对自身的自觉建构又是所有艺术所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因为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自觉 ,这种艺术才能走向成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新时期文学才呈现出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史中的独特地位。
㈤ 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意义
现代主义是20世纪诸多“反传统”的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主义、新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它们的探索成败不一,总的来看拓展了文学把握、表现世界的能力。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主要用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去表现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现代主义文学公认的开山鼻祖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福楼拜的《情感教育》。而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则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单纯从欧洲文学史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可以看作是19世纪传统的浪漫主义文学向唯美主义文学转变、现实主义文学向自然主义文学转变,均形成危机而另谋出路的结果。
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文学,是浪漫主义文学随欧洲民族民主革命的低落而蜕变的产物,其继承了浪漫主义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却丧失了浪漫主义的批判与重建精神,遁入象牙塔,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这一观点直接影响了大批现代主义作家,尤以法国象征主义作家为最。
而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则是19世纪在欧洲盛极一时的现实主义文学蜕变的产物。它强调对外界现实的模仿,侧重描绘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决定性影响、病态事物和繁琐细节。可以说,自然主义文学作为桥梁连接了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
此外,20世纪欧洲艺术的发展几乎处处与现代主义文学同步前进。20世纪初,以塞尚、高更和梵•高为代表的现代艺术的第一批大师主张用宽阔的笔触、粗犷的线条、鲜明的色彩来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由于艺术和文学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因此整个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都和现代艺术的发展相辅相成,有的时候甚至拧合成一个分支流派,比如超现实主义这一流派就同时包括了绘画、雕塑和文学。
㈥ “现代派小说”、“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的区别
现代派小说(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
现代派文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变化,流派纷呈,作家的政治、思想倾向也很不一致,但就其共性来说,有如下几点:①各流派都强调要表现“现代意识”,其中心就是危机感和荒谬感。因此,现代派文学的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②现代派文学对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尖锐对立作了深刻的反映,表现了异化这一主题。③现代派文学是西方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它深受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具有虚无主义、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个人主义的色彩。
先锋小说:
现代派小说标示出了一种当代小说在探索中的精神气质的变化。稍后出现的先锋小说则有着更鲜明的"文体"实验的指向。马原、残雪共同作为先锋小说的先声出现。马原对于叙述的自觉探索,和残雪的以非现实的意象冷静的展示"恶"、"暴力"的能力,都作为了先锋小说的资源。
重视叙述,是先锋小说开始最引人注目的共通之处。他们关心的是故事的"形式",即如何处理这一故事。这开始在马原那里就有充足的体现。马原发表于1984年的《拉萨河的女神》是大陆当代第一部将叙述放置于重要地位的小说。之后的洪峰被认为是马原的成功的追随者。1987年间,这种写作成为一种潮流。代表作家作品迭起。这里我们就不例举。
将叙事本身作为审美对象,运用虚构、想象等手段,进行叙事方法的实验。背离传统小说竭力营造和现实世界对应的"真实"幻象的实现途径,明确承认小说的虚构性。这无疑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表现力,极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凸现小说的独特存在。在这种形式革新的基础上,先锋小说也挖掘包含了特定的意义,这也是与传统背离的,表现在对于性、死亡、暴力等主题的关注。表达了作家们对于历史、现实、社会、人性等的个性化的体验。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最基本的特质是客观冷静地写生存状态,即追求所谓“原生态”的真实和世俗化的情调。原生态作为新写实小说的核心特质,成为作家逼近生活的有利途径,使作品获得了读者的广泛认同;然而也恰恰是这种在真正意义上并不存在的“绝对还原”,这种对知性的有意消解,制约着新写实小说美学品位的提高。
㈦ 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局限是什么
首先说西方现实主义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关系。在“五四”时期,西方的很多文学思潮被引进中国,但“五四”文学却独尊现实主义。但是,“五四”文学的现实主义又与西方现实主义不同,它显现出宽泛化的趋势。只要是现实主义价值取向所需的,统通作为现实主义。反映了“五四”文学主体心态的开放性。却也牺牲了其它美学观念、思潮的独立性。
其次说说西方浪漫主义思潮与五四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五四”文学在理论上并不提倡浪漫主义,因为觉得它不够趋时。但有些作家的作品实际上已经有意无意地趋近于浪漫主义了。比如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创造社是从情感表现角度选择与接受浪漫主义的。但“五四”文学的浪漫主义并不等同于西方浪漫主义,它带着浓郁的时代特点,同时又倾向于现实主义。
再次,是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在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影响是深刻的、持久的,却又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不同的解释和利用。在其影响下,中国现代主义出现了三次浪潮:20年代初期所形成的,但因多种原因很快消退了;80年代所形成的,误解与误读表现得更为明显;后来出现的后现代主义,
㈧ ...在现代如何评价《三言二拍》这类小说的文学价值
三言二拍是明代著名的拟话本系列,其在文学界的地位堪与《金瓶梅》相媲美,而且它和《金瓶梅》 一样,由于其中的色情描写,长期被统治者列为禁书。《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 》合称“三言”,其作者为明朝冯梦龙。《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其作者为明朝凌蒙初。由于“三言”和“二拍”编著年代相近,内容形式类似,后人将其合称为《三言二拍》,成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三言二拍”在通俗文学界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反映明代生活的最著名的作品。它的语言通 俗易懂,故事曲折生动,描写准确有力,是思想性和艺术性最完美结合,在古今中外备受瞩目。三言二拍"中许多故事都广为人知,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包公断奇案》、《错配鸳鸯》、《罗衫恩仇记》等。 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与早期的“话本”相 比较,《警世通言》在语言、文体和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首先是语言,改变了过去书面语与口头语分离的状况,完全采用通俗、晓畅的白话,力避文白间杂,风格趋于统一。《醒世恒言》所收录的多是成熟的话本小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先前同类作品相比,在写作技 巧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话本小说原是说书的底本,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醒世恒言》继承话本小说的这种传统,并且又有新的发展。作品的多数故事不是直线展开,而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以其曲折多变而引人入胜。终于看完冯梦龙“三言”里的《警世通言》,感觉还蛮不错。里面有很多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其中有俞伯牙与钟子期相识相知的故事、王安石变法、包公断冤、白蛇传、唐百虎点秋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等,更多的是以婚姻为主题的篇章,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该书的主流思想是扬善惩恶,多方面的反映了宋明时期的社会生活,不但写尽了世态人情,更是对市井细民投以浓墨重彩的描绘,并打破传统,对虚伪的道德观念予以彻底颠覆,提倡个性解放,在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上取得了双重突破。书中妙语连珠,有很多短句都富有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