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刘俐俐

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刘俐俐

发布时间: 2021-08-01 23:56:53

㈠ 请问南开大学文艺学考研,怎么准备,如何找到最广泛的复习资料

专业 书名 书籍简介
文艺学 《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刘俐俐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初试指定书
文艺学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读本》(第二版) 陈洪、张峰屹、卢盛江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初试指定书
文艺学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增补版)朱立元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缺货 初试指定书
文艺学 《古代汉语教程》解惠全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初试指定书
文艺学 《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童庆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初试指定书
文艺学 《外国文学名篇选读》(修订版,上下册)崔宝衡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初试指定书
文艺学 《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1918-2003)》(A、B卷,第二版)乔以钢等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初试指定书
文艺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卷)罗宗强、陈洪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初试指定书
这是文艺学考研指定初试参考书,其它相关考研信息可以到乐群南开考研网上查看

㈡ 求《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PDF版~ 刘俐俐的~

㈢ 刘俐俐的学术简介

【国内外讲学】2012年:应肇庆学院文学院邀请,于2012年4月28日在该校作“‘重读’文学经典的理论与方法”的学术演讲。应暨南大学邀请,做客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第143期,于2012年6月13日在该校作“‘重说’故事与文学研究新视野”的学术演讲。应广州大学文学院邀请,于2012年6月13日在该校作“‘重说’故事与文学研究新视野”的学术演讲。应兰州大学文学院邀请,于2012年9月28日在该校作“‘重说’故事与文学研究新视野”的学术演讲。2011年:由德国弗里茨蒂森基金会(Firitz-Thyssen-Foundation)的资助,并由波恩大学中国文史哲系(Abt. Sprache & Geschichte Chinas)邀请,于2011年5月24-7月22日,在该校进行研究工作。接受澳门大学中文系邀请,从2011年8月15--2012年6月15日以访问教授身份在该系讲学。2010年:应澳门大学邀请,于2010年9月26-29在该校中文系访问并作学术演讲《“重读”文学经典》。2009年:应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邀请,于2009年3月31日在该校文史哲研究院大楼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会议室作“文本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的演讲。应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邀请,于2009年4月13日在该校作“文学理论知识生产与文本分析”的演讲。2008年:应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邀请,于2008年5月8日-12日在该系学术访问并演讲。应暨南大学暨南百年学术大讲堂邀请,于2008年5月14日在该校作“在公共空间中约见文学经典”的演讲。应中山大学文艺学邀请,于2008年5月13日在该校作“文本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的演讲。应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邀请,于2008年11月28日在该校作“文本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的演讲。应贵州民族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邀请,于2008年12月1日在该校作“文本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的演讲。应河北大学文学院邀请,于2008年11月7日在该校作“文本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的演讲。应吉林大学文学院邀请,于2008年11月21日在该校作“文学经典与文本分析”的演讲。2008年之前:曾经应兰州大学、深圳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文学院邀请前往讲学。应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邀请,2007年3月——5月,前往访问讲学,在台期间,还应台湾成功大学、东吴大学、华梵大学、静宜大学、元智大学邀访问讲学。【学术专著】《文学“如何”:理论与方法》,独立完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独立完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独立完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新时期小说人物论>>,独立完成,敦煌文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理论视野中的作家张俊彪>>,独立完成,花城出版社1994年出版<<新文学与乡土中国>>,合作完成,本人排名第二,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颓败与拯救>>,独立完成,华夏出版社2000年出版《隐秘的历史河流》独立完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谈笑之中说逻辑>>(译著)二人合作完成,本人排名第一,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学术论文】2013年:《说书体小说中“故事”的人文关怀与叙事策略——以冯梦龙的《滕大尹鬼断家私》为中心》,《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2期2012年:《汉语散文艺术价值形成机制与语文教学——以《历代散文选》为中心》,收入《国语文教学理论与务实的多元探索》,台湾五南出版社2012年1月版《后现代视野与文学经典问题域的新问题》,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07期摘编约4000字,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2年7期复印)《张爱玲隐喻性小说艺术与中国文学传统》,清华大学学报2012年5期2011年:《我的学术选择及反思》,粤海风2011年2期《从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系列故事叙事看其介于口头艺术和作家文学之间的特性——以凌濛初的《神偷寄兴一枝梅 侠盗惯行三昧戏》为例 》,文学与文化2011年2期 2010年:《大历史观与历史文化散文的价值》,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2期《文学人类学写作的性质与作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1期《“美人之美”为宗旨的民族文学理论与方法的几个论域》,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1期《叙事探究与文学经典研究》,文艺报2010年3月19日2版《传统文化的智慧与我国白话小说的叙事艺术——以李渔《合影楼》为例》,南开学报2010年5期2009年:《从西方叙事学的“多叙法”看唐传奇的艺术机制——以沈既济的《任氏传》为例》,文学与文化第10辑《“美人之美”:多民族文化的战略选择》,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5期《比较视野中的唐传奇叙事学分析——以韦瓘《周秦行记》文本分析为中心》,南开学报2009年5期《汉语写作如何造就了少数民族的优秀作品——以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的作品为例》,学术研究2009年4期《唐传奇《古镜记》的叙事学分析》,兰州大学学报2009年4期《建设当代意义的民族文学理论——我国民族文学理论与方法的历史、现状与前瞻》,社会科学报2009年8月6日,第5版,改版第376期(总1176期)2008年:《关于文学“如何”的文学理论》,文学评论2008年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11期复印《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收入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编辑《文化与诗学》(第六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经典文学作品文本分析的性质、地位、路径和意义》,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3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9期复印2007年:《中国现代短篇小说与历史文化典籍运用》,南开学报2007年5期《日记何以成为小说——以施蛰存《上元灯》文本分析为例》,西北大学学报2007年3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10期复印《多层叙述的艺术魅力与“幸福”话题的当代延伸——巴金《复仇》艺术价值构成机制》,中州学刊2007年2期2006年:《论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经典文本分析的理论视点》,学术研究2006年11期《“不传!不传!”的魅力与“最后一个”的阐释空间——老舍《断魂枪》的文本分析》,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4期《学术生命在本科生教学中闪烁与延伸》,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10期《《女人成为流通物与文学意味的产生——柔石《为奴隶的母亲》艺术价值构成探寻》,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5期《今天怎样阅读赵树理的小说——赵树理《催粮差》的文本分析》,山西大学学报2006年2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2006年8期复印《李健吾评价《九十九度中》“最富有现代性”的原因探析》,内蒙古大学学报2006年4期《永远的故乡与鲁迅的返乡之路—— 鲁迅《故乡》的文本分析》,中南大学学报2006年1期2005年:《梦醒时分的阐释空间——白先勇《游园惊梦》艺术价值机制研究》,郑州大学学报2005年6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2006年3期复印《论西方新叙事理论文本批评方法论意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4期《一个有价值的逻辑起点——文学文本多层次结构问题》,南开学报,2005年2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中》2005年9期复印《西方文学感受研究略论》,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2期《论整体观照中的文学阅读》,学术研究2005年10期《民族文学与文学性问题》,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2期2004年:《跨学科视野中的文本批评学构想》原载《学术研究》2004年3期《叙事性文本批评:层次递进现象及其意义》,原载《学术研究》2004年10期《假设命题式批评与“难以解释的符号”》,原载《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年3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7期复印《网络文学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原载《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5期《艾罗斯特拉特:跳出人类来审视人类的范本》,原载《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2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004年2期复印《聚焦于文本的愉悦》,原载《东方丛刊》2004年2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10期复印2003年:《历史观:中国文学批评的重要视角与方法》,原载《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10期复印《《厄歇尔府的倒塌》的现代阐释》,原载《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11期复印《心里展开的故事与人的痛苦——哈代《彼特利克夫人》解读》,原载《外国文学》2003年5期《社会学方法在文本研究中的广阔空间——以戈德曼的社会学方法为个案》,原载《南开学报》2003年6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1期复印《知识分子身份认同与艺术描写的空间》,原载《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4期“冬之卷”。2002年:《文学中身份印痕的复杂与魅力》,原载《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5期复印《在魔鬼和拉比之间,该听谁的话?——读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原载《名作欣赏》2002年3期《论建立当代意识的散文批评视野》,原载《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3期《走近人道精神的民族文学中的文化身份意识》,原载《民族研究》2002年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12期复印《追求与探索——读《意义阐释》》,原载《书屋》2002年10期2001年:《90年代中国文学:自我认同的尴尬与出路》,原载《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1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2001年7期复印《论萨义德〈东方学〉的文艺学方法论意义》,原载《东方丛刊》2001年1辑《传统在全球化中的意义》,原载《人民论坛》2001年3期《从歧途到正途:中国后殖民批评的价值何在?》,原载《南开学报》,2001年3期,上海《戏剧艺术》2001年第4期作文摘。《摄影文学的互文性与阐释空间》,原载《文艺报》2001年10月26日《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1年6期复印2000年:《后殖民语境中的当代民族文学问题思考》,原载《南开学报》2000年1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0年8期复印《书写他者的困境与批评的失语》,原载《文艺争鸣》2000年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2000年11期复印2000年以前:<<老舍小说对当代文学的参照意义>>,原载<<天津大学学报>>1999年1期(创刊号)<<在认识的深化中逐步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关于《文学概论》课程的思考和探》,原载<<西北高等教育>>1998年4期<<走向自觉:90年代中国小说的可能和必然>>,原载<<甘肃社会科学>>1998年1期 (<<人民日报>>1998年2月20日作了论点摘编)<<真正的诗人:追求生活溶解在心灵中的秘密>>,原载<<民族文学研究>>1998年1期<<对历史独具特色的审视>>,原载<<小说评论>>1998年2期<<民间之于新诗:新诗的思考>>,原载<<兰州学刊>>1998年3期<<侏儒的拳击与西北文学>>,原载<<文学自由谈>>1998年5期<<论近年来小说创作中对知识分子的审美情感和艺术表现模式的演变>>,原载<<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6期(<<新华文摘>>1999年4期论点摘编)<<消逝于小说深处>>,原载<<小说评论>>1997年1期<<论小说与媚俗>>,原载<<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2期<<我们和小说--对小说的追问>>,原载<<小说评论>>1997年5期<<西部的人文体验和艺术表现>>,原载<<中国作家>>1997年4期<<真实的现代感受>>,原载<<文艺报>>1997年12月25日<<人与历史的复杂缠绕>>,原载<<文艺报>>1998年12月3日<<世纪之交的中国小说艺术精神>>,原载<<兰州大学学报>>1996年1期<<流浪汉小说:由浪漫到深沉>>,原载<<小说评论>>1996年2期<<走向形式的西部人文情感>>,原载<<文学评论>>1996年4期<<论小说作家的创作间歇>>,原载<<甘肃社会科学>>1995年4期<<近年小说创作与发展的文艺学思考二题>>,<<兰州大学学报>>1994年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5年2期复印<<新时期小说人物的社会心理学考察>>, 原载<<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6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1995年1期复印<<崇高与悲壮的艺术世界>>,原载<<小说评论>>1994年1期<<新时期小说人物的伦理道德考察>>,原载<<烟台大学学报>>1993年1期<<西部小说作家的审美情感与现代意识>>,原载<<兰州大学学报>>1993年2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1993年6期复印。<<关于文化形态小说的话题>>,原载<<甘肃社会科学>>1993年5期<<新时期小说人物形态的考论>>,原载<<兰州大学学报>>1990年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1990年12期复印<<新时期小说人物的美学特征考察>>,原载<<兰州大学学报>>1991年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1992年1期复印<<新时期小说人物的文化学考察>>,原载<<甘肃社会科学>>1991年3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1991年10期复印<<我们向小说要求什么>>,原载<<河北文学>>1992年2期<<杨绛散文的独特视角>>,原载<<文论月刊>>1991年3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1991年6期复印<<新时期小说观念演变的思考>>,原载<<飞天>>1991年4期<<柏原的小说世界与西部文学>>,原载<<小说评论>>1991年6期<<西部汉子形象及其思考>>,原载<<绿洲>>1992年5期《弥散于文学创作中的历史观问题》,原载《兰州大学学报》1999年3期《文艺理论:应答当代文学的挑战与出路》,原载《文艺报》1999年9月21日《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悄悄变动着的历史观》,原载《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1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1999年9期复印《精深博涉的研究--读莫芝宜佳的《管锥编与杜诗新解》》,原载《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冬之卷【获奖情况】1、专著<<新时期小说人物论>>曾先后获多项省部级奖,主要有: 1993年度获兰州大学世川良一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青年教师奖甘肃省高校1992--199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甘肃省政府第四届社会科学最高奖三等奖(1995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五届优秀成果奖(1996年)2、专著<<理论视野中的作家张俊彪>>曾先后获多项奖励甘肃省高校1994--199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甘肃省政府第五届社会科学最高奖三等奖(1997年)3、论文<<真正的诗人:追求生活溶解在心灵中的秘密>>1998年获第四届全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优秀评论奖4、1997年获甘肃省优秀青年教师成材奖5、2001年获南开大学优秀教师贰等奖6、论文《摄影文学的“互文性”与阐释空间》2002年获冰心摄影文学奖7、专著《隐秘的历史河流》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九届优秀成果奖8、专著《隐秘的历史河流》获天津市第九届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4年)9、2009年12月“文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获得南开大学2009年度研究生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0、2009年5月论文《学术生命在本科教学中闪烁与延伸》,获得天津市高等教育学会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11、论文《关于文学“如何”的文学理论》,获天津市第十二届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0年)【承担研究课题】1、1996年承担题为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看甘肃小说创作的现状与发展的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已经结项。标志性成果为发表于《文学评论》等刊物的系列论文。2、1997年开始承担题为当前文学创作与批评中的历史观问题的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已经结项。标志性成果为学术专著《隐秘的历史河流》。3、2001年6月开始承担题为小说的文本分析的南开大学校内教材项目,最终成果是题为《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的专著,已经出版。4、2002年1月开始承担题为文学研究方法的相通与转换研究的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已经完成并结项。5、2003年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基金项目,题目是《叙事性文本研究中社会文化内涵与文学性关系的新拓展》,已经完成并结项。6、2006年获得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题目是《中国当代民族文学经典文本研究》,已经完成并结项。7、2006年作为主持人获得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亚洲研究青年论坛资助项目“文学经典的当代理解与价值”,已经成功举行并且结项。8、2006年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当代读法研究”,已经完成并结项。9、2012年9月获得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课题“张爱玲研究的若干当代文学理论问题”,在研。10、2012年10月获得天津市201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资助课题“张爱玲小说艺术与中国文学传统”,在研。

㈣ 初中毕业了

高中生推荐书目(持续更新):
文化论著
《庄子今注今译》(全三册),陈鼓应,中华书局,1983年第1版
《老子译注及评介》,陈鼓应,中华书局,1984年5月第1版
《论语新解》,钱穆,三联书店,2005年3月第2版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撰,张伪之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人间词话》,王国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美】鲁思·本尼迪克特,商务印书馆,1990年6月第1版
《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商务印书馆,1986年8月第1版
《小说门》,曹文轩,作家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吴晓东,三联书店,2003年8月第1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陈思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鲁迅作品十五讲》,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刘俐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中华书局,2007年1月
诗词入门
《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注:此书与唐五代、北宋、南宋名家词选讲内容有较多重复)
《唐五代名家词选讲》,叶嘉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北宋名家词选讲》,叶嘉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南宋名家词选讲》,叶嘉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清代名家词选讲》,叶嘉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叶嘉莹,中华书局,2007年1月第1版
(注:此书中讲阮籍、陶渊明诗部分与以下两书有较多重复)
《叶嘉莹说阮籍咏怀诗》,叶嘉莹,中华书局
《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叶嘉莹,中华书局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叶嘉莹,中华书局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叶嘉莹,中华书局
《叶嘉莹说杜甫诗》,叶嘉莹,中华书局
文学作品:
《红楼梦》、《鲁迅小说全集》、《倾城之恋》(张爱玲)、《废名小说》(废名)、《活着》(余华)、《平凡的世界》(路遥)、《喧哗与骚动》(威廉·福克纳)、《城堡》(卡夫卡)、《百年孤独》、《安娜·卡列尼娜》、《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斯妥耶夫斯基)、《老人与海》、“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朱生豪译本)、《雪国·古都》(川端康成)、《吉檀迦利》(泰戈尔)、二十世纪外国短篇小说经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顾城、海子、周作人(散文)、《围城》(钱钟书)

㈤ hi~请问你有《外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pdf吗~能求一份吗[email protected]不胜感激

外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的分析。

㈥ 求刘俐俐《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中国卷和外国卷的txt或doc格式的电子书,有关文学评论也照收

http://pan..com/s/1hslbtC4

㈦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考研文学评论该怎么办不知道怎么复习,请懂的人多多指教!谢谢!

建议平时多看一些《小说评论》、《作品与争鸣》之类的学术杂志,还有刘俐俐的《中国现代经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从中学习分析文章的角度和方法。另外胡亚敏的《叙事学》这本书讲解的既有条理又很实用,可以在写文学评论时做参考。最好还是去网上找找川师大文学评论历年真题,结合真题练习。自己总结出一套模板来。祝你好运,亡采纳。我也是今年准备考研的,川大现当代文学,也有文学评论写作这门。

㈧ 关于南开大学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生

以下这些书你可以选读一些: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总体研究:计52种
A类:
1. [美]昂利·拜尔编:《方法、批评及文学史——朗松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2. [意]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3. [英]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4. [美]罗素:《论历史》,三联书店1991年版;

5. [法]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6. 《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7. [以]艾森斯塔德:《现代化:抗拒与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8. [美]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9. [美]亨廷顿等:《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10. [美]布莱克编:《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11.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 [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13. [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4. [美]宾克莱:《理想的冲突——西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念》,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5.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编:《重新解读伟大的传统——文学史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16.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17. [英]多德《社会理论与现代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B类:
1.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

2. 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另有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增补本);

3. 王瑶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历史与现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4. 唐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3),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5.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 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卷),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7. 黄修己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卷),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 孔范今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9. 朱栋林等:《中国现代文学史:1919-1998》,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0. 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1-3),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11. 许怀中:《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史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 杨匡汉、孟繁华主编:《共和国文学5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 陈徒手:《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后中国文坛纪实》,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 谢冕:《1898:百年忧患》,(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7. 程文超:《1903:前夜的涌动》,(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8. 孔庆东:《1921:谁主沉浮》,(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9. 旷新年:《1928:革命文学》,(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0. 李书磊:《1942:走向民间》,(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1. 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2. 洪子诚:《1956:百花时代》,(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3. 杨鼎川:《1967:狂乱的文学年代》,(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4. 孟繁华:《1978:激情岁月》,(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5. 尹昌龙:《1985:延伸与转折》,(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6. 张志忠:《1993:世纪末的喧哗》,(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7. 陈平原:《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8. 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9. 许纪霖:《另一种启蒙》,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

30. 汪晖:《死火重温》,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31. 李欧梵:《徘徊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32. 李欧梵:《现代性的追求:李欧梵文化评论精选集》,三联书店2000年版;

33. 吴炫:《中国当代文学批判》,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34. 洪子诚主编:《当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

35. 洪子诚、孟繁华主编:《当代文学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潮流)史研究:计81种
A类:
1、 [美]韦勒克:《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2、 [丹麦]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6分册),人民文学出版社;

3、 [英]格兰特:《现实主义》,昆仑出版社1989年版;

4、 [苏]梅特钦科:《继往开来——论苏联文学发展中的若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有新版);

5、薛君智主编:《欧美学者论苏俄文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6、 [英]弗斯特:《浪漫主义》,昆仑出版社1989年版;

7、 [美]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北京大学出版1989年版(另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译本);

8、 [英]福克纳:《现代主义》,昆仑出版社1989年版;

9、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编:《现代主义文学研究资料》(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0、 [英]布雷德伯里等:《现代主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1、 [美]卡尔:《现代与现代主义》,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2、 [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理论》,陕西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另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精校本);

13、 [荷]佛克马等:《走向后现代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4、王岳川等编《后现代主义文化和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5、 [美]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16、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年版;

17、 [美]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8、 [美]罗蒂:《后哲学文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19、 [美]詹明信(杰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三联书店1997年版;

20、 [法]利奥塔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三联书店1997年版;

21、 [美]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22、 [美]格里芬:《后现代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23、 [美]凯尔纳等:《后现代理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24、 [德]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25、 [法]利奥塔等:《后现代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26、 [法]利奥塔:《后现代道德》,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27、 [英]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8、 [法]德勒兹:《哲学与权力的谈判——德勒兹访谈录》,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9、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0、盛宁:《人文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三联书店1997年版;

31、张国清:《中心与边缘——后现代主义思潮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2、徐贲:《走向后现代与后殖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3、佘碧平:《现代性的意义与局限》,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34、 王宁:《后现代主义之后》,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35、 王宁:《超越后现代主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B类:
1、 李何林:《近二十中国文艺思潮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贾植芳等:《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马良春等:《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4、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5、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6、陆贵山、王先霈:《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7、何西来:《新时期文学思潮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8、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9、 宋耀良:《十年文学主潮》,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10、陈剑晖:《新时期文学思潮》,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1、张志忠主编:《中国当代文学艺术主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朱寨、张炯主编:《当代文学新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13、 南帆:《文学的维度》,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14、 王一川:《中国形象诗学》,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15、张德祥:《现实主义当代流变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16、李扬:《抗争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7、周政保:《精神的出场——现实主义与今日中国小说》,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8、陈顺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转换》,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9、 [美]安敏成:《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0、 俞兆平:《写实与浪漫》,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21、张趺:《圣地之外——20世纪中国文学的寻根意向》,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22、陈国恩:《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陈晋:《当代中国的现代主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24、陈晓明:《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25、尹国均:《先锋试验——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先锋文化》,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26、张颐武:《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7、陈晓明:《仿真的年代:超现实主义文学流变与文化想象》,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8、李小江、孟悦:《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9、王绯:《女性与阅读期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0、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三联书店1995年版;

31、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2、荒林:《新潮女性文学导引》,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33、陈慧芬:《神话的窥破——当代中国女性写作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34、徐坤:《双调夜行船——90年代的女性写作》,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5、王绯:《画在沙滩上的面孔——90年代世纪末文学的报告》,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6、张志忠:《九十年代的文学地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7、邓晓芒:《灵魂之旅:九十年代文学的生存境界》,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8、 王晓明编:《人文精神寻思录》,文汇出版社1996年版;

39、愚土选编:《以笔为旗——世纪末文化批判》,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40、 戴锦华:《犹在镜中》,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41、陶东风:《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42、张德祥:《现代化与精神境遇》,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3、周伦佑:《反价值时代——对当代文学观念的价值解构》,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4、王家新等编:《中国诗歌:90年代备忘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45、王又平:《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6、陈晓明:《表意的焦虑:历史祛魅与当代文学变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计37种
A类:
1、 [英]福勒:《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 [美]艾布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湖南文艺出版社另有译本,书名译名有别);

3、 [美]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4、 [英]贝尔西:《批评的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5、 [美]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1-4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989、1991、1998年分别出版;

6、 [美]韦勒克:《现代文学批评史》第5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7、 [英]戴维·洛奇编:《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上、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993年分别出版;

8、 [法]塔迪埃:《20世纪的文学批评》,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9、 [法]托多洛夫:《批评的批评》,三联书店1988年版;

10、 [比利时]乔治·布莱:《批评意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1、 [加]弗莱:《批评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王先霈主编:《文学批评原理》,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B类:

1、冯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理论卷(1949-1976)》(1、2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2、黄曼君主编:《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3、王永生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下卷),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 [斯洛伐克]高利克:《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1917-193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6、庄锡华:《二十世纪的中国文艺理论》,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7、於可训等编:《文学风雨四十年》,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8、 夏中义:《新潮学案》,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9、 南帆:《冲突的文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10、张颐武:《在边缘处追索——第三世界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学》,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1、程文超:《意义的诱惑——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当代转型》,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2、王宁:《多元共生的时代——20世纪西方文学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3、汤学智:《新时期文学热门话题》,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4、白烨编著:《文学论争20年》,华中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

15、《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理论批评》,华文出版社1998年版;

16、《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理论批评》,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17、朱大可等:《十作家批判书》,陕西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18、 伊沙等:《十诗人批判书》,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19、白烨选编:《中国年度文论选·99卷》,漓江出版社1999年版;

20、白烨选编:《2000中国年度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1年版;

21、白烨选编:《2001中国年度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2年;

22、陈思和主编:《2001年中国最佳文论》,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3、陈思和、杨杨编:《90年代批评文选》,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年版;

24、陈厚诚、王宁主编:《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25、余虹:《革命·审美·解构——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小说部分):计37种
A类:
1、 [美]马丁:《当代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 [美]布斯:《小说修辞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 [英]佛斯特:《小说面面观》,花城出版社1983年版;

4、 [美]布鲁克斯等编:《小说鉴赏》(上、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版;

5、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

6、 [美]浦安修:《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 [加]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 [英]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9、 [捷]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三联书店1992年版;

10、爱略特等:《小说的艺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1、 [美]詹姆斯:《小说的艺术——亨利·詹姆斯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12、 王耀辉:《文学文本解读》,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B类:
1、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2、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1988、1991分别出版;

3、陈美兰:《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4、白烨编:《小说文体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5、中国作协创研室编:《当代作家论》,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

6、王锦涛、林建法编:《撕碎,撕碎,撕碎了是拼接——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春风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7、林建法编:《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上、下),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8、兴安编:《蔚蓝色天空的黄金——当代中国60年代出生代表性作家展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版;

9、马原编:《中国作家梦——当代文坛精英访谈录》(上下),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10、 季红真:《众神的肖像》,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林舟:《生命的摆渡——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

12、张钧:《小说的立场——新生代作家访谈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 孟悦:《历史与叙述》,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4、 季红真:《忧郁的灵魂》,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15、 蔡翔:《日常生活的诗情消解》,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

16、 张新颖:《栖居与游牧之地》,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

17、 郜元宝:《拯救大地》,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

18、王一川:《中国现代卡里斯马典型》,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9、樊星:《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华中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20、孙先科:《颂祷与自诉——新时期小说的叙述特征及文化意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21、吴义勤:《中国当代新潮小说》,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22、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三联书店1999年版;

23、许子东:《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解读50篇文革小说》,三联书店2000年版;

24、唐小兵:《英雄与凡人的时代——解读20世纪》,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25、黄子平:《“灰阑”中的叙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当代文化与传播理论研究:计38种
A类:
1、[英]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英]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3、[美]波斯特:《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4、[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5、[美]沃林:《文化批评的概念——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6、[法]利奥塔:《非人——时间漫谈》,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7、[法]博德里亚尔:《完美的罪行》,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8、[英]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美]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 [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 [美]伯格:《通俗文化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 [加]麦克卢汉:《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 [英]麦克盖根:《文化民粹主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 [英]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5、 [英]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16、 [美]赛佛林等:《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17、 [美]鲍德韦尔等主编:《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8、 [美]艾伦编:《重组话语频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常昌富等选编:《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陆扬等选编:《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21、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B类:
1、 祁述裕:《市场经济下的中国文学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 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1997年版;

3、周宪主编:《世纪之交的文化景观——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多元透视》,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

4、孟繁华:《众神狂欢——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5、 樊星:《世纪末文化思潮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戴锦华:《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戴锦华主编:《书写文化英雄——世纪之交的文化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王晓明主编:《在新意识形态的笼罩下——90年代的文化和文学分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王晓明:《半张脸的神话:90年代批判》,南方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10、 戴锦华:《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 1978-1998》,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2、赵毅衡:《礼教下延之后——中国文化批判诸问题》,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13、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4、黄力之:《中国话语:当代审美文化史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5、何言宏:《中国书写:当代知识分子写作与现代性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16、贺仲明:《中国心像:20世纪末作家文化心态考察》,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17、徐俊西主编:《世纪末的中国文坛》,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㈨ 考研求助(西南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

一. 英语
英语成绩是拉分项目,一般人都较低的。对于文学类专业来说,英语不得不说是一头拦路虎。每年都有不知道多少人栽倒在55分的国家线上。从三月份就应该开始了复习。
首先,买一本新东方的红宝书背单词,反复背了四五遍以后,便开始做张剑的黄皮书阅读150篇。然后,最重要的是应该做真题。除了真题,便是作文了。作文不用太早准备,从十一月份开始准备就可以,多记经典句子,练习几篇。
二. 专业课
专业课是大头。西南大的专业课参考书不多,只有八本,而且都是比较简单的版本,所以看起来并不难。
专业课要反复看了八九遍,从最开始看第一遍和第二遍都分别花了差不多两个月,到后来看一遍只花一个月,再到最后冲刺阶段一天看完一本,不断地重复,不断地翻阅,以避免遗忘。另外,真题非常重要,大家看历年真题就会发现,文论与写作这门专业课中,文学理论部分几乎每年都是重复出题,考来考去也都是那些知识点,比如“意境”“共鸣”“游戏发生说”等。
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120分的文学评论写作。南开大学刘俐俐教授的《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这本书主要是从叙事学的角度来分析小说,里面用到了很多理论,都把它们抄录下来。
三.政治
政治应该算是最简单的一门了。政治不用太早开始复习,主要是最后冲刺阶段要减少专业课和英语的复习时间,多留些时间给政治。1000题是一定要做的,毕竟肖秀荣曾经是考研命题人,他出的题还是比较权威的。

㈩ 刘俐俐的承担课题

1、1996年承担题为“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看甘肃小说创作的现状与发展”的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已经结项。标志性成果为发表于《文学评论》等刊物的系列论文。
2、1997年开始承担题为“当前文学创作与批评中的历史观问题”的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已经结项。标志性成果为学术专著《隐秘的历史河流》。
3、2001年6月开始承担题为“小说的文本分析”的南开大学校内教材项目,正在进行。
4、2002年1月开始承担题为“文学研究方法的相通与转换研究”的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正在进行。

热点内容
关于快穿女配系统小说推荐 发布:2025-09-29 21:35:32 浏览:931
黑暗系科幻系统小说推荐 发布:2025-09-29 21:21:41 浏览:949
空间穿越小说军婚小说推荐 发布:2025-09-29 21:18:42 浏览:545
网络小说分类排行 发布:2025-09-29 20:35:49 浏览:548
新新校园小说 发布:2025-09-29 20:08:30 浏览:286
车超多的言情小说片段 发布:2025-09-29 20:07:56 浏览:405
知名gl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9-29 20:04:42 浏览:815
主角无敌的校园小说 发布:2025-09-29 19:58:06 浏览:510
科幻小说未来类的 发布:2025-09-29 19:46:36 浏览:998
玄幻小说步法武技 发布:2025-09-29 19:37:19 浏览: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