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派小说与传统小说的相同之处
『壹』 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的主要区别
形式上的区别
一、文学发展的世界性规律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间的文学发展的不同规律,
二、文学艺术的形式美的总规律与不同门类的形式美的特殊规律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任何政治信仰和美学趣味的作家来说,他都无妨懂得更多的现代技巧,从而在储藏最丰的武器库中从容选择最新的优良武器,去丰富和发展他征服读者的魅力。
『贰』 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有啥不同
传统小说用词比较深奥,难懂,韵味深长,也讽刺了很多东西,要细读慢读。
现代小说也有深有浅,用的写作方法和传统小说不同,蕴含着的东西有些一看就懂,有些要了解当时的历史,慢看才能明白写的是什么。
其实与其光说有什么不同还不如你自己去读一读这些小说,自己去体会才会更明白。
『叁』 中国小说特点,古代和现代中国小说区别,和特点
中国小说的特点:离不了情爱,非情爱不成书,古往今来皆如此。当然这指的是大部分小说,而不是全部。对比外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可以看出,获奖者多数为关心国际关心全人类的精品,境界层次大相迳庭。
当然,这不是说中国小说就比外国小说低了一头,只是立意角度、眼界、利益不同而已。
单从情爱角度分析,爱情小说在古代属于艳词禁-书,被大势所不容,长久不能抬头,直到现在才被社会主流接受,而且还成了正统,莺莺燕燕,帅哥美女,我爱你,你爱他,他爱她,她爱她……乱七八糟,胆大妄为,很让人无语。
古代小说,还有一个特点:喜欢拿神话故事来开头,不论是《岳飞传》、《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如此,哦,《西游记》就更别说了,那本身就是神话。有人说那是古人”头发长见识短“”不识庐山真面目“,其实不然,古代写小说的作家心里是纯洁的,宣扬的也是美好、正统,所以寄予神话,导于民心。今则不然,小说家门什么都敢写,什么都乱写,不乱不成文,不奇没人看,两个字:悲哀!
『肆』 现代主义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共同点是什么包括注重表现自我吗
浪漫主义表现主观世界,突出自我表现,按照人想要的样子来构造生活。它又叫理想主义,是从自我出发和理想出发的。浪漫主义使得人活在主观世界中,活在自己的情感和愿望中,因而是自我表现的。相反,现实主义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反映生活,反对一厢情愿的主观幻想。它让人用客观冷静的态度思考生活,更突出社会环境对人的制约和塑造,不是沉溺于自我的,因为也就与“自我表现”无关。总之,浪漫主义具有主观性,现实主义则有客观性。它们都笃信人对于生活的主导能力,都笃信人的理性品质最终能达到改造世界和主宰世界的目标,是文艺复兴后西方理性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不同表现形式,是“人”不断觉醒和渐趋膨胀的表征。
现代主义的核心内容在于关注人性的堕落和人的自由理性的失落,其目的在于对人展开救赎。堕落—救赎,是现代主义的本质命题。现代主义是在反思和批判文艺复兴以来人的自我中心主义所造成的灾难,颠覆了人的自我神化和理性主义的神话,让人看到自己的丑陋、疯狂以及悲剧性的宿命。因此,现代主义文学不但不会“自我表现”,甚至连“人”都整个地陷入了被嘲弄的、被奴役的悲剧境地。
『伍』 现代主义文学与传统主义文学有哪些主要差别
现代主义文学是宽泛的概念,主要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50、60年代西方文学的反传统倾向的文学,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黑色幽默以及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文学流派。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现代主义文学公认的开山鼻祖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福楼拜的《情感教育》。而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则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没有“传统主义文学”,只有与现代主义相对立的文学传统。主要是以再现论为本体论的西方文学传统。
『陆』 请你说说故事、传统小说、现代主义小说的不同之处
故事,有情节、有头有尾的事情。传统小说,一般都比较注重故事,而现代主义小说常常故意不注重故事转而写内心。小说如果仅仅只有四个基本情节是令人窒息的,因为只有“张”而没有“弛”;而且故事也太单调。所以,小说常常通过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其他情节、人物性格及主题的摇摆(插入)来改变节奏,使情节迂回曲折,人物形象丰满,主题深刻等等。如《鸿门宴》中张良的行动。出自101教育PPT这软件的课件,老师写教案也会参考里面的资源库。
『柒』 现代文学语言与传统文学语言的异同有哪些
是讲究小说的文字的写用 而后者讲究诗文的运用 利如披星戴月就有两种写法 小说的写法是有小字的运用写土耳巴特巴赫赫赫有名的倾权 谋划了人生 盛下的就是潮声 月在海波儿的口中如同润物 是一种时节的无穷 和生活的无意 海波儿对鱼儿说 水上有雾 剩下的是城础 这里是对城成结对的接陨的一种好时的期待和启划 是对披星戴月的小说诗意话的诠解 也是一种卖艺于返转流年的说法 而诗意化的披星戴月写的是月儿乔乡尽 地澈寻须为 是一种对地域文化的大加 费时费力的无阻与人逝的无穷期与人潮的刮泛 两种语言 两种表现形式 各俱风格 各有新词和朝辞 是对现代的解释 也是对古代的另解 终濡瓢泊雨 是对大铅华和大沿外的朝圣 是缘何一线 终是一种宕闻 囊括了从古到今 从洋到中的词概 最后我要说李白与莫泊桑 两个朝代诗文与小说的相斤 小说与诗文的斗量 小说有现代的辛酸史 是一种何佶语过归顽 诗文发自于乔珞 也像碳桩 而小说是发自于咕离的人世 不同于一般的后现代东芝
『捌』 现代派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差异何在
者的关系:我们分两个层次看这个问题。
一、西方现代派文学与20世纪之前西方传统文学的关系。20世纪之前西方传统文学大致上经历了三次浪潮(古希腊、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和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几个时期,但不管哪个时期,文学与当时社会的主流话语从总体上说是保持一致的,比如19世纪的商业文化精神,既是社会主体话语,也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商业文化不可替代地成为社会主流话语,而现代派文学则是“对社会主流话语的抗拒和疏离”,比如表现主义文学在小说方面的代表人物,奥地利小说家弗兰兹-卡夫卡的小篇小说代表作《城堡》“就是对西方商业社会占主流地位的文化话语的背离和‘反叛’”。从这个意上讲,现代派文学是对20世纪之前西方传统文学的反叛背离。但是,“人本主义的思想色彩”是现代派文学主题特征之一,而“人本主义”是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传统文学一贯的文化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派文学又是对20世纪之前西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此外,现代派文学“强烈的批判精神”可以看成是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而以“人的异化”为主要内容的“异化主题”则可以看成是对传统文学的背离和反叛。从艺术手法上看,“主观性、内倾性”、“以丑为美的‘反向诗学’”可以看作是对传统文学的背离和反叛,而“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二、西方现代派文学与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多元的审美形态对商业文化主流话语的拒绝和疏离”的特征,现代派文学虽也是“对社会主流话语的抗拒和疏离”,但个别流派则不尽然,比如未来主义文学就一反“传统文学对商业文化滚滚浪潮历来持疏离和焦虑的态度”,而“对欧洲工业化大规模的机器生产,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感到欢欣鼓舞……”。现代派文学较之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更关注“人”,“对人中心地位的关注、普遍的危机意识、人本质的‘异化感’、以及深刻的非理性色彩……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审美话语。”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派文学与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不是一回事。但是,现代派文学与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在艺术手法上,都“兼蓄并收”,都具有“审美视角的‘内倾性’”特征,从这一点看,现代派文学与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又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总之,在20世纪,现代派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方文学并行不悖的两个发展方向,不存在所谓背离反叛或继承发展的问题。
西方现代派文学与西方传统文学不能做反叛背离或继承发展这样的二元选择。
思想上:一、鼓吹非理性主义。这是现代派文学与传统文学不同的一大特色。欧洲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到19世纪、20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都提倡理性,高举理性主义旗帜。现代派反其道而行之,否定理性,否定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现代派作家主要受叔本华、柏格森、尼采等哲学家的唯心主义哲学响,同时也受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影响。笫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现代派作家主要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同时也受到其他—些唯心主义哲学和心理学的影响。 叔本华强调生存意志(或称生活意志、生命意志)。他认为这种意志是万物之源,不受理性制约。他认为生活意志既是宇宙意志,也是人的意志。所谓人的意志就是“我的意志”。他声称“世界就是我的意志。”这显然是在宣扬唯我论。他还认为,人生是意志,从而也就是欲望所支配的。欲望无尽无休,永远无法满足,这就产生痛苦。因此人的一生都是充满痛苦的,人生只不过是一场悲剧。尼采的悲观主义对现代派文学产生了影响。 柏格森认为生命冲动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他用神秘的生命冲动派生万物来解释物种的形成和进化。他公开反对理性主义,认为人类的理智不可能认识世界。认为理智是固定的、相对的、外在的东西,它不可能认识作为运动变化的生命冲动。他否定科学,认为如果科学的概念是理智的概念,那么这种概念只不过是人造的符号,不能反映世界的本质。与此同时,他宣扬神秘的直觉主义。他把直觉称为“理智的交融”。这是一种人的内心体验,是一种主体与客体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无差别境界。直觉主义否定人的感觉认识、理性认识和实践;是道地的主观难心主义;柏格森神秘的直觉主义对现代派文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尼采狂热地宣传“权力意志论”和超人哲学,鼓吹强者统治弱者;在艺术方面,他认为“艺术就是艺术”,“艺术高于一切”、。他的唯我主义与唯艺术论也影响了现代派文学。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反对理性,他强调潜意识的作用。认为艺术作品源于潜意识,是作者心中潜意识的外化和变形。他的理论对现代派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存在主义哲学极力宣扬先有主观意识,后有客观存在,并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这种主观唯心主义和颓废主义思想,渗透在现代派文学许多作品中。
二、强调表现自我。现代派文学不重视环境描写,而是着重表现人物的主观世界。现代派作家把个人内心生活作为作品的重点,精雕细刻地描绘人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情绪、联想、幻想、幻觉以及微妙的感情变化等。现代派作家经常描写入的异化的主题,他们认为在颠倒混乱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已异化为非人。人已失去了自我的本质。他们的创作也成了“寻找自我”的文学。他们笔下的人物是卑微的畸形的,甚至是游离在社会之外的局外人。
艺术形式上:①象征性。现代派作品为探求人物的内心真实,着重表现难以直接描述的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把思想还原为知觉,使抽象的思想外化。
②荒诞性。现代派作家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以战后的计算机工业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把社会结构改组成一个庞大精密的机器,人成了由机器控制的动物。科学对世界和人的统治比过去任何时代都要残酷无情,人再也没有主体性可言。科学对人的压抑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分裂,而“荒诞本质上是一种分裂”,当代人由于科学的异化而产生对世界和人的荒诞体验。荒诞形象具有一种特殊的概括力。
③意识流。现代派作家热衷于挖掘人的潜意识,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表现人物意识“自然”流动状态,力求开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扩大心理描写的范围,意识流技巧的目的是要深入人的精神活动,表现那种纷乱飘忽的思绪和感触,这种思绪和感触还没有经过严密的整理和组织,常常显得松散零乱,缺乏条理,不合逻辑。
④意义的不确定性。由于该时期文学关注的社会准则问题长期陷入混乱,他们感到世界的意识只是部分的、暂时的、甚至是矛盾的,而且总会有争议,这样的社会已不适宜于明确的定义,因而该时期文学更侧重于探究那种混乱的多重复合意义。在艺术表现上他们常采用事实与虚构交织的拼凑、自相矛盾、不连续性、模糊性等方法来表现这个复杂多变、难于捉摸的世界。
『玖』 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的区别
倒死。
首先,如果没有一定阅历的人,古典小说是无法看懂的,中国的古典小说起步较晚,一般到明清时期才成熟,由于中国文人普遍认为小说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所以中国的小说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压抑。
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白话文逐渐普及,梁启超,胡适等人大力提倡小说救国论,再加上经济利益的推动,(小说可以卖钱)小说创作突飞猛进,这时候的小说基本上大家都能看懂了,比如茅盾,巴金,沈从文,老舍。
古代小说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古代小说有现实主义的传统,立足现实,反映现实,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古代小说重情节,通过情节表现人物,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心理;古代小说继承了史传文学的传统,描写人物,一方面有善恶、是非之分,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点,坏人身上也有长处;古代小说由“话本”发展为章回小说,结构上形成一种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对子;古代小说的语言有文言白话之分,就是古代白话,与现当代小说语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现代小说只是冲破传统“现实主义”的规范,使人物形象除简单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典型化”人物外,又有“原生态”典型形象、心理型“内向化”典型形象与抽象化“象征性”典型形象等。因此,无论是池莉的《烦恼人生》,王安忆的《小鲍庄》,方方的《风景》等,抑或是王蒙的《海的梦》《杂色》,徐星的《无主题变奏》,残雪的《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的愁思》等,或者是宗璞的《泥沼中的头颅》,王凤麟的《野狼出没的山谷》,周立武的《巨兽》等都绝不能因没有传统的“典型人物”而否认其中各具风格的人物形象的存在。在情节安排上,许多现代小说也与传统故事型小说不同:或淡化情节,如铁凝的《哦,香雪》,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刘震云的《塔铺》,以及残雪、阿城、汪曾棋的一些作品;或追求情节的诗化,以意境取胜,如何立伟的《白色鸟》,何士党的《喜悦》,彭见明的《那人那山那狗》等;或使情节抽象化,如张承志的《大坂》,黄灿的《孤岛》,韩少功的《飞过蓝天》等,所有这些小说,虽没有了传统小说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动人心弦的冲突、悬念,但以此证明小说可以不要情节,无疑是浅薄无知的。这里有一个对故事、情节的理性认识问题。英国小说家伊丽莎白·鲍温论述这个问题时说:“凡是小说就一定包含有故事。但是这些故事可能是在一个你所不熟的或是没有料到的平面上:它们写的可能是心理的,情绪的或内在的事物。……而我们应该知道,故事的检验标准,正在于它是否是向前发展的。”如果我们摆脱传统观念对情节与故事的束缚,而承认只要是动态过程就含情节与故事这一新理解,就自然会对现代小说的情节要素的体现有正确的把握与认识了。
同时,对现代小说中环境背景的抽象化、虚化或怪诞化;对现代小说主题改变过去内涵的单一性(即只将主题理解为思想观念)而呈多样品格(即信息、情感、意境、思想观念等均可成为主题);一反过去图解说教式、单向指定式,而呈模糊性、多义性与含蓄性体现,也应有科学理解。不能以此为据,认为小说可以不要背景环境,可以不要主题意旨。
简言之,小说是以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有机融合的生动、具体。逼真、自然的艺术画图来反映社会人生的散文体叙述文学样式。
『拾』 “现代派小说”、“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的区别
现代派小说(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
现代派文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变化,流派纷呈,作家的政治、思想倾向也很不一致,但就其共性来说,有如下几点:①各流派都强调要表现“现代意识”,其中心就是危机感和荒谬感。因此,现代派文学的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②现代派文学对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尖锐对立作了深刻的反映,表现了异化这一主题。③现代派文学是西方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它深受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具有虚无主义、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个人主义的色彩。
先锋小说:
现代派小说标示出了一种当代小说在探索中的精神气质的变化。稍后出现的先锋小说则有着更鲜明的"文体"实验的指向。马原、残雪共同作为先锋小说的先声出现。马原对于叙述的自觉探索,和残雪的以非现实的意象冷静的展示"恶"、"暴力"的能力,都作为了先锋小说的资源。
重视叙述,是先锋小说开始最引人注目的共通之处。他们关心的是故事的"形式",即如何处理这一故事。这开始在马原那里就有充足的体现。马原发表于1984年的《拉萨河的女神》是大陆当代第一部将叙述放置于重要地位的小说。之后的洪峰被认为是马原的成功的追随者。1987年间,这种写作成为一种潮流。代表作家作品迭起。这里我们就不例举。
将叙事本身作为审美对象,运用虚构、想象等手段,进行叙事方法的实验。背离传统小说竭力营造和现实世界对应的"真实"幻象的实现途径,明确承认小说的虚构性。这无疑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表现力,极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凸现小说的独特存在。在这种形式革新的基础上,先锋小说也挖掘包含了特定的意义,这也是与传统背离的,表现在对于性、死亡、暴力等主题的关注。表达了作家们对于历史、现实、社会、人性等的个性化的体验。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最基本的特质是客观冷静地写生存状态,即追求所谓“原生态”的真实和世俗化的情调。原生态作为新写实小说的核心特质,成为作家逼近生活的有利途径,使作品获得了读者的广泛认同;然而也恰恰是这种在真正意义上并不存在的“绝对还原”,这种对知性的有意消解,制约着新写实小说美学品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