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写实派小说的现代特征
1. 赵树理作品与二三十年代的乡土小说的异同(结合作品)
在表现农村生活,开掘农村题材的作品中,赵树理小说与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走的是同一条道路,他们站在现实主义的立场上,继承了“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新小说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大大开掘了现代文学的主题、题材领域,推动了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繁荣。农村的现实生活,农民的疾苦与命运,是他们共同关注的焦点;着眼于农村,注目于农民,描绘具有地方色彩的生活图景,是他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在他们的作品中,农业中国里人民生活的重要方面——农民问题,得到了多侧面、多层次的反映。从整体上看,赵树理小说与20年代乡土小说的确具有继承关系,但二者在表现农村生活方面却形成了两种审美极致。理论基础不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赵树理小说是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创造性发挥,《讲话》发表后,深谙农民生活的赵树理以自己独特的观察与体会,实践了毛泽东同志文艺思想。20年代乡土小说是对文学革命后小说创作中的概念化倾向的引导,周作人等提出“乡土文学”主张,于是便有了20年代乡土小说创作热潮。
2. 乡土小说有什么特点
乡土小说的主要特征,首先是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与批判。其次,乡土小说作家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活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第三,在批判和描绘故乡愚昧习俗、麻木人性、凄凉人生时,乡土小说作家仍然抑住不住对故乡的眷恋,而这眷恋又往往与某种失落感相交织,因而小说大都具有抑郁的抒情调子。
3. 乡土小说和乡土写实小说是不是一个概念
不是 乡土小说是指小说的地方为本乡本土, 乡土写实小说为以乡土上发生的事为基础进行改编
求给分 求赞同
4. 简述乡土写实小说描写的主要内容
1、反映乡村动乱变迁;
2、批判落后愚昧;
3、同情乡村人民疾苦;
4、乡村人的风俗习俗;
5、乡村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
5. 中国现代文学——以“问题小说”、乡土小说和社会剖析派小说为例,说明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趋向成熟
生活好了,就有力气关注身边的人,事情。就会看见以前不曾注意到的阴暗面。而社会的稳定性,也促使文字者关心这些与现实生活不和谐的事情。文学有部分是在靠政治指导的。当文学不在完全为政治服务,而是为人服务的时候,就说明文学的成熟。反之,如果社会昏暗,文学也只有两种可能,要不就是悲哉苦叹,要不就是沉迷在梦境中不愿清醒。所以,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发展趋向成熟,也算是一种必然性吧。
对了,我不是博学之人,所以只有这点小小见解,即使觉得不堪入目,也别批评我啊。
6. 乡土小说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乡土小说的主要特征,首先是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与批判。其次,乡土小说作家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活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第三,在批判和描绘故乡愚昧习俗、麻木人性、凄凉人生时,乡土小说作家仍然抑住不住对故乡的眷恋,而这眷恋又往往与某种失落感相交织,因而小说大都具有抑郁的抒情调子。
参考:网络“乡土小说”
7.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并举例说明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首先,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仍然是作家们的重要思想武器。20世纪上半叶,“罗兰主义”是现实主义作家的基本立场。他们猛烈抨击不人道的社会现实,批判社会对人的异化,谴责统治者的残忍和法西斯主义的暴行,同情受侮辱受损害的下层人民,同情无产阶级革命,向往没有人压迫人的美好未来。但由于把“博爱”当作出发点和终点,宣扬“爱能拯救一切”,视贫富均等为最终目标,因此在本质上因袭了19世纪的传统而没能达到新的高度。但其中也不乏探索精神,如 20、30年代就曾有一批作家用阶级斗争观点或社会主义思想去观察社会现实,试图站在崭新和时代高度去分析问题。5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道主义出现了革命倾向,作品中的劳动人民不再是受命运摆布的小人物,而成了敢于跟罪恶势力作斗争的“强者”。
其次,作家们始终坚持真实性这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以现实的、具体的、变化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及生活遭遇为描写对象,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探讨人生底蕴,进行真实的审美反映。他们以巨大的热情和批判的眼光审视复杂、残酷的现实,历史主义地表现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力图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命运和环境的艺术概括,回答“老是存在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令人信服地揭示旧制度、旧生活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趋势。较之19世纪现实主义,叨世纪现实主义在反映现实的及时性和撷取题材的政治性上更进了一步。许多作品,往往在被描写的事件刚刚结束甚或还未结束时就写了出来。而且,在反映现实之中寄托了改变现实的愿望,又使作品的政治色彩十分鲜明。有的还直接以重大政治事件为题材,展现著名政坛人物的政治活动。
第三,描写重点的内向性和主观化,艺术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和兼容并蓄。“向内心世纪掘进”是20世纪欧美文学和美学的一股潮流。现代主义各流派在表现主观真实方面所造成的一次次轰动效应,使现实主义文学引起艺术上的自我省察和自我调整。20世纪的现实主义跟传统现实主义的较大差异,就在于突出了人物的主观感受和精神探索的描写。作家们在综合中不断创新,既融会了自然主义的客观写实手法,又汲取了象征主义手法、意识流手法等现代主义的艺术技巧。诸如内心独白、梦幻描写。潜意识表现、性心理描述、时序颠倒、荒诞变形、多角度的情节发展和多层次的结构形式等等,这些在传统现实主义中不被采用甚或遭到排斥的艺术手段,在二十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已是屡见不鲜、习以为常了。
第四,人物塑造上强调性格的多重性,淡化典型性格描写。理性信念的失落是20世纪西方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而现实主义作家素以直面人生为本色,面对20世纪复杂错综的社会生活和变幻莫测的世态人情,他们在考察和分析的过程中强化了客观务实的立场,疏远或放弃了理想化、单一化的思维方式。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高大完美的英雄人物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主人公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人物,他们有对生活目标的执著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内心世界复杂,在具备某些闪光点的同时,并存着许多并不高尚甚至并不道德的思想品质。另一类是有缺陷有弱点的普通人,他们低能、笨拙、脆弱,有时还怯懦;对生活有点浑浑噩噩,或许还带点玩世不恭;但他们是好人,并不为非作歹,并不损人利己,而是实实在在地干了不少被人忽视、被人不屑却有益于社会的事,世界正是由他们组成的。
8. 乡土小说是人生派写实小说么
是的。人生派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主要由乡土作家群组成。但是也有这些之外的,比如叶圣陶先生。
9. 乡土写实小说的介绍
20年代中期,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具有较浓的乡土气息与地方色彩的小说兴盛起来,延续到30年代,即乡土写实小说。代表:废名(冯文炳)、许杰《赌徒吉顺》、许钦文《一生》《疯妇》、鲁彦(原名王衡,因热爱鲁迅而改名,代表作《菊英的出嫁》——冥婚,《黄金》标志着乡土写实小说创作的成熟,史伯伯,串门——借钱,参加婚宴——坐末席,女儿遭骂,被盗不敢声张,写出了金钱观念驱动下人与人之间冷酷、可怕的关系。)蹇先艾、黎锦明、彭家煌《陈四爹的牛》、台静农、徐玉诺、王思玷等。乡土小说把艺术之根扎于故乡的土地与农民之中,带着满身乡土气息,又敢于正视农民的辛酸与凄楚,作平实自然的描写。
10. 解释名词“乡土写实派”
充满浓郁淳朴乡土气息的乡土小说作家。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徐玉诺、许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