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交校园小说
⑴ 受的介绍
“受”一字在BL动漫或小说中指被动的一方,是一种性格属性,也是一种生理属性。在男同性恋术语中,“受”指肛交时被插入的一方,俗称“0”。
⑵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一、是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二、是如何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感,有的学生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所以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三、是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大学生性与恋爱心理的发展现状
青年大学生的性生理已发展成熟,性心理的发展也基本上是积极、健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性”已不再成为禁区,大学生们可以通过“生理卫生”教科书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从学校正式渠道并从媒体、小说多种渠道中获得性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知识,大部分同学已经逐步建立起了科学的性观念。
其次,当代大学生对性别差异的认识已突破了传统的“男尊女卑”、“男优女劣”、“男智女愚”模式,大学女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不断增强,其学业成绩、能力水平与男生不相上下,甚至比某些男生还略胜一筹,也给大学增添了男女平等的文化氛围。
再次,大学生性别角色的态度也逐渐摆脱了走极端的幼稚状态。男生已经不再在“大男子主义”和“妻管严”这样两极间摇摆,女生也不再在“抗拒女性角色”或“向传统复归”两极间跳跃。同学们不论男性女性的主体意识都在不断成长成熟,一般既能以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传统性别角色规范,又能以开放心态面对现代性别角色生活方式。
⑶ 白鹿原原著结局是什么 白鹿原小说各人物结局介绍
电影的结局是:白孝文为了给自己和小娥换点吃的把自己充军了。黑娃当了土匪,打了白嘉轩 就没后文了。鹿兆鹏忘记了当共产党领导了。
原著的结局是:鹿兆鹏去撺掇白孝文和黑娃他们起义把团长杀了,帮了共产党,鹿兆鹏走了以后白孝文当县长了,为了铲除后患,怕黑娃抢他的现在,就把黑娃枪毙了,理由是当过土匪。其实起义的时候黑娃才是主力。
《白鹿原》的结尾:
朱先生约一帮文人去从军,但意外的发现鹿兆海在中条山阵亡讣告内容的虚假。滋水县境内最大的一股土匪归服保安团的消息轰动了县城。鹿黑娃的大名鹿兆谦在全县第一次公开飞扬。黑娃被任命为营长,并且娶了妻子,开始向有思想的人转化,他回乡去探亲,重新被这个家族容纳了。而鹿三却在孤独中死去。黑娃接受鹿兆鹏的意见倒戈反蒋,却依旧死于肃反派的屠刀之下。朱先生在坟墓中的言语,却成了造反派们永远解不开的谜。鹿子霖重新雇了长工,赎回坐监期间被女人卖掉的土地,家底开始垫实起来。可是在枪毙岳维山、田福贤和鹿黑娃时,他神志不清疯了。而嘉轩因为气急晕倒,醒来发现自己已经瞎了一只眼。他看着子霖疯癫的样子开始像子霖忏悔。最后在一个寒冷的夜晚鹿子霖死在自己家中。
⑷ 你们说太监是割圆的还是割长的啊! 看了很多小说和电视都不知道!
%清代与以#前朝代的方法未必相同。
见:
“二是用利刃割开阴囊,剥出睾丸。用这一方法进行阉割显然并不需要完全割除生殖器官,#但同样可以达到目的。洪迈所著《夷坚志》卷八对这一方法有所记载。另据记载,古代还有所谓的“绳系法”与“揉捏法”。前者是在男童幼小时,用一根麻绳从生殖器的“睾丸”根部系死,既不影响溺尿,却阻碍了生殖器的正常发育。久而久之,男童的生殖器便会失去功能。后者是在男童幼小时,由深谙此道之人每天轻轻揉捏其睾丸,渐渐适应后,再加大手劲,直至将睾丸捏碎。然而,专将睾丸割去或捏碎,如果是业已发育之人,尽管能够完全避免授精,但其性欲及淫乱宫廷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会依然存在,甚至有的人反会因此而更加强劲耐久。”
又见:
男子受宫刑,一般理解是将阴茎连根割去,但据古籍记载,也有破坏阴囊与睾丸者。如《韵会》一书云:“外肾为势,宫刑男子割势。。外肾是指阴囊和睾丸,破坏了它,人的性腺即不再发育,阴茎不能勃起,从而丧失了性能力。
又见:
“除了公开的娶妻、纳妾、结对食之外,太监和宫女、太监和后妃之间的淫乱行为也屡见不鲜。北魏孝文帝时,皇后冯氏性情淫荡,孝文帝元宏率军南征时,冯氏就和中官高菩萨淫乱。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胡氏也曾和内监狎亵。这些都载入正史。明代嘉靖年间,宦官刘荣和宫女多人淫乱,事情暴露,他被黜退。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赵进敬、徐应元三人结为嫖友,淫乱宫廷。魏忠贤又和另一位太监魏朝同时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客氏私通,这更是人所共知的秽闻。
明代,太监奸污妇女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洪武末年,石允常任河南按察佥事时,有一次他微服到民间私访,听见一户人家传出悲哀的哭声,一打听,原来这户人家的女儿被一名阉宦逼奸,因羞辱而自尽。石允常将此事奏闻朝廷,朱元璋准奏,把这名阉宦逮捕,定为死罪。景泰元年(1450),大同右参将许贵奏称,监军宦官韦力转仗势强奸某军官的妻子,其妻不从,韦力转就把这位军官杖责致死。代宗朱祁钰让巡按御史查问,未有结果。天顺元年(1457),工部右侍郎霍瑄又奏称,韦力转每当举行宴会时,都要找来妓女陪酒,还强娶部下军官的女儿作妾。英宗十分恼怒,这才派人逮捕韦力转,依法惩处。
能够娶妻、纳妻、结对食以及与妃嫔私通或仗势强奸妇女的,大多是有一定地位的宦官和有一定权势的太监。那些地位较低的宦官或在宫中执持下等差役的太监,则常常到外面嫖妓宿娼。明代,京师的青楼教坊有个叫“西院”的地方,专门接待宫中的宦官和一般太监。这样的妓女,都受到烟花同行们的鄙弃。来这里走动的多是被斥退不用的太监或者太监中的年轻者,有一定身份的宦官不但不肯去“西院”,而且如果听说哪个太监去嫖妓,还要严加惩治,有的竟然被拷打致死。宫中结对食的风气盛行以后,还有个别的太监在外面与某妓女相好,就把她正式娶回家中。万历年间,有一天宫中发现一名女扮男装的女子,形迹可疑,抓住一审问,原来是一名妓女。有个宦官包占了她,但欠她的夜度之费没有如数给她,在宫中不敢再出去,妓女只好改装偷偷混入宫中找这个宦官要账。神宗朱翊钧知道此事,传旨把那位宦官交司礼监处治,把妓女交付法司审究,但不知后来结果如何。崇祯年间,朝廷曾颁布过禁止内监娶妻及在外宿娼的诏令,但终于没有能够禁绝。
还有的太监,行为更加淫秽龌龊,竟然和别的男子进行肛交。明朝太监在入宫之前的净身时,都只是剔除睾丸,并不割掉阴茎。万历时,有个太监和一个唱曲的男孩子淫乱,戏将不能勃起的阴茎塞进那男孩的肛门里,谁知竟然拔不出来了,阴茎在里面越胀越大,男孩疼痛至极而送了命,那个太监也被判了死罪。清代接受明代的教训,选中的太监在入宫前净身时,就将阴茎和睾丸同时割去。乾隆时,有一位官员向高宗弘历报告说,太监的阴茎虽然被割去,但在很多情况下它还会长到一定的长度。因此他建议立刻普遍检查一次对又长出阴茎的太监再度斩草除根。高宗同意了他的建议,因而有不少太监被迫受了第二次宫刑。据说,这位提建议的官员是因为宦官得罪了他,他才想出这个办法进行报复。”
可见,彻底干净的全割和年检查、复查、“涮茬”是从乾隆年间起的,外国人记载的也是乾隆以后的方法。历史上只有满清和才做到对国家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严密控制和限制。新找到资料表明:满清编篡二十四史时,曾对金以来的史料进行过大量修改#,又通过文字狱毁灭了大量民间的原始书籍,如部分#永乐大典、天工开物、武经总要等都失传了。又如污蔑明有十万%太监(故宫总共才99%99.5间房,去了皇室成员、宫女、办公室,根本不可能住下)、张献忠在四川杀人一亿(当时全中国才多少人口?),以及清帝对史料记录的#随意性(皇帝是绝对不能看实录的,更#不能改,因为史#笔如铁。第一#个看实录的皇帝是李世民,李世民弑兄夺#嫡,逼父退位,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看了#实录。但他毕竟不敢改,只是另找人大大的#美化了他一番,因此二十五史里面独独唐史是两部,而且截然不同。第一个改的就是朱棣,朱#棣靖难起家,名和言比李世民还不#如,所以他改了实录,亲生母#亲不要,把马皇后当了亲妈,但他后面的明朝皇帝没有改的,倒不是不想,是不敢,一大帮文官死死的盯#着,随便说说也就算了,#真要动了歪脑筋,给骂个$狗血淋头绝不夸张。清朝#就大#大不同了,皇帝是主子,官员$一律是奴才。看看《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一#类#的书,皇帝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就不要记档了,$那个就从档$里抽$出来吧。”这个档是什么?实录)。
作者:千涯
古代太监#阉割$%哪里?
太监#文化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文化。其他的就不多说了,想必大家对于太监到底是阉割哪个部位很感4兴趣。千涯查了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下,有兴趣的兄弟看看啊。呵呵。
总结:
比较统一的说话是古代太监,阉割的时候大多是JJ和蛋蛋一起阉割掉。就像上面说的。
但是,上面的情况是针对清朝的太监的。
呵呵。
千涯给大家总结一下。
其实不同的朝代阉割的方法和部位是不一样的。根据阉割的人年纪的不同也是不一样的。
总的来说呢,阉割JJ不阉割蛋蛋的情况比较少。阉割蛋蛋不阉割JJ的情况,在前面些的朝代比较多。到了明清,阉割的技术进步了,基本上是一起阉割。
当太监的,一般是少年人或者小孩。如果连只阉割JJ,就会小便失禁,浑身恶臭。如果只阉割蛋蛋,这种做法比较多,一来JJ长不大了,二来不会影响小便。唯一的缺点就是影响寿命。至于蛋蛋和JJ一起阉割,那是变态的做法,死亡率极高。到了清朝,阉割技术到达一定程度了,宦官淫乱后宫的例子层出不穷,所以才实行一起阉割的制度。
⑸ 求小说名 小受有个长的一样的双胞胎弟弟,弟弟出车祸撞到了人后逃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被撞的人看
能不能详细一点啊
⑹ 请问在哪里能下载到巴西文学史或者拉丁美洲文学史,感谢!!
推荐 二十世纪拉丁美洲文学 (小说)http://sunlaugh786.yculblog.com/post.673866.html
二十世纪拉丁美洲文学 (小说)
拉丁美洲新小说
拉丁美洲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近四个世纪之久,十九世纪殖民地各国纷纷独立,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较其殖民祖国西班牙及北方的近邻美利坚有如天壤之别,遑论被视为边缘弱势的文化文学事业。虽同以西班牙语写作,而且自十九世纪以来,拉丁美洲印第安文学与黑人文学(奴隶文学)发展蓬勃,但是这个区域的文学创作受到国际的重视仅是近半世纪的事。在小说方面,最直接的肯定与刺激则是196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瓜地马拉的小说家阿斯图里亚斯(Miguel Ángel Asturias,1899-1974)及1982年颁给哥伦比亚的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8-)【先前有1945年及1971年颁给智利诗人蜜丝特拉尔(Gabriela Mistral,1889-1957)及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1973),之后1990年颁给墨西哥诗人帕斯(Octavio Paz,1914-1998)】。盱衡二十世纪的国际文坛,拉美文学占有举足轻重之地位,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回顾本世纪拉美文学(小说)的发展至大放异采约莫可分为三个时段:1940年以前的传统小说,1940-1975的新小说(爆炸时期),1975年后(后爆炸时期)转型期。
1915-1929年间,虽然有零星的个人作品市场销售成功的例子 (阿根廷小说家基拉德斯(Ricardo Güiraldes)的<<塞昆多?宋布拉先生>> (Don Segundo Sombra)及曾任委内瑞拉总统的小说家罗幕洛?加叶哥斯(Rómulo Gallegos)的<<芭芭拉夫人>> (Doña Bárbara),大体而言,并没有太多杰出优秀的小说家。此时期文学创作一般称为『区域文学』(乡土或丛林文学)。
1. 1940年代: 传统小说与新小说的分水岭
上述的『区域文学』(乡土或丛林文学)便是传统小说(观察小说)的类型,基本特点是民俗采风,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等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写作风格。1926-1932年间传统小说渐趋式微,1929年罗幕洛?加叶哥斯的<<芭芭拉夫人>> (是波赫士的作品及马奎斯的<<百年孤寂>>销售盛况前最畅销的拉美小说)出版后,被视为传统小说 (土地/乡土主题小说:远离城市在蛮荒之地创造文明)的结束,而此时阿根廷小说家马叶亚(Eardo Mallea),阿尔特(Roberto Arlt)及瓜地马拉小说家阿斯图里亚斯等人创新风格小说崭露头角(1926年阿尔特的作品出版<<愤怒的玩偶>>(El juguete rabioso),1932年阿斯图里亚斯的<<总统阁下>>(El señor presidente)初稿完成,但一直至1946才出版)。
新小说掘起的成因:
(1)1939年西班牙内战结束,共和政权失败,1940年起大批知识份子流亡拉丁美洲(主要为墨西哥和阿根廷),对拉美文化带来新冲击。墨西哥和阿根廷南北两点也正是拉美文学中小说创作最鼎盛之地(人口众多及出版事业的发达亦是因素)。尔今这两国和欧洲的西班牙已成为西语出版连线的铁三角。
(2)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文化机构、出版社的成立,新杂志、书籍的出版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新一代读者的阅读取向,有别於受欧、美文化薰陶的老一辈以阅读英语及其他欧语书籍的选择,以西班牙文撰写,关注本土切身的内在问题及美洲意识追寻的作品成为新的阅读导向。
(3)直至1930年以来流行的写实风潮已现疲软,而荒缪主义文学在戏剧的发展远大於小说的表现,因此,拉美小说家融合乔伊斯,卡夫卡,福克纳,贝克特…等大家精华【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 阿根廷)受吴尔芙,卡夫卡的影响;欧内堤(Juan Carlos Onetti,乌拉圭),鲁佛(Juan Rulfo,墨西哥)受福克纳影响;沙特、卡谬影响萨巴多(Ernesto Sábato,阿根廷);乔伊斯影响柯达萨(Julio Cortázar,阿根廷)等】,佐以美洲大陆的神秘与神话色彩,形成受读者喜爱的创作题材。
(4) 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前卫主义思潮中在空间及时间的影响最广最深远的便是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著重行为、梦的解析、人格分裂/双重性格等方面的探讨。打破时空的藩篱,生死可以齐观,前世今生可以同在等诠释手法。
1940-1950年间,新技巧尝试的小说纷纷出版,如欧内堤的<<无人之地>> (Tierra de nadie,1941),<<就在今夜>> (Para esta noche,1943),<<短暂的一生>> (La vida breve,1950);波赫士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如<<歧路花园>> (El jardín de los senderos que se bifurcan,1941),<<虚幻故事>> (Ficciones,1943)及<<阿列夫>> (El Aleph,1949);阿斯图里亚斯的<<总统阁下>>;雅内兹(Agustín Yáñez,墨西哥)的<<水流>> (Al filo del agua,1947);萨巴多的<<隧道>>(El túnel,1948);卡本迪尔(Alejo Carpentier,古巴)的<尘世王国>>(El reino de este mundo,1949)等知名作品。新技巧尝试包括扬弃线性排列组和的时间顺序和逻辑思考的模式,代以分析人物的心灵精神层面,刻划人的隔阂与孤寂,宿命论天意的传递,解析事实的多重与非理性面,以想像的空间取代真实的空间,不再一味以第三人称全知的观点叙述,改以多位叙述者甚至叙述者角色模糊的技巧。
1960:爆炸时期(Boom)/拉美新小说跃登国际文坛
一般所称拉美文学的『爆炸时期』乃指六O年代的文学旋风,其原因为:
(1)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各国文人与知识份子乐见其成,咸认卡斯楚的革命成功(推翻巴帝斯达(Fulgencio Batista)的军事独裁)可以带动其他拉美国家的改革或革命;此外,古巴革命的另一项特色便是对文化问题的重视,特别创立一个文化机构『美洲之屋』(Casa de las Américas)及以此为名的杂志,举办各种研讨会,文学奖以带动文学创作风气,因此,『美洲之屋』及<<美洲之屋>>杂志迅速成为文化革命的重镇与文化宣传媒体,最积极投入的核心人物包括阿根廷的柯达萨,墨西哥的福恩特斯(Carlos Fuentes),哥伦比亚的马奎斯及秘鲁的尤萨(Mario Vargas Llosa)。这些作家以文学为发展重点,对与其政治立场与理念不相同者未刻意排挤。(卡布列拉?因凡特1965年便选择流亡之路)。
(2)1962年:『爆炸时期』(Boom,景气)的形成与出版市场也有密切关系。西班牙出版社设法恢复因内战(1936-1939)而失去的拉丁美洲市场。最佳的方法便是出版拉美作家的作品,且在西班牙造势宣传,再打进拉美市场。首先投入的是巴塞隆纳的Seix-Barral (老板是诗人巴拉尔Carlos Barral)出版社,并且专为拉美小说家特别设立一个『图书文学奖(Biblioteca Breve)以兹鼓励。1962年尤萨的<<城市与小狗>>(La ciudad y los perros)(英译<<英雄岁月>> (The time of heros)首先荣获此奖,市场销售势如破竹,跌破专家眼镜,造成出版界的震撼,也激发出版界的雄心,咸认远景可待。例如柯达萨,他是第一个作品被重新出版的作家,1964年旧作重新付梓,一家於1959年成立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出版社,两年多的时间卖出约一百五十万本。此种一触即发的轰动,无异『爆炸』现象,相对地也吸引其他欧、美出版社的注意与兴趣,纷纷跟进,透过翻译或将作品改编成电影,拉美小说的声势也随之登上国际舞台。
(3)魔幻写实:拉美文学的『爆炸时期』,新小说的大放异采设定在六O年代,除了上述两个原因,另一个便是小说家运用『魔幻写实』技巧的成熟代表作均在此时期面世。如欧内堤的<<造船厂>>(El astillero,1961),萨巴多的<<英雄与坟墓>>(Sobre héroes y tumbas,1961),卡本迪尔的<<光明时代/启蒙世纪>>(El siglo de las luces,1962),福恩特斯的<<克鲁兹之死>>(La muerte de Artemio Cruz,1962),柯达萨的<<跳房子>>(Rayuela,1963),秘鲁阿尔格达斯(José María Arguedas)的<<所有的血>>(Todas las sangres,1964),古巴雷萨马?利马的<<天堂乐园>>(Paradiso,1966),尤萨的<<青楼>>(La casa verde,1966),多诺索的<<无垠之地>>(El lugar sin límites,1966)* ,马奎斯的<<百年孤寂>>(Cien años de soledad,1967),古巴卡布列拉?因凡特的<<三只伤心老虎>>(Tres tristes tigres,1967)等。这些杰作不仅是彼时的畅销书,迄今也是国际书市的长销书。
『魔幻写实』:1925年德国艺评家佛朗茨?罗(Franz Roh)诠释德国后期表现主义的绘画风格,指称乃是试图抓住永恒的『新写实』,一种变动又恒常,存在出现又消失(如同赫拉克里塔斯和帕美尼德斯两人的理论),真实与魔幻空间并存的意境,而赋予『魔幻写实』一词。义大利作家蒙田贝利(Massimo Montempelli)则将『魔幻写实』引申为超越未来主义的模式* ,藉以追寻另一种真实。拉丁美洲方面,1948年委内瑞拉小说家乌斯拉?皮耶德里(Arturo Uslar Pietri)在<<委内瑞拉文学与作家>>一书中用来解说委内瑞拉反写实规范的小说潮流。此后,『魔幻写实』不迳而走,迅速被广为应用,名家相继出版此类风格作品,成为拉美小说的特色标记。在『魔幻写实』蔚为风尚前,1949年古巴小说家卡本迪尔在<<尘世王国>>出版序文中便提出『神奇写实』一词,解说他的创作特色,以示和彼时欧洲流行的思潮有所区别。他写下:『看到海地旧时王宫的废墟在时光隧道与大自然中存在的惊奇,我领悟到美洲本身便是神奇的存在…拉美的地理,历史,人文便自然散发一种真实的惊喜与神奇』。一般在解读卡本迪尔的作品时不免先用『神奇写实』来诠释,即使以『魔幻写实』来研读,也是相通。
『魔幻写实』的特色为(1)将真实的历史与神话融合 (2)将真实的时空与梦幻的意境交错(3)荒诞与现实为一体两面,皆是真实的呈现。
魔幻写实若要寻根,欧内堤的<<井>>(El pozo) (1939年出版)应是『魔幻写实』新小说的滥觞。 除了『魔幻写实』,另一个通用的文学名词是『虚幻叙述体』:悬疑、侦探、谋杀等题材亦在此列。若要刻意区分两者,则可解说为,『魔幻写实』表现的是美洲本质,将事实以奇特变形重现,与原始的美洲神秘色彩结合,(此类以阿斯图里亚斯,卡本迪尔,阿尔格达斯,鲁佛,马奎斯等人为代表)。『虚幻叙述体』则是运用作家个人的想像力创造新的表达方式传递感观感受不到的真实面,与科学理论相结合,如认识论,形而上学的永恒不定论(如波赫士,柯达萨,雷萨马?利马,福恩特斯,多诺索,乌拉圭小说家艾南德兹(Felisberto Hernández)等人)。概括而论,阿斯图里亚斯与波赫士无疑是拉美『魔幻写实』的宗师,尤其波赫士,古巴小说家卡布列拉?因凡特说:『今日从事写作的拉美作家,没有一个人可以自外於波赫士的影响』。
传统小说与新小说的差异
传统小说著重披露社会的不公加以批判,新小说更重挖掘人的境遇与问题,为人类找寻新的价值观 (存在主义的思维)。如马奎斯言:『一部好小说就是猜测世界的一个谜语』。
呈现人性与事实吊诡、非理性、奥秘的多面向,甚或以荒谬诠释人类存在的意义。
从观察摹拟事实的表现手法转而以象徵涵义诠释小说意旨。(人名,地名等命名的构思,马奎斯称鲁佛(<<佩德罗?巴拉摩>>)对小说命名的用心最出色。)
『克里欧由主义』(在拉丁美洲出生的西班牙人/欧洲人或黑人),传统乡土土著文学题材式微,阿斯图里亚斯的新印第安主义(新乡土文学,嵌入神话传奇异事)兴起;描写的地理背景范畴更宽广。
怀疑主义与悲观意识的呈现:
爱的观念动摇,不认为是存在的支柱,强调个人的孤寂、隔阂;死的观念与价值改变,直认为人类生存的世界即是地狱的化身。悲剧收场的情节。
打破道德的价值观,尤其是宗教和性的禁忌。墨西哥小说家艾利桑多(Salvador Elizondo)说:『世界丰富之处恒常隐藏在人类不为人知的秘密生活的暗处』。
政治/社会批判:对独裁者的控诉(拉丁美洲共同的历史沿革)阿斯图里亚斯的<<总统阁下>>,马奎斯的<<独裁者的秋天>>(El otoño del patriarca),鲁佛的<<佩德罗?巴拉摩>>,罗亚?巴斯多斯的<<人之子>>(Hijo de hombre),<<唯我独尊>>(Yo,el supremo)<<检察官>>(El fiscal)等三部曲,卡本迪尔的<<耍手段>>(El recurso de método),卡布列拉?因凡特的<<和平像战争>>(Así en la paz como en la guerra),尤萨的<<大教堂的对话>>(<<酒吧夜话>>)等。
幽默(嘲讽)与情色--- 藉讽喻揶揄社会现象与人生百态以抒解人类的苦闷。波赫士 的<<阿列夫>>,柯达萨的<<跳房子>>,马奎斯<<大妈的葬礼>>(”Los funerales de la Mamá Grande”),尤萨的<<城市与小狗>>,<<庞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Pantaleón y las visitadoras)等作品。
---性与色,除了一般性爱的描写外,性行为的分析与描述更露骨。
---乱伦:如鲁佛的<<佩德罗?巴拉摩>>,萨巴多的<<英雄与坟墓>>,马奎斯的<<百年孤寂>>。
---同性恋(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尤萨的<<大教堂的对话>>(<<酒巴夜话>>(Conversación en la Catedral),多诺索的<<无垠之地>>,雷萨马?利马的<<天堂乐园>>,普易(Manuel Puig, 阿根廷)的<<蜘蛛女之吻>>(El beso de la mujer araña)等。
---肛交:古巴萨尔度(Severo Sary)的<<马伊特雷亚>>(Maitreya),福恩特斯的<<肤色的变化>>(Cambio de piel),柯达萨的<<马奴叶之书>>(El libro de Manuel)
---性虐待:艾利桑多的<<法拉贝夫>>(Farabeuf)
---手淫:柯达萨的<<奖>>(Los premios),尤萨的 <<城市与小狗>>
---妓院:多诺索的<<无垠之地>>,尤萨的<<青楼>>,欧内堤的<<与尸为伍>>(Juntacadáveres,<<尸社>>),作为拉美生活的象徵。
拉美作家并非刻意藉情色题材哗众取宠,或是预测此种题材必然盛行的趋势,抑或想要彰显此题材藉以达到”色情民主化的目的”。情色问题的凸显正是和传统小说不同的特色,它有几方面的作用:萨巴多说:”性终於透过文学达到形而上的意义,传统行为规范的瓦解与乐观主义的危机…显示性与孤寂问题的存在,…藉著肉体达到沟通的功能,此种情感交流如同领圣体仪式般神圣。”这个铨释正也是呈现人类心灵孤寂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有透过性达到发觉自我,解放自我的目的。墨西哥小说家萨因兹(Gustavo Sáinz)在<<罗伯教父/狼同志>>(Compadre Llobo)中将性化为与一切规范抗衡的手段,征服黑夜的壮举。(”黑夜来临,一切陷入荒谬境地,所有规范丧失意义,无事可为;激情荡漾,纵欲使性,恣意而为是反抗黑夜(/反抗规制)最好的对策”)。贪婪纵欲变成抒解压力的方式及掩饰其他方面无能为力的凭藉。而手淫、性暴力的批露则是对颓废惰落的社会问题的批判,影射社会的压制,反应男性的兽性行为与蛮横。尤萨的<<城市与小狗>>,普易的<<蜘蛛女之吻>>皆有此涵意。当然,性问题的探讨除了是关注人的境遇的新观点,也是承袭传统中由来已久对社会的抗议怒吼,如萨因兹言:『我们如果无法挑起社会革命,我们就从道德革命著手』。
1975-:后爆炸时期
爆炸时期结束年代为1971年左右,主因是卡斯楚上台后,为巩固其政权,更行个人军事独裁,古巴诗人帕迪亚(Heberto Padilla)1969年出版诗集<<游戏之外/退出游戏>> (Fuera de juego),强烈批判卡斯处政权,被拥卡斯楚派视为反革命份子,且被迫公开修正其言论悔过输诚,此举引起欧美诸多知识份子的声援,也有不少不谅解其作为,帕迪亚最后流亡美国。而原来的核心人物也不再坚持初衷,渐趋解体,拉美的『爆炸时期』也跟著平息。
爆炸时期的作家年龄层不一,有的尔今凋零归尘(波赫士、柯达萨、鲁佛、阿斯图里亚斯、卡本迪尔、欧内堤、雷萨马?利马、普易…等人),其余仍继续耕耘* ,也继续主宰拉美文学的走向与市场(马奎斯、尤萨、多诺索、罗亚?巴斯多斯、卡布列拉?因凡特,但渐脱离魔幻写实的风格,回到写实的路子。小说结构不若爆炸时期的作品复杂(<<跳房子>>,<<三只伤心老虎>>,<<佩德罗?巴拉摩>>都是结构复杂的典型)。
以马奎斯为例,<<爱在瘟疫蔓延时>>,<<异乡客>>,<<爱与魔鬼>>布局都比先前作品来的简洁。报导文学也是作家乐於经营的题材,内容仍以追溯历史和社会事件为主轴。
后爆炸时期头角峥嵘的作家如智利的阿言德(Isabel Allende),智利的史卡梅达(Antonio Skármeta,电影<<邮差>>原著),秘鲁的布里西?艾契尼格(Alfredo Bryce Echenique),哥伦比亚的慕地斯(Álvaro Mutis), 阿根廷的索利亚诺(Osvaldo Soriano)……等。
结语
台湾出版界与读者对拉美文学的喜好与取舍深受美国商业化宣传及改编小说为电影剧本的潮流影响,语言的隔阂也是造成接触断层(或接触不良)的原因。阿言德(<<金色豪门>>原著)和墨西哥的艾丝姬维儿(Laura Esquivel,<<巧克立情人>>原著作者)是较明显的两个例子。
卡布列拉?因凡特说:『下一个杰出的西语作家将是西班牙人』,似乎也道出拉美文学的发展到一个需力求突破的瓶颈。 如多诺索在<<大象葬身之地>>(Donde van a morir los elefantes)中隐约期许,希盼拉美再创另一个『爆炸时期』。
拉丁美洲文学
Latin American literatures
拉丁美洲全部国家和地区以印第安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英语等写作的文学。主要可以分为3个系统:西班牙美洲文学,巴西文学,安的列斯文学。
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有许多共同的因素和内在的联系,它们的文学也表现出许多共同的性质。当代拉丁美洲的文学史家已经把拉丁美洲文学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加以研究,一般认为可以分为:
①史前时期。欧洲殖民者来到之前,中亚美利加洲和南亚美利加洲的印第安民族已经建立了高度发达的文化,但是在被征服的过程中完全被摧毁,只能从幸存的少数几部作品中看到古代印第安文学的面貌。这少数几部作品就是拉丁美洲文学的渊源。
②殖民地时期。主要处在宗主国文学的影响之下。17世纪流行于西班牙、葡萄牙的巴罗克文学和贡戈拉主义,也流传到拉丁美洲。同时,人文主义思想和启蒙运动也开始波及。民族文学已经萌芽。这是拉丁美洲文学的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末,克里奥约(即土生白人)要求摆脱宗主国的束缚而独立的思潮兴起,称为克里奥约主义。反映在文学上,则表现为要求描写殖民地本土题材的美洲主义。
③独立革命时期。民族文学诞生,在独立革命运动浪潮推动下,主要倾向为浪漫主义。其中以印第安人为题材的称为印第安主义;以某一地区生活为题材的称为地区主义,加乌乔文学为其最有特色的代表;以风尚习俗为题材的称为风俗主义。地区主义文学和风俗主义文学往往带有现实主义的因素。
④民族文学繁荣时期。民族文学在继续发展中要求创新,形成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浪潮遍及拉丁美洲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20世纪初,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小说开始兴起,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反映印第安民族生活的,称为土著主义。黑人题材则在诗歌方面得到表现,称为黑人派诗歌。
⑤当代文学。各国、各地区的民族文学继续发展,逐渐显示出各自的特点。60年代,小说方面形成一个高潮,出现魔幻现实主义,影响正在扩大。
拉丁美洲文学
拉丁美洲诗的创作
现代主义?鲁本边_里欧(Rubén Darío, 1867-1916)
现代主义与前卫主义之转型期?蜜丝特拉尔/米斯特拉尔(Gabriela Mistral, 1889-1957)
前卫主义(创造主义与极端主义)发展雏型?乌依多布罗(Vicente Huidobro, 1893-1948)与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
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之发皇?返朴归真?聂鲁达(Pablo Neruda, 1904-1973)
超现实主义之颠峰代表?帕斯(Octavio Paz, 1914-1998)
拉丁美洲的小说
1940年代: 传统小说与新小说的分水岭
1940-1950年间:新技巧尝试的小说纷纷出版
1960:爆炸时期/魔幻写实(boom / magic realism)/拉美新小说跃登国际文坛
1975:后爆炸时期:爆炸时期结束年代为1971年左右?帕迪亚(Heberto Padilla)事件
后爆炸时期作家:情色,历史,写实。史卡梅达(Antonio Skármeta, 1940-);阿言德(Isabel Allende, 1942-);艾契尼格(Alfredo Bryce Echenique, 1939-);索利亚诺(Osvaldo Soriano, 1943-1997)
、拉美女性作家
阿古丝汀妮(Delmira Agustini, 1886-1914, 乌拉圭)
梦芭尔(María Luisa Bombal, 1910-1980, 智利)
卡布列拉(Lydia Cabrera, 1899-1991, 古巴)
卡斯提亚诺(Rosario Castellanos, 1925-1974)
帕拉(Teresa de la Parra, 1891-1936, 委内瑞拉)
伊芭波路(Juana Ibarbourou, 1892-1979, 乌拉圭)
费蕾(Rosario Ferré, 1938, 波多黎各)
加西亚伂旇雌?/FONT>(Fina García Marruz, 1923, 古巴)
加萝(Elena Garro, 1920-, 墨西哥)
欧坎波姐妹(Silvina Ocampo, 1906-1993/Victoria Ocampo, 1890-1979, 阿根廷)
贝莉罗西(Cristina Peri Rosi, 1941, 乌拉圭)
芭莲瑞拉(Luisa Valenzuela, 1938, 阿根廷)
向徐小馒大师致敬:拉丁美洲文学
拉丁美洲文学
拉丁美洲是美国以南所有美洲地区的通称,包括中
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的整个地区。拉丁美洲的命名,
是由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长期历史发展
的共同性决定的。其中主要使用西班牙语的国家,称为
“西班牙美洲”;把巴西包括在内的时候,则称为“伊
比利亚美洲”。拉丁美洲则是其总称。除了上述以拉丁
语系的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和
地区外,还包括使用英语的国家和地区。
拉丁美洲文学,其范围包括拉丁美洲全部国家和地
区以印第安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英语等写
作的文学。主要可以分为3个系统:西班牙美洲文学,巴
西文学,安的列斯文学。
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有许多
共同的因素和内在的联系,它们的文学也表现出许多共
同的性质。因为:
1. 文学借以表达的工具——语言,是共同的,许多
国家使用西班牙语,其次是葡萄牙语、法语、英语。
2. 文学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是相似的,历史上都长
期处于殖民统治之下,独立以后,经济得不到充分发展,
目前仍多数处于不发达状态。
3. 文学所经历的发展道路,大体上是一致的,都存
在着一个努力建立民族文学的问题。
4. 各国、 各地区文学相互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和影
响。例如现代主义运动,几乎遍及拉丁美洲所有的国家
和地区。
当代拉丁美洲的文学史家已经把拉丁美洲文学作为
一个完整的体系加以研究,一般认为可以分为:
1.史前时期 欧洲殖民者来到之前,中亚美利加洲
和南亚美利加洲的印第安民族已经建立了高度发达的文
化,但是在被征服的过程中完全被摧毁,只能从幸存的少
数几部作品中看到古代印第安文学的面貌。这少数几部
作品就是拉丁美洲文学的渊源。
2.殖民地时期 主要处在宗主国文学的影响之下。
17世纪流行于西班牙、葡萄牙的巴罗克文学和贡戈拉主
义,也流传到拉丁美洲。同时,人文主义思想和启蒙运
动也开始波及。民族文学已经萌芽。这是拉丁美洲文学
的古典主义时期。
18世纪末,克里奥约(即土生白人)要求摆脱宗主
国的束缚而独立的思潮兴起,称为克里奥约主义。反映
在文学上,则表现为要求描写殖民地本土题材的美洲主
义。
3.独立革命时期 民族文学诞生,在独立革命运动
浪潮推动下,主要倾向为浪漫主义。其中以印第安人为
题材的称为印第安主义;以某一地区生活为题材的称为
地区主义,加乌乔文学为其最有特色的代表;以风尚习
俗为题材的称为风俗主义。地区主义文学和风俗主义文
学往往带有现实主义的因素。
4.民族文学繁荣时期 民族文学在继续发展中要求
创新,形成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浪潮遍及拉丁美洲
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
20世纪初,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小说开始兴起,出
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反映印第安民族生活的,称
为土著主义。
黑人题材则在诗歌方面得到表现,称为黑人派诗歌。
5.当代文学 各国、各地区的民族文学继续发展,
逐渐显示出各自的特点。60年代,小说方面形成一个高
潮,出现魔幻现实主义,影响正在扩大。
参考书目
Luis Alberto S□nchez,Historia Comparada de
las literaturas americanas,Buenos Aires,1976.
二十世纪拉美文学发展概况
拉丁美洲是墨西哥及其以南所有美洲地区的统称,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这些地区自15世纪末陆续沦为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法国的殖民地,直到19世纪初才获得独立。300多年的殖民统治使拉美地区西葡文化与印第安文化、非洲黑人文化互相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混合体,这构成了现代拉美文学的文化基础。独立革命时期,拉美文学出现繁荣的局面,产生了地方民族特色的加乌乔文学和利萨尔迪(1776-1827)的《癞皮鹦鹉》(1813)这样的杰作。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盛行于拉美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拉美文学出现了第二个高潮:诗歌中的现代主义和小说中的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是古巴
⑺ 在BL小说里看见主角完事后小受说吃了个久违的脐橙是什么意思
男男肛交,且不涂润滑油,容易导致攻的🐔断掉,受的肛门也会很大可能性肛裂,十分容易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