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以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一部

以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一部

发布时间: 2021-07-27 02:34:19

1. 请大家推荐有深度的中国近现代小说(追加50+分)

我看过的觉得不错的

呼兰河传 萧红
白鹿原 陈忠实
活着 余华
刺青时代 苏童
平凡的世界 路遥
我们仨 杨绛
围城 钱钟书
边城 沈从文
长恨歌 王安忆
黄金时代 王小波
倾城之恋 张爱玲

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的期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单位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合编。编辑部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
《丛刊》创刊于1979年11月,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专门性学术刊物,代表着本学科领域的最新与最高研究水平。大量新的专业人才都是通过《丛刊》首次或屡次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丛刊》为培养这一学科的新生力量做出了贡献。注重论文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当代性,鼓励独创性见解,热情扶持新生力量是《丛刊》的一贯指导方针。
《丛刊》创刊之始,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与北京出版社合编,北京出版社出版。1985年,改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合编,作家出版社出版。
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王瑶先生担任《丛刊》首任主编,第二任是樊骏先生,第三任由吴福辉、钱理群共同担任,第四任由吴福辉、温儒敏共同担任。现任主编为吴义勤、温儒敏。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丛刊》已经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作者队伍和读者队伍,已经成为专业性的交流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的全国核心期刊,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为来源期刊,成为值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大学中文系师生长久保存的参考书,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一定的声望。
《丛刊》从2005年改为双月刊,2011年起改为月刊。 刊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Studies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主办: 中国现代文学馆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32开
ISSN: 1003-0263
CN: 11-2589/I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2012-2013)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一、来稿请直接寄至编辑部,勿寄个人,以免延误。
二、来稿须未曾在其他刊物发表,并符合本刊稿例格式。非经同意,电子邮件、软盘、传真件等不能作为正式投稿方式。
三、寄交打印稿需用A4纸单面打印;寄交手写稿,需用16开稿纸誊写清楚,一字(含标点符号)一格。欢迎附电子文本。请在文末标明来稿字数。
四、来稿需有200字以下的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并务请用另页附上:作者姓名、任职机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或传真、电子信箱。
五、引文及注释:
A.作者应对照原著认真核对引文,请勿直接从网上下载引文。
B.注释采用尾注。必须准确标明
1.作者/编者/译者;
2.书名/文章题目;
3.出版社;
4.卷期/出版年月;
5.页码等资料用阿拉伯数字统一编码。
C.引文注释范例:
1.①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3期。
2.②王瑶著:《中国新文学史稿》,上海,开明书店,1951年1月,第20页。
六、书评稿需寄一本样书。
七、来稿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赠样书。稿酬从2008年起上调为60元/千字。 为适应学术发展的需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从2011年第一期开始,由原来的双月刊改为月刊,每月一期,全年12期,容量大大扩展了。还有一个变动,就是打通“现代”与“当代”的界限,既发表现代文学也发表当代文学的研究成果。过去《丛刊》也发表过少量“当代”的文章,时限主要是“文革”之前的,更明确把“当代”的研究也纳入刊发的范围,但要求是偏重文学史的研究性论文,不发表一般的评论。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研究本来就是一个学科,没有必要再细分,“打通”才有利于视野展开,有利于研究深入。至于定位在发表研究性学术论文,是为了区别于其他评论性刊物,两者的功能及读者需求上都是有差异的。为加强当代部分的编辑工作,《丛刊》编委会增聘了一些偏重当代文学研究的著名学者,编辑部将得到充实,审稿制度也将进一步完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79年创刊,至今32年了。三十多年来,本刊始终致力于引领现代文学研究方向,呈现这个领域最优秀的成果,扶植现代文学新进的学者,支撑本学科的建设。本刊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一心靠学术品格与刊物质量,靠广大作者读者的支持,跻身全国人文社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刊物行列,也是海外中国学研究最常用的刊物之一,在学界享有较高的地位。《丛刊》的风格是“持重”,这可以说是本刊的学术个性,也是办刊的传统。王瑶先生那一代奠定的刊物方向,三十多年来我们是一直坚守的,走过来真不容易。改版后的《丛刊》还是以学术为本,要保持她“持重”的风格。在当今比较浮躁的风气中,这“持重”的刊物个性尤显可贵,要坚持的确很难,但我们会努力。同时,也会注意不断把握学界的脉动,办得更加活跃,更加大气,也更能适应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学者的需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现代文学研究会的会刊,同时又是在中国作协领导下、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的期刊,是文学馆的一个窗口。现代文学研究会实质性地参与了刊物的工作,与文学馆一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改版后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完善编辑管理制度,和读者作者密切联系,扩大与争取更多更好的稿源,使刊物的学术质量与编辑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我们恳切期望学界朋友和广大读者一如既往支持《丛刊》,因为《丛刊》过去是、今后仍然是我们大家切磋学问的平台,是交流成果、增进情感的美好园地。吴义勤温儒敏2010年11月27日

3.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倪焕之》是作者叶圣陶1923年发表的长篇小说。

《倪焕之》是叶圣陶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1928年连载于《教育杂志》。它的问世是新文学的重大收获,也是大革命失败后,进步文艺界的星星之火。

内容简介:

倪焕之是一个向往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他在辛亥革命时期就热情奋发,富有理想。经过“五四”的洗礼,走上了改良主义的道路,他想用教育改造社会,拯救民族,但他的雄心只能以幻灭告终。与此同时,新的爱情生活和家庭生活也是他追求的一方面。

他的恋爱是幸福和美好的,但他的婚姻却令人捻。虽然在革命者王乐山影响下,他参加过一些实际斗争,但终于在大革命失败后,悲观失望,愁闷病死。

(3)以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一部扩展阅读

《倪焕之》这部作品应该归为悲剧。作品讲述了倪焕之为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其间穿插着他的爱情故事,但不管开始得多么美好,最终都以悲剧结尾。尤其是小说最后,倪焕之经受不住好友王乐山被捅死丢入河中的打击而患病身亡,将这个悲剧推向顶峰。

《倪焕之》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关于教育的小说,它比较完整地写出了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一历史特殊时期的知识分子满怀热情上下求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却不断遭遇失败的命运。

《倪焕之》写于1927年北伐军胜利攻占南京以前,成章在1928年以后,全篇后来得以发表在当时的《教育杂志》第二十二卷第一至第十二号刊上。

4. 求一篇以当代知识分子小说研究为主题的论文,三千字

“我们的经验在都市题材面前‘死机’”

“在评选过程中我就开玩笑说,不要评出来全是村里事儿啊。结果评出来还真就全是村里事儿”,《人民文学》副总编、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作为中篇小说的评委认为,面对都市题材,当代中国作家和理论界都面临着经验失效的问题。

“我们心中运行的那套系统可能特别适用于乡土题材,碰到了村里事儿我们的系统就运行得欢实,一碰到都市中的事儿它就出现故障甚至失效。”他以“死机”来形容中国当代文学对都市经验的失效。

这也解释了评论界面临新现象的不知所措:先是出来个“七零后”,然后是网络文学,再然后是“八零后”。“他们写得怎么样是一个问题,但主流文学评价系统和理论批评界的反应迟钝,其实是我们无法对他们发言,因为我们甚至搞不清他们在说什么和为什么这样说。”

“都市题材将成为未来文学的主流”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则认为,“都市文学”和中国长期以来所盛行的“乡土文学”形成了一种比照。过去的文学创作中,“乡土文学”一直占据主导性地位,现在该轮到都市文学了。这既是文学自身发展演进的一种必然,更是中国社会向都市化进程发展的结果。

他举例,新的作者群体比如“八零后”,大都有着城市出身和生活的背景,他们是与都市同时“长大”的一代,都市生活已经浸润到他们的细胞与血脉,他们将写作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如果说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以一个烟灰缸就可以虚构一个精彩故事,那么‘八零后’的写手们则仅凭一个语词就可以建造一个想象的世界。”白烨无奈地感叹道。

“曾经有一个在高中和大学里做的调查显示,‘你最喜爱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排名依次是金庸、郭敬明、韩寒和鲁迅。我想,这表达了一种倾向,对传统文学神圣性的彻底颠覆,所以我们在观念上要反省反思,对现状的认识需要更清醒些。”

“中国文坛的将来属于郭敬明们”?

在讨论中,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蒋巍甚至激动地表示:“我们都将老去死去,中国文坛的将来是属于郭敬明们的。”此言一出,引得众人纷纷反对。“虽然郭敬明的书现在能出版一千万册,但我不相信他能像鲁迅一样值得后人纪念”,白烨表示。而有的发言者则认为不能完全以孩子们的喜好来评文学作品,“我的女儿以前很喜欢赵薇,现在也不追星了;她现在看郭敬明的东西也觉得没有意思,他们的兴趣点转移得太快。”

中国当代文学的状态,体现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深刻烙印,所以面对现代社会哑口无言。在都市与乡土的二维化选择中,文学的世俗化、时尚化和社会化到底是退步还是进步,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5.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还有哪些是排名上是第一的

1、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郁达夫的《沉沦》。
2、《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它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内容大致上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另有果戈里的同名作品《狂人日记》。
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悲剧作品
以“民国第一言情小说、旧中国“第一部悲剧”著称的小说《秋海棠》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言情小说的经典,该小说的故事原形是军阀时期天津著名的京剧艺人刘汉臣、高玉奎被军阀褚玉璞迫害至死的新闻事件。
4、第一部新诗集:胡适的《尝试集》。
5、第一部话剧剧本:胡适的《终身大事》。
6、第一无产阶级的诗歌集:郭沫若的《恢复》。
7、第一无产阶级的戏剧团体:1929年由夏衍、郑伯奇等组织的上海艺术剧社。
8、最早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
9、最早使用意识流手法写作的短篇小说:郭沫若的《残春》。
10、最早的一个诗刊:《诗》朱自清等编。
11、最早出现的报告文学作品: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和《赤都新史》。
12、最早写童话的作家:叶绍钧。

6. 中国现代文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是什么

狂人日记

7. 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什么

郁达夫的《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而《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

《沉沦》作为郁达夫的代表作,其主人公身上所体现的沉沦精神体现了作为五四青年后的一代知识分子,对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的深深的忧虑及以大胆暴露的方式表达对残酷现实的控诉。

可以说,在《沉沦》主人公身上体现的沉沦精神,不只是一个个体青年的表现,而是在当时国内危机重重之下的整个民族所表现的一种精神状态。得出这一看法,是通过对文本中郁达夫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分析得出的。

作者本人也曾说 :我的消沉,也是对国家,对社会的。因此,把文中的沉沦精神看做是对当时整个民族精神状态的一种描写是有合理意义的。

(7)以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一部扩展阅读:

对于主人公身上的沉沦精神的含义,我们可以多角度分析 :

1、从主人公的形象、性格角度分析 :《沉沦》中 20 岁上下的主人公无疑正处于人格塑定阶段, 主人公在中国传统文化格局中的小小的书斋里度过了十几年春秋,这决定了他人格塑造的基础,儒家传统文化的修齐治平观念与伦理道德的约束, 使其个体意识有弱化倾向,

这使他不敢在自己爱慕的异性面前公开自己情感的社会习惯心理和采用用放情山水来回避消解性本能的传统意义上的移情模式。

主人公所受到的文化也是我们民族一直以来接受的,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之下,让我们对打开国门后突如其来的变化应接不暇,我们一方面用自己几千年来的正统文化看似执着的抵挡着外部世界的腐朽思想的诱惑,但另一方面身体及心理的本能却想去接受、去学习,这种种冲突,

在我们从近代以来对待外国来的一切包括器物、思想都可以看出,这也是我们民族所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所表现的出的,曾经不断地反抗,在失败后变为了无奈的挣扎。

2、其次是在塑造主人公的过程中,郁达夫有意的要突出主人公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产生了对生命意识的危机感。

《沉沦》引起人们对觉醒了的自我的关注,而对其赖以存在的生命本体予以重新审视的同时,主人公在试图塑造与完善自己人格过程所深受的痛苦与悲剧性结局,也促使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在肯定与张扬自我意识的努力中产生一种巨大的生命意识的危机感。

当面对日趋激化的社会矛盾和错综复杂的政治动乱时,青年知识分子一时找不到出路,看不清方向,在前进中陷入迷惘,在反抗中沦入消沉,思想上处于苦闷、感伤、忧郁、颓废之中。事实上,这是当时的社会通病,是知识分子中普遍存在的思想情绪。

这种苦闷,是一种时代的苦闷,这种颓废同时也打印着深沉的时代烙印。最后作者的对主人公的描写中,表达了作者本人及主人公的双重悲哀与失望。通过对比主人公与郁达夫本人,我们会发现两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8. 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

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郁达夫的《沉沦》。

1、第一部新诗集:胡适的《尝试集》。
2、第一部话剧剧本:胡适的《终身大事》。
3、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郁达夫的《沉沦》。
1921年10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
4、第一无产阶级的诗歌集:郭沫若的《恢复》。
5、第一无产阶级的戏剧团体:1929年由夏衍、郑伯奇等组织的上海艺术剧社。
6、最早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
7、最早使用意识流手法写作的短篇小说:郭沫若的《残春》。
8、最早的一个诗刊:《诗》朱自清等编。
9、最早出现的报告文学作品: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和《赤都新史》。
10、最早写童话的作家:叶绍钧。

热点内容
玄幻女尊小说推荐一对一 发布:2025-10-04 19:48:40 浏览:959
经典军总裁文完结小说 发布:2025-10-04 19:06:14 浏览:35
校园小说女主叫唐什么 发布:2025-10-04 16:26:06 浏览:851
小说阅读器a免费下载 发布:2025-10-04 15:51:21 浏览:264
主宰觉醒小说阅读网 发布:2025-10-04 15:51:21 浏览:835
弃妇小说全文阅读文章 发布:2025-10-04 15:41:46 浏览:783
温馨仙侠文言情完结小说 发布:2025-10-04 15:18:34 浏览:717
科幻小说片段生物 发布:2025-10-04 14:55:54 浏览:210
小说天才相师全本免费阅读 发布:2025-10-04 14:55:07 浏览:435
小说言情养女 发布:2025-10-04 14:43:40 浏览: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