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现代小说风格
Ⅰ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现代主义文学公认的开山鼻祖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福楼拜的《情感教育》。而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则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代表作品
1、在诗歌上:
奥地利的特拉克尔和韦尔弗(《世界之友》、《彼此》),德国的海姆、贝恩
2、在戏剧上:
美国的奥尼尔:《琼斯皇》(1920)作者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毛猿》(1921),副标题是“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八场喜剧”。主人公:扬克
瑞典的斯特林堡:《到大马士革去》、《鬼魂奏鸣曲》
3、在小说上:
奥地利的卡夫卡: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城堡》(1915)、《变形记》(1915)
Ⅱ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重新审视历史的小说作品的创作风格有什么变化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部分重新审视历史的小说,如李晓的《相会在K市》(1991),潘军的《风》(1994),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1995),陈忠实的《白鹿原》(1995),以及最近的陈加桥的《别动》(1999)等等。这些作品一改叙写宏大,而是打碎经典历史,加入个人际境,用琐碎生活片段表述历史与个人,绝对与相对之间联系。经典历史遭遇了尴尬。
Ⅲ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有哪些特点
首先,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仍然是作家们的重要思想武器.20世纪上半叶,“罗兰主义”是现实主义作家的基本立场.他们猛烈抨击不人道的社会现实,批判社会对人的异化,谴责统治者的残忍和法西斯主义的暴行,同情受侮辱受损害的下层人民,同情无产阶级革命,向往没有人压迫人的美好未来.但由于把“博爱”当作出发点和终点,宣扬“爱能拯救一切”,视贫富均等为最终目标,因此在本质上因袭了19世纪的传统而没能达到新的高度.但其中也不乏探索精神,如 20、30年代就曾有一批作家用阶级斗争观点或社会主义思想去观察社会现实,试图站在崭新和时代高度去分析问题.5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道主义出现了革命倾向,作品中的劳动人民不再是受命运摆布的小人物,而成了敢于跟罪恶势力作斗争的“强者”.
其次,作家们始终坚持真实性这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以现实的、具体的、变化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及生活遭遇为描写对象,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探讨人生底蕴,进行真实的审美反映.他们以巨大的热情和批判的眼光审视复杂、残酷的现实,历史主义地表现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力图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命运和环境的艺术概括,回答“老是存在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令人信服地揭示旧制度、旧生活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趋势.较之19世纪现实主义,叨世纪现实主义在反映现实的及时性和撷取题材的政治性上更进了一步.许多作品,往往在被描写的事件刚刚结束甚或还未结束时就写了出来.而且,在反映现实之中寄托了改变现实的愿望,又使作品的政治色彩十分鲜明.有的还直接以重大政治事件为题材,展现著名政坛人物的政治活动.
第三,描写重点的内向性和主观化,艺术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和兼容并蓄.“向内心世纪掘进”是20世纪欧美文学和美学的一股潮流.现代主义各流派在表现主观真实方面所造成的一次次轰动效应,使现实主义文学引起艺术上的自我省察和自我调整.20世纪的现实主义跟传统现实主义的较大差异,就在于突出了人物的主观感受和精神探索的描写.作家们在综合中不断创新,既融会了自然主义的客观写实手法,又汲取了象征主义手法、意识流手法等现代主义的艺术技巧.诸如内心独白、梦幻描写.潜意识表现、性心理描述、时序颠倒、荒诞变形、多角度的情节发展和多层次的结构形式等等,这些在传统现实主义中不被采用甚或遭到排斥的艺术手段,在二十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已是屡见不鲜、习以为常了.
第四,人物塑造上强调性格的多重性,淡化典型性格描写.理性信念的失落是20世纪西方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而现实主义作家素以直面人生为本色,面对20世纪复杂错综的社会生活和变幻莫测的世态人情,他们在考察和分析的过程中强化了客观务实的立场,疏远或放弃了理想化、单一化的思维方式.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高大完美的英雄人物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主人公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人物,他们有对生活目标的执著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内心世界复杂,在具备某些闪光点的同时,并存着许多并不高尚甚至并不道德的思想品质.另一类是有缺陷有弱点的普通人,他们低能、笨拙、脆弱,有时还怯懦;对生活有点浑浑噩噩,或许还带点玩世不恭;但他们是好人,并不为非作歹,并不损人利己,而是实实在在地干了不少被人忽视、被人不屑却有益于社会的事,世界正是由他们组成的.
请采纳,谢谢。
Ⅳ 20世纪西方文学特征
20世纪欧美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对文学的影响。现实主义文学的新趋向。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荒诞派、新小说、存在主义、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
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诞生并流行于20世纪的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主要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十多种文学流派。现代主义植根于20世纪的社会现实,其思想基础是19世纪末期以来流行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如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这些学说在20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现代主义的基本特点是主张反传统,着力表现的是人在现代社会中的扭曲和异化;表现手法上追求新奇和怪诞,语言往往晦涩难懂;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再遵循典型化和个性化规律,甚至只是某种抽象概念的符号;特别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人物的活动日益从外部世界退回到内部世界。
Ⅳ 西方文学的情节设置一般是什么风格,最好是可以举例说明 求解 谢谢
西方文化具有激进性、个体性、开放性和吸收性等特点。
激进性:比如文学上推崇英雄史诗,讴歌骑士精神,肯定冒险行为,赞扬狂飙突进等等;美学上崇尚阳刚之美、崇高之美;艺术上推崇震撼人心的悲剧,擅长描写心理的戏剧冲突。
个体性:在古希腊文化中就已有独特表现,比如阿基琉斯的愤怒;“人道主义”在古希腊也早已有之,到文艺复兴时期,个体性发展到一定的完美程度;到现代社会,“个人自由最重要”已成为一种典型的文化心态。个体性是一种以个人为本位的特征,也是西方文化的根本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个体性是一种反整体性、反统一性的特征。它的集中表现是人道主义的传统,肯定人的价值,人的个性解放,它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但也有人说它突出了点上的深度,相对缺少面上的广度。在文学上,它表现为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对个人人格的肯定。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也肯定人的个体性特征。比如强调大集体中的小自由,强调“每个人都有要求自由发展的权利”。但它特别强调不能危害别人的个体性,因此需要适当的整体性来加以限制和制约。
开放性:突出表现为宽容、博爱精神,西方人尤其强调与外界的不断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地更新自己,发展自己。这一特点,与西方的历史、地理以及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密切相关。
吸收性:表现为一种兼收并蓄的精神,决不固步自封,从最坏的东西也能学到最好的东西。
西方文学
1、古希腊罗马文学
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之一,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学。重视人,尊重人,肯定人的现世今生的幸福。古罗马文学在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充分发挥了保存和传播古希腊文学的功能。
2、中世纪文学
基督教文学主要是一种以神为本的文学。它的基本内核是“尊重理性,博爱忍让,牺牲小我,关心群体”,具有博爱主义和世界主义的品质。
3、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文艺复兴是欧洲文化大转型的时期。人们对宇宙、人生和自我的认识有所提高,开始对中世纪以来千篇一律的宗教性说教表示不满。突然发现古希腊罗马文化,并对古希腊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文化和文学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系。
4、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是西方第一个充分自觉的文学思潮。古典主义仍是一种人本主义文学,但更强调理性、秩序和规范的重要。它在形式上比人文主义文学更严整精密。
5、18世纪启蒙文学
启蒙文学也强调理性精神,但它尽量排除了理性观念中的先知先觉成分,而把理性视为可以用来争取人生幸福的工具。人的情感意识也渐渐拥有席位。
6、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是古典主义之后的全欧性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它是对古典主义的有意识的反叛,是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其本质特征是强调自我,追求自由。它按照自己的愿望,偏重于主观理想的表达和主观情感的抒发。
7、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主张按照客观世界固有的面貌,再现生活,并尽可能符合生活本身的逻辑,做到事理和情理的真实。其特点是直面人生,不回避现实,不论现实好与坏,都按生活的原貌加以再现。它跟浪漫主义一直存在着种种复杂的联系。
8、19世纪的自然主义文学
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在创作上彻底排斥浪漫主义文学对夸张、想象和情感的重视,同时也不赞成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化创作方法,追求一种纯粹的客观描写。它追求一种科学意义上的真实。
9、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是传统信仰失落的产物。现代派作家不再悲天悯人,不再企求改良社会,他们完全背离古典艺术传统,违反公认的约定和成规,创造各种花样翻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采用长期被忽视甚至是禁忌的题材,对传统的文化价值和信仰提出挑战。
10、20世纪的后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的西方文坛,现实主义文学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它的文学主潮是现代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各种文学思潮和流派,又被一些人称为“后现代主义”。如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黑色幽默等。
西方文学的范围很广泛,如果你想了解的具体点,最好缩小一下范围,因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家的特点和风格,甚至同作家的不同作品都不同。
Ⅵ 20世纪欧美文学的特点
20世纪欧美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对文学的影响。现实主义文学的新趋向。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荒诞派、新小说、存在主义、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
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诞生并流行于20世纪的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主要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十多种文学流派。现代主义植根于20世纪的社会现实,其思想基础是19世纪末期以来流行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如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这些学说在20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现代主义的基本特点是主张反传统,着力表现的是人在现代社会中的扭曲和异化;表现手法上追求新奇和怪诞,语言往往晦涩难懂;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再遵循典型化和个性化规律,甚至只是某种抽象概念的符号;特别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人物的活动日益从外部世界退回到内部世界。
Ⅶ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文学特点是什么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取得了共同发展。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体现了文化的共融性;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特有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鼓舞了人们的斗争勇气。
东西方文化在激烈碰撞后获得共同发展;欧美文学继续散发着光彩;美国文学不像欧洲文学那样严肃,而是以幽默为主旋律,给人一种轻松诙谐的感觉;亚、非、拉等国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合并逐渐获得世界的承认;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
Ⅷ 现代主义小说的艺术特色
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
特点:1采用主观色彩极重的表现法,反对客观的描写法;强调主观随意的自由联想。
2在语言形式上,现代主义文学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不同文体、标点符号甚至拼写方法、排列形式,来暗示人的感觉、印象和精神状态。
3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现代主义文学不注重塑造个性鲜明、性格典型的人物形象,而着重表现人的全面异化,表现人与社会、人与物质、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全面异化。
4现代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特别注重追求新奇怪诞的艺术表现手法。
上述特征主要表现在象征主义诗歌、意识流小说、荒派戏剧、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文学当中。(也就是说现代文学追求作者自我的观念和新颖,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突出作者的自我感受)
Ⅸ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小说创作的题材选取类型有哪些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小说创作,出现了这一时期特有的题材分类概念,如革命历史题材、农村题材、工业题材、知识分子题材、军事题材等。这些概念有其特定含义,它强调的是这些领域的社会政治活动。
Ⅹ 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作家们在小说的叙事风格上有什么创新
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作家群落,引发了各个刊物追捧的热情,但也只是一时的气候而已。他们虽然未必具有什么革命性的冲击,但却可能改变传统文学的审美趣味和传播方式。他们的叙事风格,已经最大程度地改变了经典小说的模式和价值取向,展示了完全不同的生活经验与社会场景。这些人的故事是否概括地表现了新一代中国青年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难以断言;但她们的小说提供了一种新鲜而有刺激性的生活景观,迅速地制作出全新的消费社会的信息系统,构成了后历史时代独特的语言狂潮和思想碎片。这就是最年轻一代的中国作家,这与建构历史和讲述“民族——国家”的那代人相去甚远。确实,她们是一批历史失忆的文学精灵;如果说他(她)们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话,那么,中国文学的未来发展完全是另一种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