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郁达夫小说中的现代主义色彩

郁达夫小说中的现代主义色彩

发布时间: 2021-07-25 13:34:33

『壹』 郁达夫的小说从一开始就带有什么的浓郁色彩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郁达夫引领了浪漫主义风格的小说流派,开创了与鲁迅为代表的写实主义风格不同的小说创作路向。
郁达夫具有古代中国名士放浪形骸的气度和现代文人的自由民主精神,他受近代欧洲浪漫主义的深刻影响的同时也接受了世纪末艺术思潮的果实,将民族自尊、性苦闷和沉沦般的心底波澜,化为激愤控诉,大胆暴露,尽管这种宣泄似乎缺少理性的过滤,显得不够深刻,但郁达夫自叙传小说感伤的风格仍旧能够激起广大青年的心理和审美的巨大共鸣。

『贰』 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基本风格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代表作品是《沉沦》,郁达夫在《沉沦》中大胆地描写了男女性爱、性心理,同时也发出了“祖国呀祖国!我的死都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吧!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的悲号。这篇自传体小说一出版,立即在中国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受“五四”运动洗礼后的青年一代,从他的小说中找到了与自己心灵相撞的东西,那些不敢与封建道德决裂的文人,也把矛头直接指向了郁达夫。郁达夫在自传体小说中,除了反映下层知识分子失意、苦闷外,还有一些作品通过知识分子的视角反映处于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表现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关怀,如《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郁达夫书法(15张) 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下层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因此充满了失意和颓伤的情感。这些患有严重忧郁症的落魄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的“零余人”形象,这些主人公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说的格调偏于低沉。
2、在小说中大胆直率地进行心理描写。尤其被评论家所诟病的,是小说中毫不掩饰的对病态、畸形的性心理进行了直白的描写,这一点是不能被中国的道学家所接纳的。第一个站出来为郁达夫的小说进行正面评论的是周作人,他认为“《沉沦》中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无不道德的性质”,因此,他认为《沉沦》是一件艺术品。
3、以散文的手法进行小说的创作。郁达夫是一个情绪化的人物,这也影响到了他的小说创作,在写小说时,他是凭着主观思路去写的,很少顾及到小说创作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写作要素,而把大量的主观抒情的东西写进作品中,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非常的细腻,这种小说散文化的倾向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因为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

『叁』 郁达夫的作品中哪两个作品是带有一点社会主义的色彩

<南迁>吧....

『肆』 郁达夫感伤小说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是什么

郁达夫是现代历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其散文饱含热情与忧郁;其诗词又堪称绝唱;然而最重要的即是以感伤色彩和浪漫倾向为风格的小说彪炳现在文学史册的。

郁达夫的“感伤色彩和浪漫倾向”的小说风格的形成决不是偶然的,而是从小对大自然的迷恋以及一生所经历的坎坷的必然结果。

郁达夫写文章不像其他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作纯客观的透视,而重在表现自我,长于主观抒情。因此深留在他内心的伤楚必然反映在文章上。待到白色恐怖日益猖狂时,因为对现实感到不满,于是又想逃回到大自然的怀中,浪漫的色彩就更浓起来。多情善感的郁达夫用感伤作为情感宣泄的出口,代替理性的批判工具。因此有人说郁达夫是“颓废派”、“厌世家”、“时代落伍者”、“堕落的享乐主义者”未免有失根据。其人其文风是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自然与社会所造成的,虽然使人感伤却得到了一代青年的共鸣,不愧为一代文豪。
——————————————————
http://..com/question/7847030.html

郁达夫的忧郁感伤几乎贯穿在他的整个小说创作过程中,他那根纤弱的神经上鸣奏出的压抑的调子,无论在他前期或后期的作品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回响……
……
郁达夫对现代文学史的独特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始终忠实于“五四”,没有背叛过“五四”,尽管他的作品是忧郁感伤的,但他那大胆破坏的精神却是主旋律,尽管他从“自我”来触及那个时代,但他却体验着那个时代里受苦受难者的疾苦,尽管他的作品有着一些缺陷,但他始终是前进着的。他是具有“特异的人格”的人。同时,郁达夫创作还给我们一个启示:一个知识分子如果不坚持和群众结合在一起而投身到实际斗争中去,他将永远苦恼、永远忧郁,因为他无法踏上真正解放的道路。

参考资料:http://hongyatou.bokee.com/23930.html,http://..com/question/7847030.html

『伍』 郁达夫小说在艺术方面有哪些特色

一、自我的写真。强烈的“自叙传”的色彩。1、相当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的个人出身、经历、个性等。2、第一人称主观叙事的角度,这个具有连贯性的主人公,是一个以“自我”为原二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3、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二、感伤的抒情。郁达夫的小说通常都没有完整的情节,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的情怀,坦诚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甚至厌世颓废的心境。他特别对忧伤的情绪感兴趣。以感伤的抒情为中心的郁达夫小说,轻视情节的营构,而注重情绪的倾诉。
三、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小说以抒情为中心,必然造就郁氏抒情小说的散文化倾向。如《沉沦》几乎都没有以完整的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框架,也不讲究谋篇布局。以人物情绪为中心,依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结撰成篇。创造了现代小说中一种崭新的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
四、流丽、清新的文笔。郁达夫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饱孕感情,富有色彩与节奏。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景。郁达夫小说的文学语言是与他独特的文体风格高度一致的。

『陆』 郁达夫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他注重写人、写情、写一己之体验,不追求复杂的故事情节。

其谋篇布局自然简洁,故事进行当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写或抒情议论,然而读来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特别是人物的鲜明性格和强烈感情,自始至终贯穿全篇,把作品呵成一个整体。

(6)郁达夫小说中的现代主义色彩扩展阅读

创作的独异风格,加上那种感伤、忧郁而又极坦诚的情味,郁达夫成了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才情而最少框框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

『柒』 郁达夫小说的文体价值和特点

郁达夫是现代历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其散文饱含热情与忧郁;其诗词又堪称绝唱;然而最重要的即是以感伤色彩和浪漫倾向为风格的小说彪炳现在文学史册的。

郁达夫的“感伤色彩和浪漫倾向”的小说风格的形成决不是偶然的,而是从小对大自然的迷恋以及一生所经历的坎坷的必然结果。

郁达夫写文章不像其他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作纯客观的透视,而重在表现自我,长于主观抒情。因此深留在他内心的伤楚必然反映在文章上。待到白色恐怖日益猖狂时,因为对现实感到不满,于是又想逃回到大自然的怀中,浪漫的色彩就更浓起来。多情善感的郁达夫用感伤作为情感宣泄的出口,代替理性的批判工具。因此有人说郁达夫是“颓废派”、“厌世家”、“时代落伍者”、“堕落的享乐主义者”未免有失根据。其人其文风是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自然与社会所造成的,虽然使人感伤却得到了一代青年的共鸣,不愧为一代文豪。
——————————————————
http://..com/question/7847030.html

郁达夫的忧郁感伤几乎贯穿在他的整个小说创作过程中,他那根纤弱的神经上鸣奏出的压抑的调子,无论在他前期或后期的作品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回响……
……
郁达夫对现代文学史的独特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始终忠实于“五四”,没有背叛过“五四”,尽管他的作品是忧郁感伤的,但他那大胆破坏的精神却是主旋律,尽管他从“自我”来触及那个时代,但他却体验着那个时代里受苦受难者的疾苦,尽管他的作品有着一些缺陷,但他始终是前进着的。他是具有“特异的人格”的人。同时,郁达夫创作还给我们一个启示:一个知识分子如果不坚持和群众结合在一起而投身到实际斗争中去,他将永远苦恼、永远忧郁,因为他无法踏上真正解放的道路。

『捌』 试述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郁达夫是现代历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其散文饱含热情与忧郁;其诗词又堪称绝唱;然而最重要的即是以感伤色彩和浪漫倾向为风格的小说彪炳现在文学史册的。

郁达夫的“感伤色彩和浪漫倾向”的小说风格的形成决不是偶然的,而是从小对大自然的迷恋以及一生所经历的坎坷的必然结果。

郁达夫写文章不像其他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作纯客观的透视,而重在表现自我,长于主观抒情。因此深留在他内心的伤楚必然反映在文章上。待到白色恐怖日益猖狂时,因为对现实感到不满,于是又想逃回到大自然的怀中,浪漫的色彩就更浓起来。多情善感的郁达夫用感伤作为情感宣泄的出口,代替理性的批判工具。因此有人说郁达夫是“颓废派”、“厌世家”、“时代落伍者”、“堕落的享乐主义者”未免有失根据。其人其文风是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自然与社会所造成的,虽然使人感伤却得到了一代青年的共鸣,不愧为一代文豪。

『玖』 郁达夫小说的特点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代表作品是《沉沦》,郁达夫在《沉沦》中大胆地描写了男女性爱、性心理,同时也发出了“祖国呀祖国!我的死都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吧!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的悲号。这篇自传体小说一出版,立即在中国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受“五四”运动洗礼后的青年一代,从他的小说中找到了与自己心灵相撞的东西,那些不敢与封建道德决裂的文人,也把矛头直接指向了郁达夫。郁达夫在自传体小说中,除了反映下层知识分子失意、苦闷外,还有一些作品通过知识分子的视角反映处于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表现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关怀,如《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因为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

郁达夫散文中的“自叙传”色彩
郁达夫的散文无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现”,而且是“自叙传”式的自我表现,是最为坦诚、露骨的自我表现。在郁达夫看来,小说带有作家的自叙传,“现代的散文,却更是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他自己的散文就是循着这一原则构造的。他不加掩饰的表露他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将自己的信仰、习惯、性格甚至病态也大白于天下,以一己的身世、感受,集中表现了在旧社会的压迫、窒息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闷,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散文特色。这种特色就是感伤的弱者的情调,浪漫的青年觉醒者的理想,反压迫的民主主义者的倾向。

『拾』 结合《沉沦》分析郁达夫小说艺术特色

郁达夫的中篇小说《沉沦》是从沉沦中奋起的一部心理史。,描写的是一个患忧郁症的留学生,故事发生在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上个世纪清朝末年,那个时候东渡求学的爱国青年很多,然而本篇的主人公虽然东渡,却不是去寻访救国的道路的,封闭孤独的生活加上长期压抑的青春的冲击,使他不免忧郁竟至于性格扭曲的发展,最后就到了自己也不相信的猥琐沉沦,以至于才21岁的他就要走向自裁。这部小说是采用第三人称,以“自叙传”式的写法,注重心理分析,无所顾忌地抒发主观感情,大胆地暴露主人公的心理状态。通过对主人公心理状态的描写,表现出了由于屡受歧视,精神忧郁甚至变态了但最后还不忘自己的祖国。表达了郁达夫鲜明的反帝爱国思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沉沦》的主人公“他”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家庭,在“他”四处求学中接受的则是较为开放的进步思想。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环境下长大的主人公既有中国文人某种气质,同时又有一些自由与叛逆的思想。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环境下,他的自由思想被压抑。当他离开W学校“打算不再进别的学校去”,他选择了蛰居在小小的书斋里。他的内心里也因此而压抑,产生了“忧郁症的根苗”。此后的留学生涯他的忧郁症就更加严重起来。在异国他乡,饱受“性的苦闷”与“外族冷漠歧视”的“他”渴望真挚的爱情,并愿为此抛弃一切。然而这种渴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他的内心逐渐失去理智的控制,他开始自渎,窥视浴女,甚至到妓院寻欢,只为了寻求自己感官上的一时愉悦与满足,最终深陷在邪恶的沼泽里不能自拔。那饮鸩止渴的行为显然让“他”更加苦闷,愉悦过后是更大的空虚,欲望越来越大,他开始寻求更大的刺激,而他的经济状况却穷困潦倒,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他”只有投海自尽来结束这个恶性循环。

郁达夫是一个内心敏感的文学青年,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正是日本国内流行所谓的“私小说”的时期,这是一种以作家身边的事情作为题材,大胆描写灵与肉的冲突的小说样式,这种小说风格对郁达夫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五四运动高潮过去以后,黑暗势力愈加猖獗,包括郁达夫在内的许多进步青年感到自己追求的“个性解放”的理想破灭了,找不到反抗黑暗社会的出路和武器。《沉沦》正是反映这种彷徨苦闷的时代病的代表作品,因而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当时青年读者的广泛反响。
《沉沦》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日本留学生,因为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反抗封建专制,被学校开除,因而为社会所不容。他以青年人所特有的热情渴望着和追求着真挚的友谊和纯洁爱情,但受到“弱国子民”的身份的拖累,这种热情受到侮辱和嘲弄,在异国他乡倍感孤独和空虚,成为了“忧郁症”的患者。他不甘沉沦,但又不可自拔地沉沦下去,在彷徨失措中,来到酒馆妓院,毁掉了自己纯洁的情操。事情过后又自悔自伤,感到前途迷惘,绝望中投海自杀。他在异国的遭遇,与祖国民族的命运密切相联,因而主人公在自杀前,悲愤地疾呼:“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小说强烈的表达了一代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国富强的心声。在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屈辱地位的中国青年中引起同病相怜的强烈共鸣。

大多数作品选和文学史对这部小说都做以上的解读,即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强调小说中主人公爱国的社会意义。事实上,我在读过小说之后,觉得小说中“我”几次写到“祖国”,都和传统意义上的爱国并无太大关系,只是“我”自怨自艾时的一种借口。

小说中“我”的感伤,大多是由于所谓的“忧郁症”导致的敏感、多疑、偏狭造成的,很难都推到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对“支那人”的歧视上:因为“我”不仅是感到“日本人”对自己的冷淡而发出复仇的呼喊,即使是自己的同胞甚至自己嫡亲的兄长,也会反目成仇,因此与其说是由于祖国弱小,身在海外受到歧视社会原因使“我”产生痛苦,不如说是由于“我”本人的性格弱点使自己产生痛苦,是一种病态的痛苦,作者只是以自然主义的手法将这种痛苦

如描写到他与兄长之间发生了龃龉,并写信与兄长“绝交”,描写他心中“恨他的兄长竟如同蛇蝎一样”,然后写道:他“把他兄长判决是一个恶人,他自家是一个善人。他又把自家的好处列举出来,把他所受的苦处,夸大的细数起来。他证明得自家是一个世界上最苦的人的时候,他的眼泪就同瀑布似的流下来。”

在这一番描述中,作者虽然没有出面分析主人公的极度“自我中心”的错误,但语气显然是不赞同的。

总之,我以为,与其说《沉沦》是一部社会悲剧,不如说它是一部性格悲剧,以“我”的性格,不论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恐怕都不会感到快活。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毫不掩饰地揭示了一个恋慕少女的少年内心的情绪躁动。而之所以有文学史上那看似严肃的解读,我以为主要是因为“性”的问题是建国后评论者力图回避的话题,但小说的作者却又是一位现代文学史上无法回避的进步作家,《沉沦》也是一部无法回避的代表作,因此只好借着小说中几次出现的“祖国”字样,将小说的主题拉到“爱国主义”上面,对其中显而易见的“性的躁动”避而不谈了。以我之见,这部小说是一部“私人化”极强的作品,如果说它反映了什么时代进步思想的话,那也只是由于作者对“性欲躁动”和内心隐秘的大胆揭示,所展现出来的,对“个性”自由、解放的强烈追求。

在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中,自叙传小说占了绝大部分,代表作诸如《沉沦》、《南迁》、《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虽然不能机械的与作者本人等同起来,但他们身上却无疑都融汇着作者本人的性格气质:孤独、内省、敏感、自卑、愤世嫉俗,又负载着不堪忍受的感伤。这个“自我形象”是富于正义感和良心的青年,同时也有着过人的才情和异常的敏感。在污浊黑暗压抑着他的发展的社会中,只能以怨愤、自戕来进行反抗。这些主人公经常经历命运和心灵的三部曲:追求合理的人生----合理追求的幻灭----绝望沉沦的自戕。在这些作品中,郁达夫敢于面对自己生活的隐秘和卑下,打破了中国传统写自叙传者的“名为自叙,实为自赞”(如《五柳先生传》)的局限,表现出卢梭式的坦率与真诚,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无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在青年中引起了异乎寻常的激烈反响,因此吸引了许多模仿者,逐渐形成了“自叙传”抒情小说的创作风气,创造社的大多数作家都有此倾向,较有成就者如郭沫若、张资平,其他作家还有冯沅君、废名等。这其中,张资平在描写爱情与性欲上表现特别突出,因而成为一位有争议的作家 。

~亲,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上评价点【满意】即可。
~您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互相帮助,共同进步!Thanks!!

热点内容
宫斗言情小说 发布:2025-10-06 12:58:53 浏览:15
男与男搞基小说阅读 发布:2025-10-06 12:58:52 浏览:34
书荒求好看的穿书言情小说 发布:2025-10-06 12:01:48 浏览:133
楚潇和虞歌小说名字 发布:2025-10-06 11:48:20 浏览:866
免费小说700万字以上 发布:2025-10-06 11:35:31 浏览:686
都市狂兵有声小说网手机版 发布:2025-10-06 11:32:54 浏览:943
科幻小说有声书推荐 发布:2025-10-06 11:27:43 浏览:548
穿越民国空间完本小说推荐 发布:2025-10-06 10:40:03 浏览:946
推荐重生农村的军婚小说 发布:2025-10-06 10:22:59 浏览:349
玄幻医武类小说 发布:2025-10-06 10:17:13 浏览: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