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

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

发布时间: 2021-07-22 21:15:10

❶ 花之咏的作者简介

本文本文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1883-1931)散文集《泪与笑》中的一篇经翻译而成。
纪·哈·纪伯伦(Khalil Gibran)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纪伯伦[1]1883年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语、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怒当局,次年迁往纽约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并有评论说“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同时,以他为中坚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全球闻名。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以写散文诗为主,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著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苦斗,谴责贪婪、欺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
从上世纪20年代起,纪伯伦的创作由小说转向散文和散文诗,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是代表作,以一位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充满比喻和哲理的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要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远大的理想。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其《组歌》:《浪之歌》《雨之歌》进入人教八年级下册第十课。
他还是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

❷ 什么被称为艺术天才八云论坛教子是阿拉伯文学的奠基人

4. 纪伯伦

❸ 纪伯伦是哪国人作家吗

中文名: 纪·哈·纪伯伦(卡里·纪伯伦)
国籍: 黎巴嫩
民族: 阿拉伯
出生地: 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
职业: 诗人,画家
主要成就: 诗歌,散文,画作
代表作品: 《我的心灵告诫我》,《先知》,《论友谊》

❹ 纪伯伦是什么文学的主要奠基人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

❺ 雨之歌这首散文诗中作者把云比作了哪些事物至少找出三种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两首:《浪之歌》和《雨之歌》。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现在我们就去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2.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他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是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的中坚和代表。
他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诗《朦胧中的祖国》中,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
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文学与绘画是他艺术生命的双翼。
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他清丽流畅的语言征服了一代代世界读者。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象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视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❻ 阿拉伯人创造了哪些辉煌的文化请举例说明!

宗教界
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先知、复兴者。 栽德·本·萨比特,攻读并掌握了古叙利亚语和希伯来语。参加《古兰经》从记录、搜集、整理到定本的全过程而受到圣门弟子的尊敬,被誉为“穆斯林民众的学者”(Hibr Ummah al-Muslimin)。 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伊朗伊斯兰教巴布教派创始人,谢赫学派领袖。以“巴布”著称。生于伊朗设拉子。出身于富有的布匹商人家庭,自称圣裔,举家信奉什叶派教义。
军政界
哈立德·本·瓦利德,伊斯兰教早期著名军事将领,穆罕默德为表彰其英勇,赐“安拉之剑”称号。 阿布·伯克尔,被认为是穆罕默德复兴伊斯兰教的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先知曾说:“在我的朋友们中,我不知道还有谁比他更得力。” 艾布·苏富扬,伊斯兰教初期麦加古莱什部落贵族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629年皈依伊斯兰教,630年,随军参加了针对多神教徒的侯奈因和塔伊夫之战,此后双目失明。 欧麦尔一世,阿拉伯将军、哈里发。和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被称为“先知的两大辅弼”。 马蒙,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发,开展了阿拉伯和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从而使阿拔斯文化和整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进入了鼎盛时期。 忽都斯·贝尔巴斯,埃及马姆鲁克苏丹,艾因·贾鲁战役中击败蒙古将领怯的不花,打破了蒙古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 拜巴尔一世,埃及马姆鲁克苏丹,曾参与艾因·贾鲁战役战役,后成为苏丹,是埃及成为抗击十字军入侵的主力。 亚西尔·阿拉法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巴勒斯坦过总统,被中国人民尊称为“阿翁”,曾获得诺贝尔奖。 谢赫·艾哈迈德·亚辛,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组织(哈马斯)创始人和精神领袖。 杰克·比顿,真名叫“雷法特·阿里·斯拉曼·埃·卡莫尔”。他曾为埃及安插在以色列的间谍,潜伏在以色列境内长达17年,为埃及情报部门服务近30年,被称为“埃及谍王”。 哈菲兹·阿萨德,叙利亚政治家、总统,曾参与中东战争并击落英国飞机。 马哈茂德·阿巴斯,曾任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首任总理。2008年11月23日当选为巴勒斯坦国总统。 艾哈迈德·阿卜塔利伯,摩洛哥裔阿拉伯人,父亲是一名伊斯兰教阿訇,任荷兰鹿特丹市市长。
科学界
花拉子密,阿拉伯数学家。在数学方面,花拉子密编著了两部传世之作:《代数学》和《印度的计算术》。 花拉子密在历史学和地理学也有研究。 泰比特·伊本·奎拉,阿拉伯数学家,翻译了许多希腊科学家的著作,他的有些思想在大约一千年以后被鲍耶和洛巴切夫斯基发展成为非欧几里得几何。并提出了“亲和数 ”。 白塔尼,阿拉伯天文学家数学家。发现了太阳远地点的进动,还精确地测定了年长度、周年岁差和黄赤交角;为球面三角形引进了一套巧妙的新解法,发展了球面三角学。 比鲁尼,阿拉伯著名科学家、史学家、哲学家。一生从事多学科的研究,著述宏富,写著作对当时天文学研究的总结,将天文学与地理学结合,提出了地球以地轴为中心自转的理论,并推测到地球是绕太阳运转的,还对地球的经纬度作了精密的测量。 阿尔·哈兹尼,阿拉伯物理学家,在力学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把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从液体推广到空气中。他发现“大气的密度随高度的不断增加,其密度越来越小,因此物体在不同高度测量时,重量会有所不同。”这也是很重要的力学规律。 阿勒·哈增,阿拉伯光物理学家,阿勒·哈增研究过球面镜和抛物柱面镜,他发现平行于主轴的光线入射到球面镜上时,都将反射到这个轴上。他提出了著名的“阿勒·哈增问题”。 艾哈迈德·泽维尔,埃及化学家,199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北京大学名誉博士。
文学界
穆泰奈比,阿拉伯诗人,是阿拉伯诗歌革新的先驱。 纪·哈·纪伯伦,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 穆罕默德·达维希,巴勒斯坦著名诗人,2007年,达维希获得了著名诗歌奖“金桂冠奖”,也被巴勒斯坦人民称为是“民族诗人”。 艾哈迈德·艾敏,埃及著名阿拉伯作家,思想家。其主要作品有:《太阳》、《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史》。 纳吉布·马哈福兹,埃及作家,代表作《命运的嘲弄》、《阿杜比斯》、《埃伊拜之战》。1988年10月获诺贝尔文学奖。
医学界
伊本·纳菲斯,十三世纪著名阿拉伯医学家。则为心血管生理学奠下基础,他是描述肺循环和冠状血管的第一人,构建了循环系统的基础,因而被视为中世纪“最伟大的生理学家”。 伊本·西拿,阿拉伯哲学家、医学家、自然科学家、文学家。伊本·西拿编著了著名的医书——《医典》,这部著作是医学界重要的参考资料,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公元十五世纪它的拉丁语译本被重印十六次,十六世纪又被重印二十次,直至十五世纪末期它仍是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 彼得·梅达瓦,阿拉伯裔英国免疫学家,1960年,梅达瓦因为对免疫学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其他
伊本·赫勒敦,阿拉伯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总结当时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克服阿拉伯史学家注重历史现象铺陈的弱点,把哲学和历史学结合,去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开创性地提出了新的历史观及研究方法,把历史科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穆罕默德·瓦伊利,2008年1月,吉尼斯世界纪录宣布承认埃及9岁的小男孩穆罕默德·瓦伊利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小神童,他拥有同龄人最高的IQ数值和惊人的数学天赋。 塔里格·拉玛丹,瑞士伊斯兰学者,1963年出生于埃及,是当代西方世界最有影响的伊斯兰教学者之一。 瓦利德·本·塔拉勒·阿勒沙特,阿拉伯企业家、投资家,被誉为阿拉伯的“沃伦·巴菲特”,有“中东股神”的称号。2005年个人总资产为237亿美元,在《福布斯》排行榜上位居第五。 曼苏尔·本·穆特艾布,2010年上海世博会沙特阿拉伯展区总代表、沙特城乡事务部副部长,沙特王子。

❼ 纪伯伦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什么的主要奠基人

纪伯伦简介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一八八三—一九三一),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画家,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同时,他又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二十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以纪伯伦为中坚和代表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曾闻名全球。

在短暂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故乡的奇兀群山与秀美风光赋与他艺术的灵感。十二岁时,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去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八九八年,十五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一九0二年返美后仅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了他母亲等三位亲人。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为人剪裁缝衣的妹妹一起挣扎在金元帝国的底层。一九0八年,他有幸得到友人的资助赴巴黎学画,并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与指点。一九一一年他再次返美后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并领导阿拉伯侨民文化潮流。当他感到死神将临,决心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遂不顾病痛,终日伏案,直到四十八岁英年早逝。

纪伯伦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他反对愚昧和陈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敢于向暴虐的权力、虚伪的圣徒宣战;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呻吟,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

文学与绘画是纪伯艺术生命双翼。纪伯伦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则以散文诗为主。此外还有诗歌、诗剧、文学评论、书信等。《先知》是纪伯伦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之作,曾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纪伯伦的画风和诗风一样,都受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一七五七—一八二七)的影响,所以,文坛称他为“二十世纪的布莱克”。一九0八年—一九一0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艺术期间,罗丹曾肯定而自信地评价纪伯伦:“这个阿拉伯青年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阿拉伯画坛占有独特的地位。他毕生创作了约七百幅绘画精品,其中的大部分被美国艺术馆和黎巴嫩纪伯伦纪念馆收藏。

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另一方面,纪伯伦风格还见诸于他极有个性的语言。他是一个能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作的双语作家,而且每种语言都运用得清丽流畅,其作品的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西方读者。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象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视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早在一九二三年,纪伯伦的五篇散文诗就先由茅盾先生介绍到中国。一九三一冰心先生翻译了《先知》,为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纪伯伦开阔了文学的窗扉。近十多年来,我国又陆续出版了一些纪伯伦作品。这位黎巴嫩文坛骄子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知音。

❽ 纪伯伦是什么文学巨匠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并有评论说“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同时,以他为中坚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全球闻名。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以写散文诗为主,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苦斗,谴责贪婪、欺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著名 。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是代表作,以一位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的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要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远大的理想。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做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热点内容
现代乡下小说 发布:2025-10-08 20:09:44 浏览:26
书包2网全本免费小说 发布:2025-10-08 20:04:01 浏览:249
巴金写过的科幻小说 发布:2025-10-08 18:29:13 浏览:108
中国最新科幻小说前十名 发布:2025-10-08 18:12:38 浏览:994
特别虐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10-08 17:31:23 浏览:951
男追女的古代仙侠小说 发布:2025-10-08 17:12:55 浏览:780
都市小说最强弃子 发布:2025-10-08 17:00:27 浏览:168
古代收萝莉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10-08 16:07:54 浏览:139
玄幻小说主角路远 发布:2025-10-08 16:00:21 浏览:82
女主捉鬼天师的小说古代 发布:2025-10-08 15:33:40 浏览: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