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中现代化思想的体现
Ⅰ 金庸先后创作的武侠小说流露出他哪些思想的改变
金庸先生的一系列经典武侠小说,都是具有连贯性的,而在这一系列武侠小说中也不难看出,金庸先生的创作思想历程,金庸先生在创作自己一系列武侠小说的时候,也有一个慢慢变化的过程。
他在创作的后期也开始更多的关注这些英雄人物本身作为一个普通人该有的儿女情长,描写的情感更加细腻,也更能走入读者的内心。
Ⅱ 分析金庸小说中儒道佛思想的体现
金庸的小说不是单一的一对一的包含,所以你的问题不是很严谨,但是作为一个金迷来说,我就尽量,希望你满意。
首先,儒家思想。儒家讲求积极入世,为政治出力,再加上儒家的礼仪教化要求人谦恭有礼,做人应当做到翩翩浊世佳公子的境界,所以在这一方面,我认为是《书剑恩仇记》,故事中的主角陈家洛就是儒家的典型代表,首先他的父亲就是当时大儒,学问非凡,在这种熏陶下他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金庸有意或无意的总是在其中穿插着儒家思想,他待人的行为,处事的原则,甚至是他微笑的样子,金庸都尽可能的带着“有礼”二字,再加上这部作品是金庸的处女作,我国教育中的儒家思想早已深深刻在金老的心里,他当然会尽量运用自己熟悉的思想贯穿在作品当中。陈家洛是红花会的领导者,最大的愿望就是反清复明成功,为此他积极努力,联合霍青桐的族人一起对抗清军,但是由于我本人并不喜欢他所以所说不多。
接着是道家思想。这个完全不用考虑就是《倚天屠龙记》,因为道教的最富盛名的武当派开山鼻祖即在此,张三丰当年于三峰之前忽然顿悟,于是创立了武当派,之后,短短的几十年间,就赶上少林,与之其名,《倚天》一书就在此基础上开展。在张无忌身上可以明显的看出道家思想的痕迹,他凡事没有主见,总是事情来找他,他再硬着头皮去解决。道家讲求凡事不强求,一切是天意,张无忌深谙此道,完全没有积极主动的意思,答应娶殷离是因为她的主动要求,再后来面对谢逊的要求,他又娶周芷若,再者,面对小昭的暗自倾心,赵敏的大胆热情,他都招架不住,希望全娶了。练成乾坤大挪移,成为明教教主,也是如此。他的一生就如太极掌法一般缓慢渐进。不过或许如此,他的结果还算可以,可以说是道家遁世思想救了他吧,使他免于被朱元璋抢夺地位而杀死,是幸也是不幸。
最后是佛家思想。首推《天龙八部》,不为其他,最关键的是此作品中的第一高手是少林的扫地僧。天龙八部之名本就取自佛教经典,此书完全是一本佛教寓言故事,叫人如何做真正的人,标准就是那结拜三兄弟,萧峰,虚竹,段誉,此三人或多或少都受过佛教思想的洗礼,萧峰的授业恩师玄苦大师就是少林玄字辈的智者。虚竹从小在少林寺长大,与佛是密不可分,段誉是生在大理,那里是佛教盛行之国,如此一来,佛家思想理所当然是这本书的主心骨。如萧峰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最后为了救辽宋子民免于战争,自刎而死。可敬可佩。我不如地狱,谁入地狱。
然后多举例子证明即可。
呵呵,可以吗?
Ⅲ 金庸小说中所表现的势学思想你最认同哪一点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毛病,哲学思想?最认同?哲学思想都是一致平等的,哪会有什么高低之分呢。应该问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吧。
Ⅳ 简述金庸小说中家国情怀对社会的现实意义
简单就是事业爱情我都要!一个人成功与否,看他的社会地位,比如郭靖。爱情是否成功,杨过。
Ⅳ 从现代社会解读金庸小说里的思想
一、以情为系的恋爱观。 金庸小说中的恋爱不管是三角的,还是多角的,虽然写的是封建社会的故事,但基本上是以现代的感情为依托而出现的。最典型的是《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与四女的恋爱。张无忌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在他的经历中,先后发生了与表妹殷离的侠情,其本质上是一种承诺和责任;与小昭的怜情,实际上爱怜和照顾的情分居多;与周芷若的恩情,主要是一种同伴情、感恩情;与赵敏的爱情,反映了爱情的那种心契如一、情荡心魄的特点。由于他写各种恋爱,以情为主,因而十分真实感人。 二、经受各种考验的爱情观 金庸笔下情侣们的爱情,莫不曲折磨难,几经考验。有的是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如郭靖,他要是娶华铮公主的话,则可以当蒙古国的驸马,会何等的光耀富足。然而在爱情面前,他放弃了。有的是把原有的舍弃了,如赵敏,她甘于舍弃自己的郡主地位,勇于打破阶级的界限,下嫁一个草莽英雄,又是何等令我们汗颜。而有的是要应对威胁,如令狐冲,竟然不怕任我行对恒山的围剿,勇敢地捍卫了爱情的纯洁。 再就是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最能体现金庸的现代爱情观。他俩的爱情是在曲折中发展的,而且突破了虚伪的伦理观(他俩在辈分上是姑侄),迂腐的贞操观(小龙女曾失身),最能说明爱情的力量。 三、恨和牺牲交织的爱情观 由爱生恨,爱之愈深、恨之愈切,这些在金庸的笔下都有生动的体现。李莫愁对爱人由爱生恨而进行残忍的报复并且殃及无辜,最为印象深刻。另外还有梅超凤。再有《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对张无忌从爱到恨的转化,也十分经典。 还有对爱情中牺牲精神的描写,也非常吸引人。让我扼腕叹息的是小昭,为了张无忌一行人的安全,舍却真情,回总坛做圣女,一辈子独忍孤独,是何等的凄楚。每读到这里,我都会怅失良久,难以释怀。还有就是岳灵珊为林平之而死,无怨无悔,充分体现了一个女人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执着。 四、现代平等的婚姻观 虽然,金庸的武侠小说写的都是封建社会的事,但书中的爱情和婚姻却是围绕现代的一夫一妻思想来写的。有时,对于缠绵难舍的多角感情,我奇怪为什么金庸先生不能按照封建社会的妻妾制度来解决呢?但我后来明白了,作为具有现代意识的金庸,已经把他的思想投放到他小说的人物身上了,这种现代的平等、公正思想处处体现在他的小说里,但唯一例外的是《鹿鼎记》,这部小说和其它小说有明显的不同。
Ⅵ 金庸武侠小说的现代意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金庸武侠小说的现代意识(前期思想) 出于对战神阿瑞斯和爱神阿芙罗狄蒂的迷恋,我对金庸的作品久读不厌。但形而上的思考却使我不得不暂时对他们告别,沉浸在思想的一抹阴影之中。对于金庸的评论已越来越多,作为一个和大家一样的享乐主义读者,我忧虑的并不是能否给“金学”的孔雀尾巴上添一根华丽羽毛,而是担心我的观点不同于读者的想象,给人以一种不切实际、影响文本阅读快感的荒谬。因为大多数的金庸小说读者和评论者都认为金庸作品的思想来自于传统文化,仅在写作技巧上表现了一定的现代意识,且这些现代意识也基本消弥在文本中不断出现的“蝶恋花”词调和“山坡羊”曲律中;我却认为正是现代意识给了金庸的想象力以最大的启发,并使其作品的深层意蕴表现出一种鲜明的反传统倾向。这个貌似虚假的看法可能在本质上是真实的。
一
公元五世纪初,陶渊明从他自己的经历中提炼出的桃花源情结,可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诱惑力的乌托邦理想。如果说鲍照和庾信在他们著名的作品中把世间的不幸诗意化了,那么陶渊明则诗意化了世间的幸福。在中国文学的漫长历史中,桃花源情结成了一代代文人渴望独善其身的那种普遍而又古老的幻想。也许正是这种幻想在金庸作品中的屡次出现,才使人觉得他始终和传统保持一致。然而,这种幻想的实质在金庸那里却是似是而非的。
大多数读者可能都会认为《射雕英雄传》中的桃花岛和《神雕侠侣》中的古墓是桃花源情结在金庸作品中的典型。的确,桃花岛和古墓在地理位置上正如同桃花源一样与世隔绝,人间的痛苦和变幻在桃花岛迷宫般的道路和古墓穴口的千钧巨石外悄然流逝着,但此间的居者却并不是为了逃避客观世界的痛苦,而是为了逃避主观的忧郁消沉的深渊。黄药师在伤心之际引贾谊的文章说:“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这正说明了处在世界上任何位置的人,都不过是带着肉体和心灵的寂寞绝望与万物一同日日夜夜地忍受煎熬。桃花岛和古墓对于黄药师和林朝英等人来说不过是覆盖在深渊口上的一层稀薄物质,只能勉强支撑体重罢了。这种属于现代人意识的绝望感尽管被金庸落实在爱情主题上,但桃花源情结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思想内核却因此打破了。
如果说桃花源的居住者是被环境赋予了其存在的意义,桃花岛和古墓则几乎对于所有的居住者来说都是只有被动性。而以黄药师和杨过这两个反传统的个人主义者作为桃花岛和古墓精神上的主人,正是在深层意义上对指向过去的乌托邦的桃花源情结的解构。金庸在黄药师和杨过这两个号称东邪西狂的人身上突出地表现了他嘲弄传统观念的爱好。“每非汤武而薄周孔”的黄药师对传统观念所持的态度一直是永不减退的愤怒攻击。他为陆冠英和程遥迦完婚的一幕是《射雕英雄传》所能给予读者的最好的礼物之一,不能欣赏这一幕也即意味着肯定禁欲主义;杨过与小龙女的恋情本央就超越了一切的传统价值观念,其意义正在于表现个人主义精神对传统秩序的反叛,他们最终的成功既是爱情的胜利,也是现代意义上的昂扬精神的胜利和意志的胜利。
Ⅶ (1)金庸小说中体现了哪些现代精神,请尝试归类。
民族团结
正能量
自由平等
急公好义
Ⅷ 金庸作品中,蕴含着哪些文化内涵
金庸作品中,最显而易见的是儒家文化。
最为代表的是《射雕英雄传》。其中里面的很多代表人物都是以天下为己任,很愿意出世入仕的。有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也是经常出现。就以里面的郭靖为代表,郭靖是一代大侠,惩奸除恶,作为儒家文化的代表性人物,有时跟杨过会显得截然不同,没有那股江湖气,更多的是一种正气和作风。
而且,金融笔下的人物更包含了很多传传统的通俗文化,将武侠小说推到一个高度,曲高和寡的艺术表达手法变得通俗化,达到了一种艺术化的效果。
Ⅸ 金庸各时代的作品表现了什么思想
《射雕英雄传》是将家族仇,民族恨融合在宋、金、蒙古的混乱时代中的一部鸿篇巨制,情节与主要矛盾是再平凡不过了,不过却塑造出“中原五绝”-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经典形象,令人回味无穷!《神雕侠侣》是部写情的小说,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几乎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印象最深的是元好问的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天龙八部》处处充满了”佛学“,其中纠葛的情感堪称金庸小说之最,正应了“有情皆孽,无人不冤”,最喜欢乔峰与阿珠,可惜天不遂人愿,有情人始终天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