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小说 » 骆玉明读武侠小说

骆玉明读武侠小说

发布时间: 2022-04-23 08:24:27

㈠ 适合大学生阅读的书籍

大学期间应看的60本好书 1张爱玲:《倾城之恋》
2.马格利特·杜拉斯《情人》
3.考林·麦卡洛《荆棘鸟》
4.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5.渡边淳一:《失乐园》《男人这东西》
6.钱钟书:婚姻的镜子——《围城》
7.劳伦斯:《虹》《爱恋中的女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8.泰戈尔:《飞鸟集》《草叶集》
9.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10.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缓慢》
11.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
12.雪儿·海蒂:《性学报告》
13.德克旭贝里:《小王子》 第一章 假如爱情
14.让我来成全你的幸福——小仲马《茶花女》
15.灵魂的哲学与博——司汤达《红与黑》
16.越过爱情,看见备暧花开——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17.我爱你,与你无关——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8.这简直像戏一样——威廉·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19.爱永远不用说对不起——西格尔《爱情故事》
20.山在那里,你在心碎中微关——岩井俊二《情书》
21.充满暗礁的爱情海洋——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22.爱情终究成了一种传说——阿兰·德波顿《爱情笔记》
23.温柔而坚强——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24.粉色的小爱情——堀川波《我就喜欢你这样的地方》
25.有天堂,但是没有道路——北村《玛卓的爱情》
26.美与爱是独立的——川端康成《雪国》 第二章生命本真
27.难缁糊涂的爱情与婚姻——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28.战火中成长的美丽与坚强——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29.用哲学来思考——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30.奥德修斯式的传奇——雨果《悲惨世界》
31.二十四小时,路过爱,走过禁区——霍桑《红字》
32.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曹禺《雷雨》
33.值得一生的等待——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34.再翅生命的人——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5.只有渺小的人物,没有渺小的爱情——西奥多·德莱塞《珍妮姑娘》
36.黄叶铺满地,我们已不再年轻——路遥《平凡的世界》
37.生佝寂寞,死的单调——萧红《呼兰河传》
38.爱上你的心——雨果《巴黎圣母院》
39.爱和欲的煎熬——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40.我的成长与战争共呼吸——安妮·弗兰克《安妮日记》
41.沉重的枷锁——张爱玲《金锁记》
42.在自我面前忏悔吧——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43.片刻的浮华盛世——莫泊桑《项链》
44.战争,让女人走开?——瓦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45.包容的爱还是彻底的恨——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第三章诗意盎然
46.从“黑暗意识”中苏醒——翟永明《女人》
47.溶解心灵的秘密——舒婷《舒婷诗集》
48.爱,我们曾共同用有——叶芝《当你老了》
49.你最荚的气质足自由——惠特曼《草叶集》 第四章非常生活 50.此幸福,彼幸福——杨绛《我们仨》
51.成长是日的,爱足过程——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
52.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婚娴——老舍《离婚》
53.一个女人的城市传奇——王安忆《长恨歌》
54.爱情与食物的辩证关系——徐坤《厨房》
55.勇敢地被启蒙——高尔基《母亲》
56.跳来跳去,你跳得出生活吗——契诃夫《跳来跳去的女人》
57.棘心天天,母氏劬劳——苏雪林《棘心》
58.有时候,钱也是安全感——亦舒《喜宝》
59.一切只是私人生活——陈染《私人生活》
60.让它变成事实吧!——王小波《黄金时代》

㈡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哪位前辈读过请问怎么样

总体看来体系思路还是比较清晰,但是内容比较深,不太适合没有基础的人读,观点还是很鲜明的。如果你不是本专业的人,建议你先读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袁行霈的或者是上海古籍郭预衡的,然后再看这本,这样比较容易理解。

㈢ 骆玉明的著作目录

⒈徐文长评传(骆玉明、贺圣遂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
⒉南北朝文学(骆玉明、张宗原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⒊纵放悲歌------明中叶江南才士诗,香港中华书局,1991。另有江苏古籍出版社版。
⒋老庄哲学随谈,香港中华书局,1994。
⒌中国文学史三卷本(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⒍中国文学史(新著)三卷本(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印行中。
⒎近二十年文化热点人物述评,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⒏《世说新语》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9.《诗里特别有禅》,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
其它:负责辞海1989、1999年版中国古代文学先秦至南北朝条目修订,为上海辞书出版社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担任审稿工作。

㈣ 《中国文学史》全集_by章培恒、骆玉明_txt下载免费全文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B-jTrEmjU3mylsye3Uj-qg

提取码: cueh
小说名称:中国文学史
作者:章培恒、骆玉明
类型:文学
连载状态:已完结
字数:964288字
简介:《中国文学史新著》体现了浓郁的个性色彩。周谷城的《中国通史》、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朱东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等皆为个人所著,《中国文学史新著》继承了复旦大学学者个人著史的传统,许多章节都融入了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


㈤ 章培恒的学术成果

章培恒先生主要学术成果,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历年发表的一百余篇论文,大多已收入《献疑集》(岳麓书社,1993)、《灾枣集》(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和《不京不海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三书中;
二是以专著形式发表的《洪升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中国文学史》(主编之一兼作者,复旦大学出版杜,1996)和《中国文学史(新著)》(第一主编兼主要作者,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三是由他单独主持或与其他专家共同主持的大型集体项目如《辞海》的中国古代文学分科、《新编明人年谱丛刊》等。 1979年出版专著《洪升研究》,对清初戏剧家洪升的生平作了系统的考订和研究,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该书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和中国戏剧家协会理论著作奖。
章培恒教授与骆玉明教授共同主编了《中国文学史》,1996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学术界和读书界引起了较强烈的反响,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研究上的一种突破。 后又编成《中国文学史新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从人性发展的视角对中国文学史进行描述,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研究上的突破,具有广泛影响。
1985年编纂《全明诗》(集体科研项目),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1979年修订《辞海》他担任分科主编(负责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和编委。合编大型丛书《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和 《近代小说大系》(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巴蜀书社出版),《中国禁书大观》(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其中的《中国禁书简史》 (己由日本新潮社出版日译单行本),《新编明人年谱丛刊》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论文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考证性的,其所提出的看法大都与学术界占主导地位的见解有相当大的距离,如关于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作者,解放后的中国研究学者都已肯定为吴承恩,他却认为吴承恩所作《西游记》为游记性质的作品而非通俗小说,发表了《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等几篇论文加以论证。中国现已有部分研究者接受他的观点。此类论文中的大部分收入其论文集《献疑集》,于1993年由岳麓书社出版。该书曾先后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和国家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
另一类论文是对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重新加以剖析(上起先秦,下迄近代)。其所得出的结论,或为以前的研究者所未尝言及,或与流行的见解相歧异。前者如《金圣叹的文学批评》、《中华文史论丛》 第三辑,与人合作),联系金圣叹的哲学思想以研究其文学批评,为前人所未及;后者如《李梦阳与晚明文学新思潮(日本《古田敬一教授退官纪念中国语言文学论集》),将李梦阳作为晚明文学新思潮的先驱,与通常把李梦阳仅仅视为晚明文学新思潮的批判对象的观点大相径庭。这些也都为同行所重视。
论《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4年01期)
论晚清谴责小说的思想倾向(《学术月刊》1964年12期)
论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学术月刊》1966年04期)
再论李贺诗歌与形象思维——答王文生同志(《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04期)
关于洪升生平的几个问题——读《洪升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关于屈原生平的几个问题(《学术月刊》1981年10期)
李梦阳的一个侧面——古文辞的平民性(吉川幸次郎、章培恒,《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02期)
《儒林外史》原书应为五十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施彦端是否施耐庵(《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6期)
《儒林外史》原貌初探(《学术月刊》1982年07期)
论《金瓶梅词话》(《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04期)
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展望(《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5期)
关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小注的作者(《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再谈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再谈《金瓶梅词话》的写作时代(《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李梦阳与晚明文学新思潮(《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评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再论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评价问题——兼答刘世南君(《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明代的文学与哲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从《诗经》、《楚辞》看我国南北文学的差别(《中国文化》1989年01期)
关于《水浒》的郭勋本与袁无涯本(《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被妻子所弃的诗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与李白的婚姻生活(《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年01期)
研究近代文学 首先须研究近代诗(《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封神演义》作者补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神圣忧思录:杂谈中国戏曲的前景——以昆曲、京剧为中心(《上海戏剧》1994年01期)
从游侠到武侠──中国侠文化的历史考察(《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说“冲冠一怒为红颜”(《上海文学》1995年06期)
关于现存的所谓“宋话本”(《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关于中国文学史的思考(章培恒、骆玉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论五四新文学与古代文学的关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中国诗歌里的酒(《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02期)
关于李陵《与苏武诗》及《答苏武书》的真伪问题(章培恒、刘骏,《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0年来的巨大成就——中国文学学科的回顾与瞻望(《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8年Z2期)
关于中国文学史的宏观与微观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人性、美感及文学的发展(章培恒、骆玉明,《文学报》2000年6月1日)
从“论”说“史”……(《文学报》2000年7月6日)
今天仍在受凌辱的伟大逝者(《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12期)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兼及“近代文学”问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传统与现代:且说《玉梨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02期)
关于《三国演义》的黄正甫本(《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关于五卷本《东坡志林》的真伪问题——兼谈十二卷本《东坡先生志林》的可信性(章培恒、徐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玉台新咏》为张丽华所“撰录”考(《文学评论》2004年02期,第5~17页)
关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形成过程与写作年代(《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必须重视汉语言文字的发展特点——谈一种关于写作的无理要求和批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余秋雨何曾剽窃我的著作——一场闹剧及其背后(《艺术评论》2005年09期)
再谈《玉台新咏》的撰录者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关于《大招》的写作时代和背景(《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6年02期)
经济与文学之关系(《学术月刊》2006年05期)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意义和效应(《河北学刊》2006年05期)
《玉台新咏》的编者与梁陈文学思想的实际(《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明代徽州文学研究》——一部地域性文学研究中的优秀之作(《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8月4日)
不尚空论,言必有据——读谈蓓芳《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论考》(《文学报》2006年12月28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古籍整理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04期)独立思考与细心求证(《光明日报》2000年8月10日)
不能欣赏昆曲是知识分子素养上的缺憾——关于保存和复兴昆曲的几点设想(《文汇报》2001年8月18日)
规范文科学术刻不容缓(《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12期)
关于建立学术规范的两点建议(《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1期) 《三国演义辞典》前言(《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三国演义辞典》序(《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02期)
武侠小说的再认识(代序)(《武侠世界的怪才——古龙小说艺术谈》,曹正文著,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年)
《全明诗》前言(《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江盈科集》序(《书屋》1997年04期)
人性的解放与形式的演进——《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序(《文汇报》2007年7月17日)
评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古籍整理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04期)
独立思考与细心求证(《光明日报》2000年8月10日)
不能欣赏昆曲是知识分子素养上的缺憾——关于保存和复兴昆曲的几点设想(《文汇报》2001年8月18日)
规范文科学术刻不容缓(《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12期)
关于建立学术规范的两点建议(《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1期) 美好的中文(章培恒、陈村,《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5期)
关于中国文学研究的古今贯通——章培恒教授访谈录(章培恒、宋荣,《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22期)
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章培恒先生学术访谈录(章培恒、马世年《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㈥ 求骆玉明的《司马迁,关于生与死的话题》300字以上的摘要。

一个专制而思想萎顿的时代
关于这个话题,先做一个归纳总结的话,就是在司马迁和汉武帝之间爆发了一场真正的斗争。一方面,是拥有全部权力、作威作福的,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少见的具有大智慧、大魄力的一个君主或者说一个暴君;另一方面,是一位具有超人的智慧和崇高的人格、对人的珍贵有非常深切的理解和渴望的一个普通的文士。在专制的权力面前,一个思想者,一个尊贵的人,他可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这是司马迁给我们做出的一种榜样和一种启发。
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帝王,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原来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的体制,这种大一统的体制从秦始皇开始建设,但是秦很快就崩溃了。历史当中积蓄的那种冲突力量,在秦始皇时代不能够平静下来,所以这种建立大一统帝国的努力,不可能在一代人中完成。所以到汉王朝建立以后,它还是封建制和君宪制的一种扭合。一直到武帝时,中国的大一统王朝才真正建立,集权制度才真正得以实现。
《史记•汲黯传》里说到武帝这个人,是“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说他表面上讲究仁义,可是内心是一个“多欲”的人。武帝时代的高级官员出身都是很低的,因此官僚阶层没有跟皇权相抗衡的力量,原来的分封制——诸侯分封制、同姓王分封制,经过文景时代也被一步步地削弱了,也就是说整个国家的权力集中到一个人手里。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个人意志的膨胀和一种疯狂。武帝在他的统治时期所做的事情,如果说得简短一点的话,就是耗尽天下的财力来满足自己的权力意志和享乐欲望。同时又表现出一种很凶暴的个性,没有一年不杀大臣。归结起来,这是一个意志强烈、权力强大、个性非常桀骜而且性格相当残暴的君主。
实际上,中国的历史从武帝时代就发生了大变化。我举两篇文章为例来作一点点说明。汉代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就是东方朔的《答客难》。战国时候苏秦、张仪都凭借自己的才能辅佐帝王,身居卿相之位,做下了不朽的事业。当今据大家认为,东方朔“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好学乐道”,“智能海内无双”,为什么到现在只不过是一个侍郎?东方朔“喟然长息,仰而应之”,说:“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那么这种专制权力的膨大会导致什么呢?导致人才的凋零、思想的萎顿,同时也导致士大夫人格的懦化。
另外一个材料是苏东坡的弟弟苏辙的文章《私试进士策问二十八首》里面所说的。“西汉自孝武之后,崇尚儒术,至于哀、平,百余年间,士之以儒生进用”,但是“功业志气可纪于世者,不过三四”。这就是苏辙所认识到的武帝的历史功绩、历史贡献。
从史实分析来说,一方面我们看到武帝是一个了不起的帝王,但是另外一方面,武帝在历史上所造成的这种破坏、这种思想和学术的萎缩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
如果我们从中国历史的源头说起的话,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社会状态相当混乱的时代,但是从思想的创造来说,它是一个极其富于创造性的时代。进入秦汉,秦虽然有钳制思想的意图和政策,但是毕竟没有达成这个目标。历史的活力仍然在涌动,所以在秦汉之际那个时代,社会处于一种非常动荡的状态中,人们的思想、情感还是很强烈、很活跃的。读《史记》里描述秦汉之际的历史,会觉得那就像一部英雄史诗。那么多人挤在历史舞台的出口处,每个人都希望登上这个舞台淋漓尽致地表演一番——张良在博浪沙拿个大铁锤去砸秦始皇的车子,没砸成,遇到一个老头儿黄石公,得了一本书,半夜里偷偷地不断地读,读得天下之道、治天下之道。始皇东巡的时候,跑到沛下,刘邦叹息说“大丈夫不当如是也”。跑到会稽,项羽又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也”;陈胜在种地,腰酸背疼了,抬起来捶捶腰,说了一句,“苟富贵,勿相忘”。读秦汉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么多的人那么热烈地渴望着在历史上表现自己、造就自己。历史的这样一个涌流尽管不断受到阻遏,但是一直以一种力量来表达着自己。
但到了汉武帝时,落下了闸门。士大夫们黯然失色,他们的意志再也不能够得到表达,他们的思想再不能够得到陈述,他们的人格蒙上了灰尘。这就是苏辙所说的,整整一百多年,没有值得称道的人物了。

㈦ 纵放悲歌by骆玉明全文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CHKbtb5lN4w5hr2M2yog1A

提取码:q1dk
本书谈论的对象是明中叶江南才士诗。明中叶时,江南城市在全国来说,经济最发达,思想最活跃,文学艺术也最早表现出新的趋势,其主要代表就是人们通常称之为“才士”、“才子”的一批文人,最有名的,就是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徐渭。他们的诗歌集中体现了强烈的个性精神与社会势力间的对抗。“纵放”是诗人自傲自负的性格和自由精神的显现;“悲歌”则是在社会的压抑和自我的矛盾中怅惆失路的产物。

㈧ 骆玉明的主要论文

⒈论“不歌而颂谓之赋”,文学遗产1983年第3期。
⒉谢灵运之评价与梁代诗风演变(骆玉明、贺圣遂),复旦学报1983年第6期。
⒊徐渭家世考略(骆玉明、贺圣遂),复旦学报1984年第2期。
⒋四声猿写出作年代考,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丛考第2辑。
⒌评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杂家1986年创刊号。
⒍〈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补遗(陈尚君、骆玉明),文学遗产1987年第1期。
⒎〈南词叙录〉非徐渭作(骆玉明、董如龙),复旦学报1987年第1期。
⒏从古诗十九首到陶渊明,上海文论1989年第4期。
⒐枚皋生年考,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第3辑。
⒑傅毅生年考,中华文史论丛1987处第一辑。
⒒高蹈与委顺的合一——〈庄子〉新评,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文化名著新评。
⒓阮籍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文学畸人。
⒔说雅俗,艺术世界1990年第4期。
⒕中国传记文学家朱东润,读书1991年第6期。
⒖百年万从事,词气浩纵横——朱东润先生和他的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中西学术第2辑。
⒗关于中国文学史的思考(章培恒、骆玉明),复旦学报1996年第4期。
⒘宫体诗的当代批评及其政治背景(骆玉明、吴仕逵),复旦学报1998年第2期。
⒙关于胡适的〈白话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胡适〈白话文学史〉卷首。
⒚〈古典与现代之间——胡适、周作人对新文学源流的回溯及其中的问题〉,〈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
其余散见于内地、香港、台湾各种报刊杂志的各类文章数百篇。

㈨ 如何理解《世说新语》所表达的文化价值

《世说新语》网络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_aYCflDjzaRNDpl5FlPayA

提取码: 1mhi

世说新语》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一部著作能够被称为经典,必须是在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特殊的并且是不可替代的价值,容载了丰富且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信息,并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过不可忽视的影响。《世说新语》是一部采辑旧文编理而成的书,内容又只是分门罗列篇幅短小的人物故事乃至名流的片言只语,它何以可置于经典之列呢?

热点内容
超虐的短篇现代言情小说 发布:2025-05-15 14:45:08 浏览:689
有什么好看网王类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5-15 14:24:52 浏览:191
上门女婿叶辰小说免费21 发布:2025-05-15 13:38:56 浏览:727
非言情的穿越小说 发布:2025-05-15 13:37:40 浏览:666
女主叫连翘的玄幻小说 发布:2025-05-15 13:30:29 浏览:288
小说日本贵族名字 发布:2025-05-15 13:29:37 浏览:599
言情小说经典现言 发布:2025-05-15 13:21:52 浏览:434
好看的肉多的言情总裁小说免费下载 发布:2025-05-15 13:08:55 浏览:807
2018轻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5-15 11:58:16 浏览:722
科幻小说主角姓岳 发布:2025-05-15 11:51:51 浏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