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中什么丹药保命
① 武侠小说中都有哪些毒药,列举一下
[ZT]武侠小说中常见的毒药~
断肠草
看过《神雕侠侣》的同志一定会记得杨过中了情花之毒后是怎么解毒的,那就是用断肠草以毒攻毒。断肠草原来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根本不是象书中说的那样是小草,而是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具原书上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
断肠草—还有一说是雷藤(《中药大辞典〉)绿豆、金银花和甘草实际上是万用解毒药,同样的还有荔枝蒂、生豆浆等。
雷公腾
雷公腾生于山地林缘阴湿处。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根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夏秋采。
【功能与主治】雷公藤有杀虫、消炎、解毒之效,是我国江浙一带菜园中广泛使用的杀虫剂,有祛风,解毒,杀虫功能。也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麻风等。其根、叶、花均可捣烂外敷,但用根敷后,过半小时须取去,否则起泡。
【中毒症状】潜伏期一般2小时左右如煎服或同时饮酒的症状就出现更早,且更严重。一般死亡时间约在24小时左右,最多不超过4天。中毒开始出现头晕头痛、心悸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肌肉疼痛、嚎叫挣扎、四肢麻木或抽搐、肝肾区疼痛。血便、少尿、浮肿,偶有血尿、尿储留、血压下降、唇甲发绀,严重时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偶因心肌损害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鼻出血、吐血水、全身及寒丸疼痛,后期毛发脱落,皮肤接触时可引起炎症。
【解救方法】1、毒后能度过5天,预后较好。接触中毒者应立即脱离现场。。
2、治疗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肝肾区疼痛、尿中出现蛋白及血清转氨酶升高时应立即停药。
3、尽快催吐、洗胃、导泻、灌肠。
4.、静脉输入10%葡萄糖水或5%葡萄糖盐水。
另;对症治疗:如肺水肿、心原性脑缺血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钾及严重尿毒症等均应按常规方法进行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钾及严重尿毒症时,立即应用透析疗法常有良效。腹痛用阿托品,神经症状可用安定等。
另一种断肠草—钩吻,也就是葫蔓藤,又名野葛、毒根、胡蔓草、除腥、黄藤、断肠草、吻葛(这两个见于《梦溪笔谈》)朝阳草、大茶药、大茶藤、虎狼草、梭葛草、大炮叶,黄花苦晚藤、黄猛菜、发冷藤、藤黄、大茶叶(广西名)大鸡苦蔓等。是马钱科植物(荆蛮兄,我见到的资料如此)一年生藤本。喜阳、卵状长圆叶对生,开小黄花,5萼漏斗状,卵状蒴果,花期8-11月、果12-2月。浙、闽、粤、滇、黔、桂都有分布。全株含钩吻素子(最多)、寅(最剧)、卯、甲、丙、辰、乙等生物碱。
钩吻素寅动物实验致死量为0.8mg/kg(够狠)症状为呼吸麻痹,钩吻素乙症状同,但有趣的是,此时动物心脏仍跳动,而且麻黄碱等物质无明显的解救作用,这就证明钩吻素不是作用于中枢神经或末梢神经,根据中毒后有肌肉虚弱表现,故一般认为其是作用在脊髓运动神经元上的。钩吻素甲毒性较弱,可用作镇痛剂与阿斯匹林合用效果更好,但它们都没有麻痹神经节的作用,这与箭毒科不同。对肾上腺素和平滑肌也有抑制作用,也就是说可以抑制心脏和使血压下降。
钩吻素类(主要是钩吻素甲)可以治疗神经痛尤其是三叉神经痛(好啊!有点医学知识的都知道三叉神经痛有多讨厌!)还可治疗急性脊髓灰白质炎(更好了!)不过要命的是这东西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差无几,用起来总叫人提心吊胆的,一旦呼吸有异常就要赶快采取措施。(它还真能治一些讨厌的病,看来金大侠胡扯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根据)外用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痛、痈疽、金创等。
中毒症状为:神经肌肉麻痹、复视、消化道灼痛、呕吐、腹泻、腹涨或便秘、心跳先快后慢、呼吸困难、虚脱等。前面提到钩吻素作用在脊髓运动神经元上,这就使对它的处理比较棘手,无特效药,一般的急救方法是洗胃、催吐、导泻等,中药可用三黄汤(黄岑、黄莲、黄柏、甘草)灌服,或金银花榨汁和黄糖灌服等,还有一个偏方:鲜羊血乘热灌服也有效果。
鸩酒
鸩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比鹰大,鸣声大而凄厉。其羽毛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大,几乎不可解救。但考虑实际情况,估计这只是传说,久而久之鸩酒就成了毒酒的统称。一种说法:鸩不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实际存在,即食蛇鹰,小型猛禽比鸡大不了多少,在南方山区分布较广,如武当山地区。因其食蛇故被误认为体有剧毒,道士做法时的“禹步”经考证即为对其捕蛇时动作的模仿。还有一种说法,鸩是一种稀有未知鸟类,被人捕杀干净。
鹤顶红
也常在小说中出现,但查阅所有书籍,都没有这个条目,鹤有鹤肉、鹤骨和鹤脑可入药,但都无毒,而且都是滋补增益的药。比方鹤脑,可增强目力,使人夜能见物。鹤顶红究竟是什么,查了一些不太正式的文章,说鹤顶红其实是红信石。红信石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种天然矿物,加工以后就是著名的砒霜。可能是因为红信石是红色的就用了鹤顶红这个名字,传说古时为官者将它藏在朝冠中,必要时用来自杀,方为可信。砷进入人体后,会和蛋白质的硫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可以阻断细胞内氧化供能的途径,使人快速缺少ATP供能死亡,和氢氰酸的作用机理类似。
番木鳖
就是马钱子,是马钱科植物马钱子和云南马钱子的种子。扁圆形或扁椭圆形,直径1.5~3cm,厚0.3~0.6cm。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表面有茸毛。边缘稍隆起,较厚,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质坚硬。毒性成分主要为番木鳖碱(Strychnine,C21H22O2N2,即土的宁)和马钱子碱(Brucine,C23H26O4N2)。主要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据说还可用于重症肌无力。中毒症状是最初出现头痛、头晕、烦燥、呼吸增强、肌肉抽筋感,咽下困难,呼吸加重,瞳孔缩小、胸部胀闷、呼吸不畅,全身发紧,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作极度收缩、对听、视、味、感觉等过度敏感,继而发生典型的土的宁惊厥症状,最后呼吸肌强直窒息而死。解毒方法是使用中枢抑制药以制止惊厥,如阿米安钠、戊巴比妥钠或安定静注。然后洗胃,再后用甘草、绿豆、防风、铭藤、青黛(冲服)、生姜各适量水煎服,连续服4剂。
天然砒霜
化学成分As2 O3,等轴晶系六八面体晶类。 单晶晶形为八面体, 也有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星状、皮壳状、毛发状、土状、钟乳状。 白色有时带天蓝、黄、红色调,也有无色, 条痕白色或淡黄。玻璃至金刚光泽, 亦有油脂、丝绢光泽。摩氏硬度1.5,比重3.73-3.90,解理完全,断口贝壳状,性脆,溶于水,有剧毒。
砒石
为天然产含砷矿物砷华、毒砂或雄黄等矿石的加工制成品。又名信石。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责州等地。商品有红信石及白信石之分,药用以红信石为主。凡砒石,须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或以绿豆同煮以减其毒。研细粉用。砒石升华之精制品为白色粉末,即砒霜,毒性更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少数为选取天然的砷华矿石,多数为加工制成。加工方法很多,兹举老法和新法各一种如下:①老法 将毒砂砸成小块,除去杂石,与煤、木炭或木材烧炼,然后升华,即为信石,此法设备简单,但有害健康。②新法 选取纯净的雄黄,砸成10厘米上下的块,点燃之,使雄黄燃烧,生成气态的三氧化二砷及二氧化硫,然后通过冷凝管道,使三氧化二砷得到充分冷凝,即为信石。二氧化硫另从烟道排出。
【炮制方法】:去净杂质,砸碎,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研为细粉。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砒石,用小瓷瓶子盛后,入紫背天葵、石尤芮二味,三件便下火煅,从己至申。便用甘草水浸,从申至子,出,拭干,却入瓶盛,于火中煅,别研三万下用之。” ②《日华子本草》:“砒石,醋煮杀毒乃用。”
【考证】:出自《开宝本草》①《纲目》:“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信州,故人呼为信石,而又隐信字为人言。”“医家皆言生砒轻见火则毒甚,而雷氏治法用火煅,今所用多是飞炼者,盖皆欲求速效,不惜其毒也,曷若用生者为愈乎。”②《内科新说》:“信石有大毒,服之令胃热剧,骤生大炎,甚至溃烂而死,至痛至苦。信石虽有大毒,少用些微入药,则大有功力。作信石水母,用上等信石一钱二分,加盐二钱,雨水一斤,微火熬至十二两,碱与信石融合,两俱不见,是为信石水母。每用信石水母一两,加清水十二两,每服一两,日服二、三次,计服每一两,雨水中仅有信石十二分厘之一耳。此水治发寒热疟证,大有效验,并能治皮病各种癣。”
【生药材鉴定】:有红信石、白信石两种,药用以红信石为主。①红信石 又名:红矾、红砒。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白色,有黄色和红色彩晕,略透明或不透明,光泽玻璃状、绢丝状或无光泽。质脆,易硕碎。气无。本品极毒,不可口尝。以块状、色红润、有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②白信石 又名:白砒。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无色或白色,透明或不透明,光泽玻璃状、绢丝状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气无。本品极毒,不可口尝。以块状、色白、有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以上药材,产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显微鉴定: 本品于偏光镜下:无色透明。高正突起。折射率N=1.75,具交错解纹理。正交偏光镜下,显匀质性。
【中药化学成分】:砒石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或名亚砷酐(Arse-nous oxide, Arsenous acid anhydride, As2 O3),白色,八面体状结晶,三氧化二砷加高热可以升华,故精制比较容易;升华物普通名砒霜,成分仍为As2 O3。红砒是除含AS2 O3外尚含红色矿物质的一种砒石。 主含六氧化四砷,As4O6,如含三价铁及硫化物则显红色;天然品经分析尚含少量锡、铁、锑、钙、镁、钛、铝、硅等元素;加工品的杂质成分取决于原料和加工过程。
【中药化学鉴定】:取本品少许置闭口管中缓缓加热,有白色升华(As4O6)(纯品137℃升华)生成。(1)取少许上述升华物加水2ml,加氢氧化钠试液4滴,煮沸使溶,冷后加硝酸银试液2 滴,产生黄色沉淀。(2)另取上述升华物少许,加少量水煮沸使溶解,即生成亚砷酸,加硫化氢试液及浓盐酸后生成絮凝状黄色沉淀。尚可用X射线衍射法、差热热重分析法和红外光谱法进行鉴定。
致死剂量0。1-0。2克
麻痹型:当极大量的砷进入体内,出现中枢神经麻痹症状,发生四肢疼痛性痉挛,意思模糊、澹妄、昏迷,数小时内死亡,此型少见。急性型:出现明显的胃肠炎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水样,有时带血,严重者酷似霍乱,一两天内死亡。此型多见。——引自《中国法医学》
金刚石
具有疏水亲油的特性,当人服食下金刚石粉末后, 金刚石粉末会粘在胃壁上,在长期的摩擦中,会让人得胃溃疡, 不及时治疗会死于胃出血, 是种难以让人提防的慢性毒剂。文艺复兴时期,用金刚石粉末制成的慢性毒药曾流行在意大利豪门之间。
夹竹桃
据法医学资料,致死剂量20-30 片叶子,全身有毒。
乌头
毛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株高60-120cm,叶互生,革质,卵圆形,三裂,两则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再3裂,边沿有缺刻。5萼圆锥花序,花瓣2,果实为长圆形,花期6-7月、果7-8月。辽、豫、鲁、甘、陕、浙、赣、徽、湘、鄂、川、滇、贵、都有分布。
乌头这个名称一般指的是川乌头,还有草乌头,一般指的是野生种乌头和其他多种同属植物,比如北乌头(蓝乌拉花)、太白乌头(金牛七)等,是中药学上的名称。
乌头含有多种生物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川乌碱甲、川乌碱乙(卡米查林)、塔拉胺等。
乌头碱的毒性表现为:
1、可突然加快心率、引发心率紊乱,解剖证明死于乌头碱中毒者的心脏收缩如桑椹状。
2、可扩张血管,迅速使血压下降。
3、影响肾上腺的活动,特别是能显著的降低抗坏血酸的含量。
4、抑制中枢神经,呼吸中枢。
中毒表现为:呕吐、腹泻、昏迷、肢体发麻、呼吸困难、脉搏血压体温下降、心率紊乱(这好像都是些废话)
急救一般用大剂量阿托品(托品碱可缓解心脏中毒,类似还有普路卡因、抗组织胺、奎宁丁)、利多卡因、干姜和甘草、金银花、绿豆、犀角等中药。黄芪、远志、牛奶等也有一定效果。古时的标准军用毒药,涂抹兵器,配置火药,关公刮骨疗毒就是疗得乌头的毒。
短柄乌头(雪上一枝蒿)
附子是乌头(特指川乌头栽培品)的旁生根,也叫子根,中医讲究在夏至和小暑之间发掘,好像是因为什么“其性辛甘,大热”的缘故,这时的未加工品称“泥附子”。之后用盐卤和食盐混合液浸泡再晒干的叫“盐附子”,用卤水煮沸再用较稀的卤水浸过后用黄糖、菜油调色再蒸熟晒干的叫“黑顺片”(黑附子),不用黄糖、菜油调色直接蒸熟晒干用硫漂白的叫“白附片”(明附片、雄片)。因其“性辛甘,大热”中医多用于各种“寒疾、风疾”比如伤寒、中风、风湿等,现在还多制成注射液用来治疗心力衰竭。
附子的毒性同乌头,但比较弱,只不过它是一味常用药,所以中毒情况也较多见,但是很少有死亡的。一般的附子中毒多有患者本身因素在其中,比如有过敏体制什么的,只要抢救及时不会有危险的,具体措施和对付乌头中毒一样。
另外参附汤是中药中最后的急救手段,用来调命的。但那个东西不能急用,需要久煎,所以中医院就只能整天煎着那么一锅。
见血封喉
又名“毒箭木“、”剪刀树“,国家保护的濒危植物,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种类之一。
树汁呈乳白色,剧毒。一旦液汁经伤口进入血液,就有生命危险。古人常把它涂在箭头上,用以射杀野兽或敌人。秒杀。
原产东南亚。我国海南,西双版纳植物园中可见。
(图略)摄于儋州海南热带植物园.据估计,理论上这棵树足以放倒全海南人民
奎宁
这是什么东西就不用我多说了,地球人都知道的。它除了能够有效杀灭疟疾原虫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堕胎,(一向很怀疑那帮骄奢淫逸的欧洲殖民贵族要那么多的奎宁究竟实干什么用的,尤其是耶稣会的那帮道貌岸然的家伙们)
奎宁可以破坏平滑肌肌原蛋白,使平滑肌发生有节律的收缩,(有些像疟疾打摆子啊,有趣)想一想妊娠中的子宫平滑肌发生有节律的收缩会有怎样的结果?但同时,过量的奎宁会抑制心肌并引起血管扩张,还会扰乱汗腺分泌会导致脱水,刺激消化道引发内出血。最后导致心肺等的功能衰竭。
奎宁的致死量为8g,因其易于吸收,一般30min内即出现耳鸣、眼花、恶心、呕吐、头昏、口唇发青、体温下降、1-2h内即可死于呼吸麻痹。奎宁还会引起视网膜细胞的变性,严重的会导致视神经萎缩,也就是说奎宁中毒的后遗症很有可能是失明。
奎宁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药(就我所知)急救仍多为洗胃、灌肠,因为它易于吸收,同时又不是高效毒药,(想一想那么苦的东西没人会把它当毒药的)当出现症状时就已经晚了。同样急性酒精中毒也几乎是没救的,而对付比它们厉害的多的砷毒、蛇毒却都有特效药,真有意思,这就是辩证法吧。
最后是最常用的两味中药解毒药。
甘草,中药称为药王,能解各类药物中毒,可惜现在为了挖它,破坏了大片草原,发菜、甘草,宁夏之宝,但为了挖他们,却破坏了宁夏的环境。
金银花,全国大多数地方都有,是很好的饮品。
② 金庸武侠小说中最逆天的“毒药”都有哪些,一粒见效否
情花只长在绝情谷。“入口香甜,芳甘似蜜,更微有醺醺然的酒气,正感心神俱畅,但嚼了几下,却有一股苦涩的味道,要待吐出,似觉不舍,要吞入肚内,又有点难以下咽。也细看花树,见枝叶上生满小刺,花瓣的颜色却是娇艳无比。”
此药颇为神奇,吞服后,“腹中有股热烘烘的气息升将上来,缓缓随着血行,散入四肢百骸之中,说不出的舒服。”服用一年之内,能令人强身健体,但若一年期满不服解药,其中猛烈的毒性就会发作出来,迅速使矮人变高,胖人变瘦,高人变矮,瘦子变胖……总之,将原来身体上的特点反其道而行之。
有一款毒物像迷幻蘑菇,以毒虫七种、毒花七种,捣烂煎熬而成,中毒者眼前出现斑斓彩色,奇丽变幻,如七花飞散,但这之前会先感内脏麻痒,如七虫咬啮。七虫七花膏所用的七虫七花,依人而异,南北不同,共49种配法,变化异方63种。须施毒者自解。
③ 武侠小说里都有哪些逆天的毒药

断肠草是一种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如果大量服用的话会出现恶心、吞咽困难、发热、呕吐、抽搐、四肢麻木、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最后会导致心脏衰竭或呼吸衰竭至身亡。据说神农尝百草也是死于断肠草。但是并没有小说里写的那么邪乎。
④ 玄幻小说里丹药分类,
黄龙丹、金髓丸:练气期十层以下服用有奇效。
合气丹:适合筑基期境界的灵药。
辟谷丹:低阶修士服用此丹可以短时间不必进食。
定颜丹:用于永驻容貌。
筑基丹(升仙丸):用于突破瓶颈筑基。
饲灵丸:古修士专门用来饲养培育灵兽的灵药,可催进灵兽升阶。
修髓丹:自损修为才可炼制出来地救命丹药,只能自己服用,对别人来说是致命的毒丸。
五行血凝丹:修炼煞妖决的修士,在体内凝练出的类似妖兽内丹的东西,可用于凝结煞丹。
煞丹:和金丹一样有延年益寿的奇效,但是会不断的释放煞妖之气,时间一长,会渐渐侵蚀修士的神智。
真元丹:适合筑基中期修士增进修为的丹药。
聚灵丹:适合筑基期修士增进修为的丹药。
炼气散:适合筑基期修士增进修为的丹药。
五色小圆珠:(补天丹)天南传送阵边,烧化五色骸骨时所遗留地奇怪东西。
降尘丹:具有增加结丹几率的灵丹。
分元丹:上古时期丹药。
定灵丹:又叫安魂丹,可以增进修为,还可以定心安魂,减轻心魔入侵。使凝结元婴轻松不少。
长生丹:用寿元果炼制的灵丹,可增加寿元。
补天丹:可弥补灵根的不纯,精炼先天灵根。
增元丹:适合结丹期服用的提升修为的灵丹。
九曲灵参丹:以九曲灵参、玛瑙角、千叶露为原料炼制而成,用于增加结婴几率。
回煞丸:天煞宗秘制丹药,可以激发体内真元,让消耗一空法力马上恢复大半,并激增几分修为。药力过后会损伤一定元气。
造化丹:服用后堕入幻境,体验境界,对化神以下修士有帮助突破境界奇效,只能服用一次。
绎云丹:适合元婴中期提升修为的丹药。元婴初期服用,不但浪费部分药性,还要承受经脉膨胀甚至撕裂地强烈痛苦。
雪魄丸:一种让修炼冰寒属性功法的修士修炼冰寒之力更进一层地辅助灵药。
昊元丹:结丹期修士突破瓶颈增进修为的灵丹。
天尸珠:尸王修炼天尸决后产生的一种类似本命法宝的东西,尸珠中有极厉害尸毒。是修炼法体的最佳宝物,借用此物可将法体修炼到铜头铁臂,水火不浸。
培婴丹:某上古宗门的镇宗灵药,绿色,可洗筋易髓,壮大元婴,使人更容易突破修炼瓶颈。
清虚丹:可以使灵兽保持神智的丹药。
毒龙珠:毒圣门丹药,可强行提升法力的霸道药丸,副作用较大。
血气丹:可使化神期修士寿元延长数十年的丹药。
紫阴丸:可制衡龙吟之质的丹药。
碧焰酒:裂风兽酿制的灵酒,韩立借此突破了结丹中期瓶颈。
雾雨灵茶:天机阁招待客人的灵茶。
万年灵乳:产自灵眼之泉,喝一滴可以瞬间回复全部法力的灵液。
明清灵水:用此水擦拭双目,可以产生明清灵眼神通。
回阳真水:用太阳精火和寒髓为主原料炼制,可以白骨生肉,无限修补肉身地秘药,可以延长修士四分之一的寿元。
灭尘丹:让飞升灵界的修士,去除异界气息。
腾龙丹:以芝龙果为主料炼制,促进炼虚初、中期功法丹药
虚灵丹:也叫太虚妙灵丹,合体期修为者服用后,可以修为大进,极大增加突破合体期瓶颈机率。合体后期大成者服用,对突破大乘瓶颈,也具有一定玄妙奇效。若是在浸泡洗灵池和服用净灵莲前服用一颗,则有一半的几率,能够免除以后修为上的隐患。
灵草篇
玉髓芝、紫猴花、天灵果:炼制筑基丹的主原料。
七星草:制作符纸的材料。
龙鳞果:仙家之果,据说服用之人,可以脱胎换骨,白日飞升。
银角树:只有主干,银光闪闪,长满三角树叶。可净化空气。
霓裳草:别名诱妖草,有十三片圆筒状的卷曲叶子,每过百年展开一片。散发一种古怪味道,能吸引八级以下妖兽,有催生妖兽繁殖作用。被韩立用来诱杀妖兽。
七霞莲:凡人服用后可以起死回生,白骨生肉。修仙者服下可以修为大涨,甚至狂升一阶。
九曲灵参:天地灵气所化灵草,灵性十足。从诞生之日起就会幻化成各种动物或昆虫,能够自行活动,还非常擅长钻土入木,喜欢麝兰兽的粪便。
伴妖草:妖兽洞穴附近的灵草,八级妖兽洞穴附近的是黑色的,八级之下则是灰色的。
寿元果:可炼制长生丹,增加寿元。
天青花:可以暂时强行提高妖兽道行的药物,有副作用。
赤精芝:冰火精芝中的赤精芝,生长在熔岩地火之内。
阴凝草:炼制阴寒类丹药的最佳药引,可让丹药药性增添三分,只有百年期时蕴含地阴寒药性才最强。灵烛果:数尺高翠绿灵草,拇指大小椭圆形叶片,果实火红,上细下宽,酷似红烛。不可移植,果实摘取后药性很快流失,是炼制造化丹的主材料,生吞也可增进修为。
金灵子:炼制化息丹的材料。
金阳芝:火属性灵草,是炼制火属性灵丹的顶阶材料,生于熔岩中。
天元果:吃一颗就可延寿百年的灵果。
补天芝:紫色灵芝,生吃即可精进数十年苦修。
菩提花:果实可解封魂咒。
菀梦果:某种灵果,万年以上呈深紫色。
龙纹草、风灵花:灵渺园残骸内的灵药。
火榴果:肉甜多汁,世俗凡人吃了,有一定的明目奇效。
阴枣:酷似枣子,幽黑发亮,阴年阴月阴日出生之人坟墓上所出,三百年方可成果,再以冤魂怨气用秘术炼制七七四十九日而成。
玉橡树:天地灵木,千年可产一次玉橡胶。
火精枣:蕴含精纯火灵力的灵物,生服此枣可利用火灵力强行突破功法瓶颈,但有将法力强行点燃的危险。
玄冰花:炼制玄冰丹的主原料。只生在万年玄冰之上,难以移植保存。
冰灵果:拇指大小的晶莹浆果,仿若珍珠,鲜美甘甜。果中含有极其精纯的冰寒灵力。
三大神木
天雷竹:三大神木之一,万年天雷竹称为金雷竹,能释放淡金色的辟邪神雷。
养魂木:三大神木之一,可以佩戴身上滋养魂魄元神,慢慢让神识壮大,还可以寄居魂魄,保证神智不散。
灵眼之树:三大神木之一,每隔两百年,灵眼之树就会从根部流出一种叫做醇液的灵液。
材料篇
朱砂:炼制低阶符箓的材料。
铁精:结丹期以上修士才能用真火从纯铁中提炼出来的法宝原料。
铜精:结丹期以上修士才能用真火从纯铜中提炼出来的法宝原料。
银精:结丹期以上修士才能用真火从纯银中提炼出来的法宝原料。
坞石:耐高温,产自极西之地,被黄枫谷建造地火屋。
云精石:炼制二级傀儡的材料。
铁木:制作傀儡的材料之一,万年铁木是制作上古元婴级傀儡的原料之一。
雪灵水、天火液:结丹所须之药物。
膏玉:某种珍惜材料,不在五行之列。
炼晶:铁火蚁进食矿石后,存于腹内的一种罕见的材料,用于加固法宝。
幻梦石:用于传送阵的材料。
玛瑙角:玛瑙兽的独角,炼丹的珍惜材料。
千叶露:八级妖兽洞穴附近伴妖草的汁液。
魄石:阴冥兽晶,阴冥兽体内特有的物质,用于上古傀儡术和鬼道修士修炼。
青金石:又叫吸灵石,非常罕见地炼器材料,除了用巨力可以破坏外,任何法术法宝的灵力都对其无效。
醇液:灵眼之树每隔两百年,从根部流出的灵液,可配明清灵水。
庚精:锐金之宝,用于渗入法宝,使法宝锋利程度上威力倍增。
毒符木:某种材料。
血凤木:炼制上古元婴级傀儡的材料。
罡银沙:银色晶块,仅次于炼晶的一种使法宝更加坚固的罕见材料。
魔髓钻:漆黑如墨的晶石,蕴含惊人的魔气,炼制魔道至宝魔龙刃的唯一材料。
金焰石:炼制三焰扇的重要材料。外部晶莹透明,里面含有火焰状金光。
温石:雪岭山脉的特产。洁白异常,温暖不凉。
火熔晶:炼制顶阶火属性法器的绝佳材料。
晶质化妖丹:妖丹长年搁置,通体晶质化而成。含有奇毒,是炼制飞针类法宝的最佳材料。此种飞针遁速奇快、若有若无,是偷袭的最佳利器。
紫精铜:炼制顶阶法器甚至法宝上佳材料。
血丝银:夹杂着无数道血痕般细丝的银灿灿的矿石。
火锡木、铁角犀灵角、五光木:炼制大衍人形傀儡的材料。
雷灵晶:银白色石块,炼制大衍人形傀儡材料之一。
寒髓:万年冰玉中孕育而出,北夜小极宫的传承宝物,妖兽经历化形雷劫的绝佳保命之物,是炼制回阳真水的主原料。
姜黄晶:产于南疆西部大沙漠千尺之下,材质坚硬无比,可大量容纳土属性灵气,是炼制土御性法宝的上佳材料。
十绝毒
蝮尸之毒:十绝毒之一,碧绿色剧毒。
碧鸠:十绝毒之一,用妖禽碧嘴鸠的口水提炼而成,奇毒无比,气味刺鼻之极。令人难忘。是天下大毒虫的最爱之物。
苦毒:十绝毒之一,无形无色,沾上瞬间就能让修为低浅的修士马上瘫软陷入昏迷。
墨金:乌黑似墨,隐有金芒闪动的古怪金属,稀有炼器材料。
血阳铁、赤日铁:用三名以上修炼火属性功法的结丹期修士元神融合祭炼而成,是炼制阴火法宝的罕见材料。
玉橡胶:天地灵木玉橡树千年一次所产之物,是制作奇门法宝,机关傀儡最佳材料。
离火沙:炼制平山印的材料。
眩光晶:乳黄色晶石,散发着淡紫光晕,令人头晕目眩,炼制大衍人形傀儡材料之一。
五行玉:炼制玉质法宝地顶阶材料。炼制大衍人形傀儡材料之一。
凤木、凝魂石、万轮花:价值和魔髓钻相当的珍惜材料。
本命鳞片:蛟类天生附带鳞片,随着年月的增长,本命鳞片中灌注了它们不少的精元和法力,是仅次于妖丹的东西。
化神泥:又称幻形膏,如同白玉,可以随意变形炼制成器,受损后可自行修复,是炼制复杂法器的罕见材料。可以吸收修士大半的法力攻击。
蓝晶神砂:天石姥姥炼制,狂沙上人向其借了半葫对付炫烨王,可破土遁术。
灵料:炼制通天灵宝的材料,借助天地人三种真火才能炼制而成。
传界香:点燃此香可隔界传递消息。
蜃楼石:可以随机将修士的神念偏离实际方位,小极宫护岛大阵的阵眼。
阴灵水:又叫沉水,阴气汇聚而成,漆黑如墨,粘稠阴寒,散发淡淡灰气,可让法器临时附加一些阴火,可落石化金。
万年玄玉:晶莹似雪的白玉,可产生寒髓。
黑晶:风属性乌黑晶石,蕴含大量阴气,可借助阴气幻化出阴冥蛾。
蓝元晶:炼制飞剑的材料,数万年前盛行完全以蓝元晶为材料的炼制之法。
天晶碑:又叫飞仙石,蓝色晶石,奇重无比,一旦注入灵力却轻若无物,用于加固昆吾封印。
太阳精石:半透明状,红光闪烁,散发炙热气息,深处地火深处,只有经过太阳精火凝炼才可形成。
顶阶灵石:布置某些上古奇阵的必须之物,可用于突破瓶颈。
翠铜:魔湖岛所产材料,炼制某些独门法器的必须物品。
化界石:灵界也难得一见的材料,可克服界面之力。
银芯石:灵界变异材料。
神血:灵族圣灵级死后体内所留。
金髓晶虫
血枣
炎金之精
⑤ 武侠小说里有哪些治百病的药 如天山雪莲、孟婆汤、等、、、、必须是很有名的, 帮帮忙1
九转还魂丹、九花玉露丸……想不到了
⑥ 金庸武侠小说中所有的药品的名称和效果
悲酥清风
那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毒气,是搜集西夏大雪山欢喜谷中的毒物制炼成水,平时盛在瓶中,使用之时,自己人鼻中早就塞了解药,拔开瓶塞,毒水化汽冒出,便如微风拂体,任你何等机灵之人也都无法察觉,待得眼目刺痛,毒气已冲入头脑。中毒后泪下如雨,称之为“悲”,全身不能动弹,称之为“酥”,毒气无色无臭,称之为“清风”。下毒方法繁复。其解药亦是一种气体,装于瓷瓶之中,气味奇臭无比。 一旦中毒任凭内力再高也无法凭借内力逼出毒素。唯一不中此毒的目前已知只有段誉。(见金庸《天龙八部》)
三笑逍遥散
星宿派最常用的一种物品 用毒蛇和蝎子还有蜈蚣和毒蟾蜍 毒蜘蛛制作而成 中了三笑逍遥散在不知不觉中会发出一种奇怪的笑声,而中此次毒药的人在笑了三声之后立即致命 。这种毒药只对中了内伤的人起作用。苏星河即被丁春秋以此毒害死。(见金庸《天龙八部》)
情花毒
神雕侠侣中,这两处地方是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的。美伦美奂,特别是那眩目的情花,以及情花之毒,却是诡异的很,食之先甜后苦,但食的过程却已中了毒,平日里虽无症状,却在念及心爱的人时,便痛不欲生了。情花。断肠草。两种让人闻风丧胆的巨毒。却也相克,中了情花之毒,定要拿断肠草来解,以毒攻毒。小龙女中了情花毒,在倒转经脉逼毒时又中了冰魄银针,后在绝情谷低服食蜂蜜及寒潭白鱼,解了剧毒。(见金庸《神雕侠侣》)
化尸粉
金庸小说《鹿鼎记》中的一种毒药。一旦遇到人血,便化作黄水。在小说开头由海大富所有,后来被韦小宝所得。是韦小宝常用道具之一。相传为西毒欧阳锋所创。后来的武侠小说中也有化尸粉出现。(见金庸《鹿鼎记》)
醉仙蜜
夏雪宜被温家五老骗服温家秘方—醉仙蜜,全身无力,败於五行阵下,被温家五老擒住,手脚筋脉均被挑断,被押往寻宝。(见金庸《碧血剑》)
通犀地龙丸
欧阳锋炼制的避毒圣药。这颗鸽蛋大小的黄色圆球,颜色沉暗,,并不起眼,得自西域异兽之体,经欧阳锋配以药材制炼过,佩在身上,百毒不侵,毒蛇毒虫均敬而远之,普天下就只这一颗而已。(见金庸《射雕英雄传》)
无常丹
黄药师创。猩红如血的丹药。天下伤药,只怕无出桃花岛无常丹之右。(见金庸《射雕英雄传》)
田七鲨胆散
黄药师创。用作治外伤。(见金庸《射雕英雄传》)
生生造化丹
续命神丹,当日胡斐手背中了碧蚕毒蛊,鹤顶红,孔雀胆三种刚毒,若立即把手砍断,服此丹可延命九年,再服无效。(见金庸《飞狐外传》)
⑦ 武侠小说中都有哪些毒药
武侠小说中常见的毒药~
断肠草
看过《神雕侠侣》的同志一定会记得杨过中了情花之毒后是怎么解毒的,那就是用断肠草以毒攻毒。断肠草原来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根本不是象书中说的那样是小草,而是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具原书上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
断肠草—还有一说是雷藤(《中药大辞典〉)绿豆、金银花和甘草实际上是万用解毒药,同样的还有荔枝蒂、生豆浆等。
雷公腾
雷公腾生于山地林缘阴湿处。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根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夏秋采。
【功能与主治】雷公藤有杀虫、消炎、解毒之效,是我国江浙一带菜园中广泛使用的杀虫剂,有祛风,解毒,杀虫功能。也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麻风等。其根、叶、花均可捣烂外敷,但用根敷后,过半小时须取去,否则起泡。
【中毒症状】潜伏期一般2小时左右如煎服或同时饮酒的症状就出现更早,且更严重。一般死亡时间约在24小时左右,最多不超过4天。中毒开始出现头晕头痛、心悸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肌肉疼痛、嚎叫挣扎、四肢麻木或抽搐、肝肾区疼痛。血便、少尿、浮肿,偶有血尿、尿储留、血压下降、唇甲发绀,严重时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偶因心肌损害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鼻出血、吐血水、全身及寒丸疼痛,后期毛发脱落,皮肤接触时可引起炎症。
【解救方法】1、毒后能度过5天,预后较好。接触中毒者应立即脱离现场。。
2、治疗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肝肾区疼痛、尿中出现蛋白及血清转氨酶升高时应立即停药。
3、尽快催吐、洗胃、导泻、灌肠。
4.、静脉输入10%葡萄糖水或5%葡萄糖盐水。
另;对症治疗:如肺水肿、心原性脑缺血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钾及严重尿毒症等均应按常规方法进行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钾及严重尿毒症时,立即应用透析疗法常有良效。腹痛用阿托品,神经症状可用安定等。
另一种断肠草—钩吻,也就是葫蔓藤,又名野葛、毒根、胡蔓草、除腥、黄藤、断肠草、吻葛(这两个见于《梦溪笔谈》)朝阳草、大茶药、大茶藤、虎狼草、梭葛草、大炮叶,黄花苦晚藤、黄猛菜、发冷藤、藤黄、大茶叶(广西名)大鸡苦蔓等。是马钱科植物(荆蛮兄,我见到的资料如此)一年生藤本。喜阳、卵状长圆叶对生,开小黄花,5萼漏斗状,卵状蒴果,花期8-11月、果12-2月。浙、闽、粤、滇、黔、桂都有分布。全株含钩吻素子(最多)、寅(最剧)、卯、甲、丙、辰、乙等生物碱。
钩吻素寅动物实验致死量为0.8mg/kg(够狠)症状为呼吸麻痹,钩吻素乙症状同,但有趣的是,此时动物心脏仍跳动,而且麻黄碱等物质无明显的解救作用,这就证明钩吻素不是作用于中枢神经或末梢神经,根据中毒后有肌肉虚弱表现,故一般认为其是作用在脊髓运动神经元上的。钩吻素甲毒性较弱,可用作镇痛剂与阿斯匹林合用效果更好,但它们都没有麻痹神经节的作用,这与箭毒科不同。对肾上腺素和平滑肌也有抑制作用,也就是说可以抑制心脏和使血压下降。
钩吻素类(主要是钩吻素甲)可以治疗神经痛尤其是三叉神经痛(好啊!有点医学知识的都知道三叉神经痛有多讨厌!)还可治疗急性脊髓灰白质炎(更好了!)不过要命的是这东西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差无几,用起来总叫人提心吊胆的,一旦呼吸有异常就要赶快采取措施。(它还真能治一些讨厌的病,看来金大侠胡扯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根据)外用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痛、痈疽、金创等。
中毒症状为:神经肌肉麻痹、复视、消化道灼痛、呕吐、腹泻、腹涨或便秘、心跳先快后慢、呼吸困难、虚脱等。前面提到钩吻素作用在脊髓运动神经元上,这就使对它的处理比较棘手,无特效药,一般的急救方法是洗胃、催吐、导泻等,中药可用三黄汤(黄岑、黄莲、黄柏、甘草)灌服,或金银花榨汁和黄糖灌服等,还有一个偏方:鲜羊血乘热灌服也有效果。
鸩酒
鸩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比鹰大,鸣声大而凄厉。其羽毛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大,几乎不可解救。但考虑实际情况,估计这只是传说,久而久之鸩酒就成了毒酒的统称。一种说法:鸩不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实际存在,即食蛇鹰,小型猛禽比鸡大不了多少,在南方山区分布较广,如武当山地区。因其食蛇故被误认为体有剧毒,道士做法时的“禹步”经考证即为对其捕蛇时动作的模仿。还有一种说法,鸩是一种稀有未知鸟类,被人捕杀干净。
鹤顶红
也常在小说中出现,但查阅所有书籍,都没有这个条目,鹤有鹤肉、鹤骨和鹤脑可入药,但都无毒,而且都是滋补增益的药。比方鹤脑,可增强目力,使人夜能见物。鹤顶红究竟是什么,查了一些不太正式的文章,说鹤顶红其实是红信石。红信石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种天然矿物,加工以后就是著名的砒霜。可能是因为红信石是红色的就用了鹤顶红这个名字,传说古时为官者将它藏在朝冠中,必要时用来自杀,方为可信。砷进入人体后,会和蛋白质的硫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可以阻断细胞内氧化供能的途径,使人快速缺少ATP供能死亡,和氢氰酸的作用机理类似。
番木鳖
就是马钱子,是马钱科植物马钱子和云南马钱子的种子。扁圆形或扁椭圆形,直径1.5~3cm,厚0.3~0.6cm。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表面有茸毛。边缘稍隆起,较厚,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质坚硬。毒性成分主要为番木鳖碱(Strychnine,C21H22O2N2,即土的宁)和马钱子碱(Brucine,C23H26O4N2)。主要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据说还可用于重症肌无力。中毒症状是最初出现头痛、头晕、烦燥、呼吸增强、肌肉抽筋感,咽下困难,呼吸加重,瞳孔缩小、胸部胀闷、呼吸不畅,全身发紧,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作极度收缩、对听、视、味、感觉等过度敏感,继而发生典型的土的宁惊厥症状,最后呼吸肌强直窒息而死。解毒方法是使用中枢抑制药以制止惊厥,如阿米安钠、戊巴比妥钠或安定静注。然后洗胃,再后用甘草、绿豆、防风、铭藤、青黛(冲服)、生姜各适量水煎服,连续服4剂。
天然砒霜
化学成分As2 O3,等轴晶系六八面体晶类。 单晶晶形为八面体, 也有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星状、皮壳状、毛发状、土状、钟乳状。 白色有时带天蓝、黄、红色调,也有无色, 条痕白色或淡黄。玻璃至金刚光泽, 亦有油脂、丝绢光泽。摩氏硬度1.5,比重3.73-3.90,解理完全,断口贝壳状,性脆,溶于水,有剧毒。
砒石
为天然产含砷矿物砷华、毒砂或雄黄等矿石的加工制成品。又名信石。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责州等地。商品有红信石及白信石之分,药用以红信石为主。凡砒石,须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或以绿豆同煮以减其毒。研细粉用。砒石升华之精制品为白色粉末,即砒霜,毒性更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少数为选取天然的砷华矿石,多数为加工制成。加工方法很多,兹举老法和新法各一种如下:①老法 将毒砂砸成小块,除去杂石,与煤、木炭或木材烧炼,然后升华,即为信石,此法设备简单,但有害健康。②新法 选取纯净的雄黄,砸成10厘米上下的块,点燃之,使雄黄燃烧,生成气态的三氧化二砷及二氧化硫,然后通过冷凝管道,使三氧化二砷得到充分冷凝,即为信石。二氧化硫另从烟道排出。
【炮制方法】:去净杂质,砸碎,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研为细粉。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砒石,用小瓷瓶子盛后,入紫背天葵、石尤芮二味,三件便下火煅,从己至申。便用甘草水浸,从申至子,出,拭干,却入瓶盛,于火中煅,别研三万下用之。” ②《日华子本草》:“砒石,醋煮杀毒乃用。”
【考证】:出自《开宝本草》①《纲目》:“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信州,故人呼为信石,而又隐信字为人言。”“医家皆言生砒轻见火则毒甚,而雷氏治法用火煅,今所用多是飞炼者,盖皆欲求速效,不惜其毒也,曷若用生者为愈乎。”②《内科新说》:“信石有大毒,服之令胃热剧,骤生大炎,甚至溃烂而死,至痛至苦。信石虽有大毒,少用些微入药,则大有功力。作信石水母,用上等信石一钱二分,加盐二钱,雨水一斤,微火熬至十二两,碱与信石融合,两俱不见,是为信石水母。每用信石水母一两,加清水十二两,每服一两,日服二、三次,计服每一两,雨水中仅有信石十二分厘之一耳。此水治发寒热疟证,大有效验,并能治皮病各种癣。”
【生药材鉴定】:有红信石、白信石两种,药用以红信石为主。①红信石 又名:红矾、红砒。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白色,有黄色和红色彩晕,略透明或不透明,光泽玻璃状、绢丝状或无光泽。质脆,易硕碎。气无。本品极毒,不可口尝。以块状、色红润、有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②白信石 又名:白砒。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无色或白色,透明或不透明,光泽玻璃状、绢丝状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气无。本品极毒,不可口尝。以块状、色白、有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以上药材,产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显微鉴定: 本品于偏光镜下:无色透明。高正突起。折射率N=1.75,具交错解纹理。正交偏光镜下,显匀质性。
【中药化学成分】:砒石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或名亚砷酐(Arse-nous oxide, Arsenous acid anhydride, As2 O3),白色,八面体状结晶,三氧化二砷加高热可以升华,故精制比较容易;升华物普通名砒霜,成分仍为As2 O3。红砒是除含AS2 O3外尚含红色矿物质的一种砒石。 主含六氧化四砷,As4O6,如含三价铁及硫化物则显红色;天然品经分析尚含少量锡、铁、锑、钙、镁、钛、铝、硅等元素;加工品的杂质成分取决于原料和加工过程。
【中药化学鉴定】:取本品少许置闭口管中缓缓加热,有白色升华(As4O6)(纯品137℃升华)生成。(1)取少许上述升华物加水2ml,加氢氧化钠试液4滴,煮沸使溶,冷后加硝酸银试液2 滴,产生黄色沉淀。(2)另取上述升华物少许,加少量水煮沸使溶解,即生成亚砷酸,加硫化氢试液及浓盐酸后生成絮凝状黄色沉淀。尚可用X射线衍射法、差热热重分析法和红外光谱法进行鉴定。
致死剂量0。1-0。2克
麻痹型:当极大量的砷进入体内,出现中枢神经麻痹症状,发生四肢疼痛性痉挛,意思模糊、澹妄、昏迷,数小时内死亡,此型少见。急性型:出现明显的胃肠炎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水样,有时带血,严重者酷似霍乱,一两天内死亡。此型多见。——引自《中国法医学》
金刚石
具有疏水亲油的特性,当人服食下金刚石粉末后, 金刚石粉末会粘在胃壁上,在长期的摩擦中,会让人得胃溃疡, 不及时治疗会死于胃出血, 是种难以让人提防的慢性毒剂。文艺复兴时期,用金刚石粉末制成的慢性毒药曾流行在意大利豪门之间。
夹竹桃
据法医学资料,致死剂量20-30 片叶子,全身有毒。
乌头
毛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株高60-120cm,叶互生,革质,卵圆形,三裂,两则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再3裂,边沿有缺刻。5萼圆锥花序,花瓣2,果实为长圆形,花期6-7月、果7-8月。辽、豫、鲁、甘、陕、浙、赣、徽、湘、鄂、川、滇、贵、都有分布。
乌头这个名称一般指的是川乌头,还有草乌头,一般指的是野生种乌头和其他多种同属植物,比如北乌头(蓝乌拉花)、太白乌头(金牛七)等,是中药学上的名称。
乌头含有多种生物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川乌碱甲、川乌碱乙(卡米查林)、塔拉胺等。
乌头碱的毒性表现为:
1、可突然加快心率、引发心率紊乱,解剖证明死于乌头碱中毒者的心脏收缩如桑椹状。
2、可扩张血管,迅速使血压下降。
3、影响肾上腺的活动,特别是能显著的降低抗坏血酸的含量。
4、抑制中枢神经,呼吸中枢。
中毒表现为:呕吐、腹泻、昏迷、肢体发麻、呼吸困难、脉搏血压体温下降、心率紊乱(这好像都是些废话)
急救一般用大剂量阿托品(托品碱可缓解心脏中毒,类似还有普路卡因、抗组织胺、奎宁丁)、利多卡因、干姜和甘草、金银花、绿豆、犀角等中药。黄芪、远志、牛奶等也有一定效果。古时的标准军用毒药,涂抹兵器,配置火药,关公刮骨疗毒就是疗得乌头的毒。
短柄乌头(雪上一枝蒿)
附子是乌头(特指川乌头栽培品)的旁生根,也叫子根,中医讲究在夏至和小暑之间发掘,好像是因为什么“其性辛甘,大热”的缘故,这时的未加工品称“泥附子”。之后用盐卤和食盐混合液浸泡再晒干的叫“盐附子”,用卤水煮沸再用较稀的卤水浸过后用黄糖、菜油调色再蒸熟晒干的叫“黑顺片”(黑附子),不用黄糖、菜油调色直接蒸熟晒干用硫漂白的叫“白附片”(明附片、雄片)。因其“性辛甘,大热”中医多用于各种“寒疾、风疾”比如伤寒、中风、风湿等,现在还多制成注射液用来治疗心力衰竭。
附子的毒性同乌头,但比较弱,只不过它是一味常用药,所以中毒情况也较多见,但是很少有死亡的。一般的附子中毒多有患者本身因素在其中,比如有过敏体制什么的,只要抢救及时不会有危险的,具体措施和对付乌头中毒一样。
另外参附汤是中药中最后的急救手段,用来调命的。但那个东西不能急用,需要久煎,所以中医院就只能整天煎着那么一锅。
见血封喉
又名“毒箭木“、”剪刀树“,国家保护的濒危植物,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种类之一。
树汁呈乳白色,剧毒。一旦液汁经伤口进入血液,就有生命危险。古人常把它涂在箭头上,用以射杀野兽或敌人。秒杀。
原产东南亚。我国海南,西双版纳植物园中可见。
(图略)摄于儋州海南热带植物园.据估计,理论上这棵树足以放倒全海南人民
奎宁
这是什么东西就不用我多说了,地球人都知道的。它除了能够有效杀灭疟疾原虫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堕胎,(一向很怀疑那帮骄奢淫逸的欧洲殖民贵族要那么多的奎宁究竟实干什么用的,尤其是耶稣会的那帮道貌岸然的家伙们)
奎宁可以破坏平滑肌肌原蛋白,使平滑肌发生有节律的收缩,(有些像疟疾打摆子啊,有趣)想一想妊娠中的子宫平滑肌发生有节律的收缩会有怎样的结果?但同时,过量的奎宁会抑制心肌并引起血管扩张,还会扰乱汗腺分泌会导致脱水,刺激消化道引发内出血。最后导致心肺等的功能衰竭。
奎宁的致死量为8g,因其易于吸收,一般30min内即出现耳鸣、眼花、恶心、呕吐、头昏、口唇发青、体温下降、1-2h内即可死于呼吸麻痹。奎宁还会引起视网膜细胞的变性,严重的会导致视神经萎缩,也就是说奎宁中毒的后遗症很有可能是失明。
奎宁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药(就我所知)急救仍多为洗胃、灌肠,因为它易于吸收,同时又不是高效毒药,(想一想那么苦的东西没人会把它当毒药的)当出现症状时就已经晚了。同样急性酒精中毒也几乎是没救的,而对付比它们厉害的多的砷毒、蛇毒却都有特效药,真有意思,这就是辩证法吧。
最后是最常用的两味中药解毒药。
甘草,中药称为药王,能解各类药物中毒,可惜现在为了挖它,破坏了大片草原,发菜、甘草,宁夏之宝,但为了挖他们,却破坏了宁夏的环境。
⑧ 武侠小说中丹药及其效果,有名的兵器,爱好收集
这些是上古十大神器:轩辕剑、东皇钟、盘古斧、炼妖壶、昊天塔、伏羲琴、神农鼎、崆峒印、昆仑镜和女娲石。至于丹药么,楼主可以在斗破苍穹这类小说里面找,里面有大量说明